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班戏的前身是民间灯彩、小曲、小调相互融入,逐步改进、完善的一种地方戏种。其流传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于都县葛坳乡为中心的兴国、宁都、瑞金县相毗邻的乡村一带。半班戏戏班一般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余人,大部分成员都是多面手,或会吹会打,会弹会拉,会演会唱,需要时轮番上台,内外皆宜。剧中行当以“生”“旦”“丑”为主。其服饰、妆扮是根据剧中故事出处而采用汉式的古代或近代款式。演出场所是从原始的只限于茶余饭后自娱自乐为主,逐步发展到农家的喜庆佳节、婚娶寿宴,进尔在春节期间再到庙会剧院,并从原来无偿演出到收到钱银用于养家糊口,娶亲建房。 半班戏的最大特点:一是所有女角都以反串形式演唱,对白。二是半班戏中的剧目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动人,人物表演诙谐、幽默、喜、怒、哀、乐,随剧情而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戏。三是半班戏在初期并无剧本及曲调谱记,几乎都是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靠个人的悟性去发挥、提高。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