喜峰口位于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询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
潘家口,古称卢龙寨。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北征乌桓曾从此出寨。潘家口新关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派有重兵驻守。滦河从此流进口内,两岸危岩耸立,地势非常险要。1975年至1981年,利用这里的山形地势,在滦河上游宽城、迁西、兴隆三县交界处,修建了潘家口水库,喜峰口长城位于潘家口库区内,其主体已淹没于水下。历时十年的引滦河水入津工程横切长城,喜峰口、潘家口两座雄关镶入一潭碧波,从而形成万里长城一处绝景——水下长城。
1933年1月初,日军侵占山海关,热河吃紧,平津危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布防,第三军团29军担任喜峰口至马兰峪方面的作战。1933年3月10凌晨,以宋哲元为总指挥的29军的三十七师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个旅赶到,赵登禹率队在喜峰口附近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他们手提大刀,杀声震天,几处高地失而复得。赵登禹负伤,仍然督战,士兵更英勇,给日军以重创,这便是著名的喜峰口抗战。据《中国共产党迁西县历史》记载,从1933年3月9日至1933年3月13日的喜峰口血战中,歼灭日军4000余人。29军大刀队的神勇使得全国振奋,也震惊了日本,日本国内媒体惊呼“明治大帝练兵以来皇军名誉,均在喜峰口外被宋哲元剥削净尽也。”著名音乐家麦新受喜峰口血战鼓舞,创作了《大刀进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