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曾游览过多处,相对知名的如湖南张家界的黄龙洞、桂林芦笛岩、辽宁本溪水洞等,还参观过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洞穴。这些溶洞均发育着造型奇特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珊瑚等典型的岩溶景观,经过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射,异常绚丽,奇幻无比,令人目不暇接。此般洞穴虽然极具观赏性,但总觉着它们过于冷艳和华贵,宛若舞台上当红明星们总以最华美动人的一面展示给观众,令人生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冷漠和距离感。相反,那种未经过开发的溶洞,却更接地气,犹如芸芸众生的我们,默默无闻地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虽然不为众人所知,却于平凡中闪耀着纯真质朴的光芒。
王老铺村位于房山区十渡镇,悠远荒僻,群山环绕。几十座破败的院落散布于小山坡和沟谷中,泥墙石顶的房屋多半已经废弃,对开的扇门和斜垂的窗棂透露出年代的久远。只有几户院落依然有人居住的迹象。国道旁,一条宽不足两米的水泥路通往山坡上的人家。我们正因找不到停车位而烦恼,一位村民从家里走出来,引导我们将7辆车依次停在了这条他们与外界唯一的通道上,而且无需我们缴纳任何费用。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沿着村庄西侧的山谷上行,途中片岩遍布,填沟塞谷。行不足两公里,一个拱形洞门出现在眼前的半山上,这就是我们此次要探访的第一个洞穴----三清洞。进洞,放下背包,减衣,戴口罩,开头灯,匆匆合影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深处摸索而去。这是一条颇具规模的岩溶峡谷,最初的一段,空间开阔,路面平坦,地面上厚达寸许的一层细土在众人杂遝的脚步下荡起漫天尘埃,细小颗粒在一条条或明或暗的光柱中显得格外活泼灵动。洞道幽深,却不复杂,几乎见不到明显的分支,大可不必担心会走错方向。欲往里走,洞道愈富于变幻,千回百转,荡气回肠。一层层古老的岩石在古河流的溶蚀切割下一览无余地袒露出自己健硕的胸膛,铮铮岩壁上层理道道,流痕条条,时而可见或大或小的窝穴、沟槽,以及一丛丛娇小可爱的美丽石花。
800米长的洞道高低起伏,回环迂曲。中途可见几个规模宏大的大厅,顶部除了发育薄薄的一层钙华以外,并未发现因渗流水凝结而成的石钟乳等洞穴钙质沉积体,可以推断这条岩溶峡谷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以流水侵蚀和溶蚀为主,垂向渗滤作用较小。峡谷的尽头湿度加大,坡陡路滑,攀爬上去,只见顶部扁平的巨岩气势逼人,与垮塌下来的下伏巨石之间的高度不足半米,形成一个逼仄的狭小空间。人无法通过,折返,洞外午餐。
蝙蝠洞位于三清洞南200米的山腰处,洞口隐蔽而狭小,不攀到近前绝对难以发现。如果将三清洞比作性格耿直的翩翩少年,那么蝙蝠洞就是一位性情温婉的娉婷少女。它的洞道更加狭窄悠长,走向更加变幻莫测,众多分支错综复杂,峡谷层数多达三层,洞内湿度较大时有滴水垂落,地面偶有积水并无半点纤尘。洞内的两三个开阔处,洞顶平整,洞底乱石堆积,大者如房屋,小者如磨盘。这些巨石推断是在重力作用和流水侵蚀下,洞顶石灰岩发生崩塌坠落而成的。不久,在某种地质作用下,流水突然中断,导致崩塌下来的岩石不能被溶蚀掉而永久地保留了下来,同时峡谷也演变成了干涸的洞道。因此,同三清洞一样,溶洞并没有得到完全发育的机会,类似钟乳石等岩溶景观尚未出现就已夭折在萌芽中,只发育了古水流喷溅到岩壁上凝结而成的簇簇石花。
最有趣的是探访地下第三层洞穴。先要下一个三米多高的陡直小断崖,林点点敏捷如猿猱,三下两下就到了底端,然后又指导着众人平安下降。等待期间,我借用了李佳伦亮度更高的头灯,在前面慢行,仔细欣赏着曲线优美的岩壁,以及经流水改造的岩溶微地貌景观,内心不住地感叹着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实际上要理解起来很简单,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无非是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钙三者之间的游戏而已。来自于空气、生物、土壤或地壳深处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形成碳酸,遇到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它们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并随水流流走,这样岩石不断地被溶解而形成峡谷和洞穴;反之,当饱含碳酸氢钙的水从洞穴的洞顶或侧壁上的裂隙缓慢渗出时,随着水分的蒸发,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结果在洞顶、侧壁和洞底就能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绝美的岩溶景观。
待大部队从后面追赶而来,队伍继续宛转于狭洞峻石间,正所谓:
羊肠曲径路折折,百转千回步慢挪。
璀璨灯光将壁照,琮琤流水把岩磨。
觅食昆虫翩翩舞,倒挂蝙蝠静静泊。
宛转其中多趣味,穿沟越壑怎蹉跎。
狭缝窄处不盈尺,洞小胖者空叹息。
四肢着地匍匐行,前胸后背贴岩壁。
丰满女性需人拖,肥胖男子缝中挤。
身形娇小显优势,如鱼得水展英姿。
(感谢春之叶、天外来客、柠檬草、月上柳梢头提供的美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