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童子戏起源于唐朝,由古老的汉族祭祀舞蹈演变,以“开坛驱鬼”的形式流传到民间,现已发展为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传统戏剧。自在沭阳诞生以来,一直发展于沭阳,鼎盛于沭阳,并曾流行于淮安市、宿迁市、连云港市,至今有上千年历史,目前在该县钱集镇、胡集镇、塘沟镇、韩山镇、西圩乡、湖东镇、十字街道等地得到传承。
中国汉族傩戏主要分为四类型:即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寺院傩,江苏沭阳的童子戏属于民间傩和宫廷傩系列,原因有三:其一,据《史记·货殖传》载:“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汉书·地理志》载:“楚人信巫鬼”。由此可见,沭阳一带尚为楚国属地,受巫文化的影响很深,对于巫文化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其二,后存的童子戏在演出形式上仍有浓烈的巫文化遗风,它的演出完全依附于祭礼许愿等迷信活动形式,如“烧猪”等;其三,已存童子戏的剧目均为生活小戏和公案戏,因此说属于民间傩和宫廷傩系列。
沭阳在南北朝时为童县,童子戏因其流布地区而得名;另外,此戏为童子所演唱,民间有“老阴阳、少童子”之说,童字亦指童子,剧种因其演唱者身体而得名,因此,傩舞为童子戏的正直起源。
童子戏唱腔独特,丰富多彩。含有牛歌、夯歌成份,乡土气息浓厚。高亢激昂,口语化强,文盲都能懂,一学就会,便于普及。童子戏大都是教人行善的曲目,哪怕是表演一些开坛驱鬼的戏,也还是宣传为人要积善行德,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2006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童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