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萌意
在笑队发贴的当日,出差在外的我就开始心动了,计算着日程,周五回京应该来得及。这几日一直感觉着腿伤恢复的状况,还算理想,那还是大年初二跟山摇动探路鸭山那次,旧伤复发,这段时间一直休养,这次心想,休闲的线路应该会有助于恢复吧,可见了笑队的贴还是没敢报名,计划着临时根据状态好坏选择空降更合理些。
有了想法,这几日便不淡定了,问道京西,我已期盼良久,唯一的一次行走于西山古道,还是我第一次参加户外,跟着大力姐走水闸-峰口庵-圈门这条线路,我的古道情结也缘于那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也是那次萌生了一个小心愿,想走遍西山的古道,这个想法一直让我在绿野的贴子里不断寻觅,我想,我不能再放过这次的机会了。老婆劝我,还是把伤彻底养好了再走吧,可我身未动,心已远,“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老婆摇头默许了。
二.行装
参加户外有大半年了吧,没有添置什么装备,把家里已有的、用得着的跟运动沾点边的敛吧敛吧,就对付了半年。一套速干衣裤和一双登山鞋还是春节前老婆在淘宝上给我买的,算是对我辛苦一年的年终奖励。腿伤复发后老婆又给俺紧急采购了一对护膝,花了一百多元,老婆还问我是不是很便宜呀,我当然不敢说买贵了,知道老婆心疼钱,不过,用着这样的“奢侈品”,一定能时刻体会老婆的关怀。
继续讨好老婆,我还需要一部对讲机,一个GPS......ing
最不在意吃什么,出发前夜在超市买了五个包子,一袋榨菜,罐了两升开水,人若饿了,吃嘛嘛香,况且包子一直是俺的最爱,记得上大学那会儿,跟同学打赌,一口气吃了20个食堂大包子,少吃一个就得自费,撑的我一天没敢喝水,我对有馅的食物格外钟情,问道西山哪能没有包子犒劳呢!
当然,少不了我的D90,我对我这个新宠儿还不熟悉,只会AUTO,所以片子凑合着看吧,证明俺去过那儿。
三.起点
一份环球时报,打发了我13号线转2号再转1号线到苹果园的美好时光,才发现周六的环球时报版面好少啊,看来新闻也有休息日啊。
到了苹果园,离出发还有半个小时时间,在成群结队的户外爱好者里寻觅良久,侧耳聆听着,我想,我的同伴就在他们中间,我在其中寻找着“组织”,看见一哥们也在问,于是静观其变,像是接上头了,正准备跟过去贴近些,突闻一人(后来知道是笑队)对他说:“空降的买盒巧克力,这是队里的规矩”,于是俺静静地站在一边,不言不语,直至跟着大部队踏上929,空降成功!
韭园的大名如雷灌耳,可没想到它是此行的起点,我一直以为韭园应该是一个盛产韭菜或者韭菜很出名的地方,就象一直以为王平就是个人名而非地名一样,我的苯一直都很灵巧。
韭园牌坊。左联:北京华都绿色食品,8个字;右联: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9个字,好联啊,体现了民风之淳朴和务实。
四.石佛岭古道
“石佛岭”影壁。刻画的古道要比实际的古道险峻得多,大概是为吸引游客的缘故吧,但感受起来却不如真实的古道来的那么震撼。
“石佛岭”影壁向前行50米,便遇到此桥洞,开始感受了古道的厚重了,脚下的青石光华黝黑,能感受到那是经过几百年的磨砺而成的。
过了桥洞,依村而行,都是这样的古道,马蹄窝非常明显,如果说在风口庵的马蹄窝还让我怀疑它是否是真的骡马踩踏而成的话,那么这次古道之行让我相信那是真的踢窝,许多处这样的踢窝证实了这点。而且发现,踢窝遍布的古道都是山体直接开凿的古道,若是或大或小的青石垒砌的古道,留心的话,会发现隔几米便会有立石横铺着,据西山老闫说,是为防积水而铺设,古道靠外侧都会有高出路基一尺左右的护墙,与现代的高速路的护栏或路墩有异曲同工之妙,护墙外多是深沟或悬崖,有了它,骡马走在上面会安全许多。
石佛岭古道其实已经断断续续,多铺设于半山腰处,向下望去,有多处隧道涵洞,几条铁路仍有火车行驶,水泥路盘山而过连接着一个个村落。我想,古道本不分平原和深山,只是深山里的古道较易留存而已,即便如此,也已一段段散落山间。
古道旁有条水系,如同古道一样断断续续,同行的队友告诉我,那是永定河。一样的断续,不一样的悲凉,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一边是经济快速地发展,一边是自然生态的破坏。古道上,身体和思想一起行走着,想不清楚,太多感慨!且不问脚下这古道是煤道,商道,还是香道,千百年后的我,只为与你相遇。
穿过了两个不知名的村子,便来到了这个摩崖石碑,上面的字迹仍依稀可辨,大致是记录当年修路事宜等等,本人有自知之明,对古迹少有考究,属于不求甚解之辈,所以放下碑文内容姑且不谈,但存疑之心有之,两点,其一,一路走过,未见石佛,石佛岭何以得名?此摩崖石刻的左侧一座有佛三尊,是否因此而得名呢?其二,我是个“对称”控,右侧应该是少了一个与左侧对称的石佛雕刻,不知里面是否蕴藏有故事呢?
我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后,一是留恋古迹,再则,我不喜欢有人在后面的感觉,我走的较慢,总觉着挡了年轻人的路,索性走在最后,逍遥自在。收队好象叫“悬崖”,他一定在嘀咕,这么休闲的路线,一个大男人落在了最后,情何以堪。就在过了摩崖石刻不久,大概率事件发生了,后队变前队!我又省去了苦苦追赶的痛苦,坐等队友们折反跑了,那种小人得志之情溢于言表。
此行最险的一段,要比香山的好汉坡陡,坡度超过了45度,登此山之前,笑队讲起了他上回书说到的段子,说小日本要是来了,我们上了这个山,小日本找不到云云......无外乎是说此山之险,此路之难寻也。笑队是个非常负责任的领队,一会前队一会后队,照顾着大家的整个行程,休闲游对他而言变成了2.0强度,行程中又不失幽默和风趣,不愧“笑队”称谓。
五.道须村
翻过这座山之后,走了少许山脊,便开始向谷底下撤,此处就是道须村。
残墙断壁,破旧不堪,这样的废屋大致有七八处,村子很小,应该不是行政上的一个村,加起来也不过几户人家。据说,之前有位安大娘住在这里,去年因儿子离开人世后才被女儿接走了,以往驴友们常带些吃喝的东西给安大娘,大娘日子应该很苦,不过,好在现在已经搬走了。
在这深山老林里,村舍废弃的原由就不用考究了,什么理由都是成立的。只是有一疑虑,废屋残留的门窗的品相和风格足见其年代久远,说是文革前的也不为过,但其墙壁却又是砖砌而成,这与我以为的应是土坯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什么时候开始人去屋空的,还没办法考究,但墙上贴的报纸是文革时期的,看来荒废确实已久了。再想象一下安大娘一个人在此生活的情景,那是怎样一种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啊!
再次回头眺望道须村,不知道它还能这样保留多久?在这个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进而退舍还耕的年代,废舍存留的时日也许不会太久吧,防火道就修在村旁,在这个城市化进程如此迅速的年代,在门头沟的山里面,我们见证了太多的村舍被废弃了,这张照片就当做做记忆吧。
六.马致远故居
翻过道须村前面的山头,FB开始,可惜俺光顾着吃俺的大肉包子了,忘了留个PP,遗憾啊!
再前面一个村子,就到了马致远故居,营造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大家一致认为在外面看看算了,门票10元省省吧。我以为名人的故居,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他的内涵,不看也罢。据说马致远前两年在此落的户,我们姑且不去争论名人故里之说的真实与否,单单说马大师那首千古绝句《天净沙.秋》的意境与西山古道的这种默契,难道不是绝佳的创意吗?我倒情愿相信这里就是他的故居,此番虽非秋日,再品这28字,感觉这字数不能再少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民风
山里的民风,本应淳厚朴实,而这户人家让我感到了这山里人彪捍的一面。就在去看大寨而要穿过的这户人家门前,正当队友们看着这家的门联,琢磨着它的内容而感到无比奇怪不可思议时,主人出来了,大声说到“我写的,骂人的......”,接着一路“送”我们出了院落,一路骂骂咧咧,我走在最后,终于听明白了,这户人家是对政府不满,看不惯当官的,才写了这幅骂人的对联,竟然贴在自家门上,可见仇之深,恨之切。
八.碉楼、客栈、关帝庙
这就是落坡的碉楼,比起马致远的故居来,这碉楼应该更货真价实些。
当我刚想漫步进入一个村舍想近观其貌时,被一声厉吓而制止,一年过七旬的老者表情严肃地说到:“进去干什么,不许进去”。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实在打扰他们太多了,于是连声抱歉而退。这份本该有的宁静,谁又愿意被打扰呢?户外的朋友们也应该注意和反省了,我们不仅要倡导绿色户外,也要倡导文明礼貌,想想早晨队友们一窝蜂地挤公交的情景,不免自责,那一刻我有些不好意思,恨不得脱掉这身外衣和背包,担心别人发现我是绿野的一员,特丢人的事儿。
老人家,对不起,打扰了!
古道客栈和关帝庙相临,比较冷清,想必夏日里应该会有游客有此闲情雅兴在此小住,也不错。
九.牛角岭关城
关帝庙旁,竖立此碑,前面不远就应该是去牛角岭的古道了。
我一直在队伍的最后,我的后面还有一只狗,他从村口就一直跟着我,随我且走且停,送我走出好远,我突然想起中午还剩下的两个包子,于是扔给了它,它一边吃着一边时不时抬头望我,直至转过一个弯看不见它。
前面的队友能看到的很少了,大概大多数已经到了牛角岭关城,我前面这一对应该是一对恋人,他们本以为走在最后可以说说悄悄话,谁曾想后面还有个大男人尾随着,实在不好意思啊。
又是一个有许多故事的遗址,小的时候还没有电视,只能听广播,最喜欢每天晚上7点开始的评书,杨家将是我非常喜欢的之一,经过户外这半年的所见所闻,才知那古战场就遍布在京城脚下这片土地上,站在此处,仿佛时空穿越,若有战鼓之音绕耳。
紧接着杨八姐庙旁,就是牛角岭关城,再次见证了古道的风采。古道依山体开凿而成,灰白油亮的石面上错落着一个个马蹄窝,尽显岁月的沧桑与古朴。此情此景,胜过峰口庵,能再次给我的震撼,有过之而无不及。
牛角岭关城的另一侧。关城的圈洞,保存的依然完好无缺。
据说,作为西山古道的重要关口,曾立修路碑与免夫碑。修路碑已被迁移至瞧儿涧桥旁,免夫碑则新修了一座免夫碑亭,古碑已立于碑亭之内,有待进一步考证。
队友们纷纷在此留影拍照,好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若换了古装,那会怎样?我想,一定是在拍古装戏呢。
蹄窝很深,相比峰口庵而言,若看蹄窝,强烈推荐牛角岭。原因有二,其一,格外壮观;其二,路途较近,无需太多体力。唯一不好的地方,牛角岭貌似有收费的地方,旺季可能要浪费些银子。
铁匠铺,想必是当时为骡呀马呀的钉踢掌的地方。
到了这个城门,古道行便结束了,才发现我们是在景区里转了一圈,而且还是反穿,大家在此再次合影留念,便开始下撤,赶回程的公交,时间还早,不紧不慢地溜达着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小小感言哈,我以为,旅游开发要适度,开发旅游资源是对古道的一种保护,但若开发过度,便是对古道的破坏,就如同长城开发一个道理,合理而适度最好。
强烈期盼第三次问道京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