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戏起源西汉,奉陈平为师祖。明、清以来,吊戏遍布贵溪城乡,在贵溪流传约有250余年历史,据统计全市有8个专业班社,明末贵溪乐班李汉文,祖孙五代在贵溪办班演出,流传剧目有《奶娘传》、《贵溪十不得》、《满堂福》等,在贵溪家喻户晓,人们非常喜欢。其中《贵溪十不得》讲叙贵溪山水和历史,更是结合贵溪当地景观,在城乡久演不衰。声腔主要包括高腔、西皮、二凡,以弋阳腔,高拔子为底子,并吸纳了赣剧南词,民间小调风格,主要以高拔子和西皮二凡为主。吊戏为木偶戏,大多演还原戏,敬神戏,演出一般五人,三人台前提线,一人司鼓,一人文台,其生、旦、净、丑,末都会,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塑造。木偶通过手的动作和神情予以外化,表演出来的难度很大,文人出台要文质彬彬,武人要热闹,从动作道白,唱腔,表演到器乐配合默契。吊戏提线除在台前表演外,还要以手示指挥一台伴奏,如手往头上摸为(打帽子头),手掌往后平伸为倒板等动作难度十分大,文武吊戏十根线,小丑14根线,红、白脸则13根,提线吊戏视人物而定,每到一处演出,吹打乐器敬社神,开台戏,接着演采茶戏,次为正本,最后为扫台戏,吊戏让人们享受着一种雕塑美感。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