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初年由江南传入盱眙一带,江南称锣鼓亭,传入江北演变成锣鼓棚。
锣鼓棚,长方形,形似花轿,四面装饰雕花木架,能拆能装,四角各悬一小宫灯,棚四周挂缨络,棚顶彩布绷起,顶插二十余盏不同形式彩灯,中间一盏“麒麟送子”灯。
锣鼓棚分文武场,文场以吹奏乐器笙、箫、笛、唢呐及弹拨乐器月琴和三弦为主,武场以打击乐器板鼓、堂鼓、麻锣、二锣、小锣和铜钹为主。演奏时,棚内四人敲打锣鼓,棚外左右两侧各一人敲小铜锣,棚前面乐队排两行,缓行敲打为武场,停下吹奏为文场。主要曲牌有“百鸟朝凤”、“梅花三弄”、“大柳芽”、“小红孩”等,曲谱为“工”、“尺”、“上”、“乙”、“四”、“合”。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