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 常德地图
有用

荆河戏

荆河戏

荆河戏盛行于临澧、津市一带,因流行于湘鄂交界荆河流域而故名。历史上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台戏等名称,抗战期间又曾被叫作楚剧、汉剧、湘剧,1954年正式定名为荆河戏。
大约在17世纪初期,荆河戏在邻近湘北的宜昌、沙市兴起,18世纪90年代传入湘北。荆河戏传统剧目保留下来的有400来个,和常德汉剧剧目基本上相同,看家戏有“三杀”、“五图”和“十二山”等。乐器的特点,在于上锣音调变化多,别具风味。
荆河戏发源于澧州,明中期传至湖北沙市,经锤炼,又南移湘北澧水流域各县,是两湖的地方性剧种。因处长江中游宜昌至石首监利荆河段,故名荆河戏。在澧县,荆河戏清初就已开成科班,至民国时期,县城、新洲、王家厂、大堰当、梦溪等地先后建立有21个科班。
荆河戏剧目多达500多个,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有三国戏、水浒戏、封神戏、说唐说岳戏、包公戏、杨家戏、薛家戏、神话戏等等。常演的有“三杀”、“五图”、“十二山”。“三杀”即宋江杀惜、打渔杀家、翠屏山杀海和尚;“五图”即百子图、孝义图、八阵图、铁冠图等;“十二山”即首阳山、牛皮山、火烧锦山、凤鸣山、定军山、九龙山、牧羊山、广华山、两狼山等,演出时有整台戏,也有连台戏,还有折子戏。
荆河戏重做功,有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的内“八大块”,以及表现人物形体动作的外“八大块”。基本功有30多大项数百种技法,纷繁复杂,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些是其它剧种所没有的特技,如单洗马、双洗耳恭听马、杀叉、八卦步等,都是荆河戏所独有的特技。
荆河戏的唱腔,分北路和南路,北路高亢、激越,由秦腔演变而来。南路柔和、华美,由楚调与微调演进。相传是李自成及夫人高桂英带来的秦陇高腔,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融合加工,形成了澧州荆河戏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京城官方文化与澧州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也是荆河戏能雅俗共赏的重要原因。2006年,澧县荆河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了这篇攻略:
你觉得这篇攻略有用吗?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