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操作: |
||
【景点介绍】
【报名须知】
注意事项: 1、请各位队员带好身份证 2、持有记者证、军官证、学生证、伤残证、老年证、导游证等特殊证件,在买门票时向领队出示,如有优惠,领队现场以现金方式退还 3、请严格遵守领队的安排 4、若因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如地震、塌方、堵车、天气恶劣等)导致行程受阻,我公司有权更改行程 5、请各位队员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如有遗失责任自理 衣着提示: 春节去怒江适合带春秋季的衣服,白天可以穿一件长袖,早晚要配一件外套。羽绒服就不用了,毕竟云南是四季如春的地方。鞋一定要户外鞋或者旅游鞋,舒适,轻便。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洗漱用品以及拖鞋,有些地方的住宿不如宾馆,更不会准备一次性拖鞋。其他提示可参考集结通知 。 报名须知: 1、活动报名截止时间: 人满提前封队,参加本次怒江少数民族探寻之旅的队员将会受到人数上限制,参队报名不接受口头预定,按报名时间先后进行录取,对于此次因人数限制未能参加活动的朋友我们深表歉意! 2、全国队员请自行选择交通方式到达昆明,请提前自行预定前往昆明大交通。我们将统一在昆明酒店集合(昆明为云南省首府,具体车次、航班请自行查询)。 3、在活动中如果出现不可抗拒的天气因素,例如道路出现大雨封路,或者在旅行中发生航班延误或火车晚点导致活动不能按预先计划进行,我们将采取备用方案,会对线路景点进行微调,但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旅行质量。 部分景区介绍: 昆明: 昆明为云南省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地区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成都、重庆、西安),它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 此外,它还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大理: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达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0多公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库: 云南省怒江自治州有个六库镇(泸水县境内,怒江首府),当地有个大名鼎鼎的”跃进桥温泉“,因每年春节举行的“澡堂会”而出名,六库东依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怒江纵贯其间,江东是政治商业中心,江西是文化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就设在这里。白族人说,过去这里是珍禽异兽穴居的地方,土司官常在这里下扣打鹿所以叫“鹿扣”。“鹿扣”是“六库”的谐音,这是一种通俗词源学的比附。汉族人说,这里周围一共有六座山峰,峰峰都有宝藏,共有六个宝库,因此称为“六库”。很明显,这是望文生义的牵强附会。而较早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则说,这里常常遍地冒水,地下有龙潭,所以叫龙洞(龙洞傈僳语为lut ku,汉语音译为六库)。不同的说法都有不同的依据,不过它们也仅仅只能证明六库是一个古老的地名而已。 六库——这个过去瘴气弥漫之地,如今春意盎然,充满生机。每当夜幕降临,沿江两岸的楼房建筑和灿烂的灯火倒映怒江,泛起闪闪光波,犹如一幅幅恬静优美的夜景画,凡是到过这里的游人无不赞美这峡谷的新城,怒江的一颗明珠。 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距贡山县城43公里。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与缅甸接囊的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全乡国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二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省政府批准的一级景点2个,二级景点6个,三级景点3个。丙中洛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终年积雪。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乡政府驻地丙中洛坝子海拔1750米,是怒江峡谷深处难得一见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整个坝子被念瓦洛河和格马洛河分割成三大块,平坝周围的石崖多为羊脂玉岩,南为贡当神山,北为石门关,南北遥相呼应,形似“相约无期”的一对恋人,怒江从北部的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福贡: "福贡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率段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中段。东连维西、兰坪两县,南临泸水县,北接贡山县,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142.218公里。全县总面积为2724.64平方公里,辖上帕镇、马吉乡、利沙底乡(石月亮乡)、鹿马登乡、架科底乡、子里甲乡、匹河怒族乡等六乡一镇,57个村委会,居住着傈僳、怒、白、汉、纳西、藏等20个民族。怒族是福贡县境内的世居民族,其他各民族人口均在十五世纪以后陆续迁入。 傈僳族和怒族人民都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客人光临,常常以杵酒、烤乳猪盛情款待,主客合饮“同心酒”以示友好。傈僳族和怒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喜庆节目,婚嫁娶妻,他们就身穿民族盛装,手执琵琶、笛子、口弦、唱民族调、跳民间舞,欢聚一堂,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阔时节”,更是热闹非凡。 贡山: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位于东经98 °08′一98°56′,北纬27°29′—28°23′之间,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达172.08公里。全县地势呈“三山夹两江”高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1170米,海拔高差达3958米,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在2700—4700毫米之间,空气湿度达90%以上,日照时数1100—1400小时,无霜期280天。 区内野生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目前巳知的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63科764属2686种;哺乳动物有8目25科74属192种;鸟类269种:昆虫1690种,隶属20目167科。其中地方特有的野生植物239种,隶属103科14属,特有野生动物17种,素有“南北动植物的走廊”、“第四纪冰川活动时期原生物的避难所”、“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有色金属和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全县40%左右的面积属于规划中的“三江并流”风景名胜核心区。由于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多民族杂居,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这里民族节日众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有独龙族“开强瓦”节、怒族“仙女”节、傈僳族“阔时”节……丰富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沉淀,使这里成为集世界自然遗产和独特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三江明珠”。 秋那桶: 秋那桶村隶属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地处丙中洛乡最北边,距丙中洛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道路为通路,交通方便,距县59.00公里。南邻甲生村,北邻察隅县察瓦罗乡。辖青那、石普、初岗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99户,有乡村人口1169人,其中农业人口1169人,劳动力6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617人。 全村国土面积427.6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17,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490亩,人均耕地2.99亩,林地428,713.1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6.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傈僳族澡塘歌会: 澡堂会,又叫“春浴节”。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生活在云南怒江峡谷的傈僳族群众,都要到有温泉的地方去洗浴。据说,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般时间都在农历十二月至次年正月间择日举行,时间一到三天不等。 农历正月,人们去洗“春浴”时,个个穿上节日盛装。小伙子姑娘们更是打扮得漂漂亮亮。他们一大早就带上干粮菜肴,背上行李, 到野外食宿。他们把“春浴”看作是一种文明、卫生、圣洁的行为。因此,连久居山寨的老人也不顾年老体弱、道路崎岖,让儿孙们搀扶 前往。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通常是长辈先洗,青年后洗。男的洗浴时,妇女们相约去备饭菜;妇女洗浴时,小伙们又背上背篓,钻进深山密林去拾柴打猎。 参加“春浴”的人们,一般在离温泉半里左右的地方搭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他们在温泉都要住上三、五天,每天洗浴七、八次。据 说,经过这样反复洗浴,就能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劳动生产中。 每年春节,傈僳族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到泸水十六汤温泉洗浴,永圣洁的温泉水洗去污秽,迎来吉祥。在这里,人们通宵达旦赛歌,年轻人则交友订终生。 |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