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路之八 鸣沙山月牙泉

相关目地的

         NO8. 鸣沙山月牙泉
        10月4日  晴   门票120元

        早餐后,依旧7:30分出发前往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1994年批准为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处。

        不到八点我们已到了景区门口,这是本次旅行中唯一的一次不用赶路便可到达的景点,本以为我们到的比较早,不想景区内早已游人如织了。原来景区为了满足游客观看大漠日出、日落和月牙泉夜景的需求和愿望,开放时间随着季节变化而不断调整,国庆是旅游旺季,早上六点已经开始售票了。

        站在景区门口,首先映入眼睑的便是鸣沙山。鸣沙山与我想象的不同,远远望去像一座座金灿灿的大沙堆,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着熠熠的金光。

         山脚下一队长长的排列整齐的骆驼,正高昂着头,用魁梧的身躯驼着游客,迈着慵懒的步伐慢条斯理地环绕着山脚缓缓地前行,驼铃随风清脆的摇响,渐渐地它们便与身边的黄沙走成了一幅剪影。驼队曾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流动的永恒,如今在沙漠里,它依旧是道靓丽的风景。

        右边两座山围成的山坳里,一片小小的绿洲,那里便是月牙泉了。月牙泉须上到鸣沙山顶方可观得全貌,于是我们先上鸣沙山,后观月牙泉。

        沙山看似好攀,实际爬起来比石头山还要费力。鸣沙山的沙子极细、极软也极干净,双脚踩在沙子上,柔软的沙粒一会儿就掩住了双脚,灌满了鞋子,步履变得艰难起来。索性脱了鞋子光脚丫子走,一脚踩下去,沙子便没了脚面。早晨沙山上表面的沙子暖暖的,下面却是凉凉的,说不出的惬意。如果不想鞋子里灌沙子,大门口有出租鞋套的,带上鞋套会减少沙子的阻力,行走起来也方便不少,却也少了玩沙的乐趣。

        隔几十米便有一条从山顶垂下的木梯子,沿梯子上山最快捷也最省力气。于是这些从天而降的梯子及梯子上顺序上山的人便又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这样的鸣沙山更像是游乐场,人们在此尽情地嬉戏玩耍。最受欢迎的节目当属滑沙,坐着滑沙板,闭上眼睛,展开双臂,像飞翔鸟儿一样从山顶飞驰而下时,真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

        无限风光在险峰,鸣沙山也不例外。登上山顶,连绵不断的沙山横亘无边,与远处的天连在了一起,一眼望不到边。而漂亮的不像话的山脊,像新月,像弯刀,像飞天滑落人间的飘带,在光与影的作用下,成就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的大片佳作。极目远处,敦煌的城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当然,最美的还是山脚下的月牙泉。鸣沙山的怀抱里,一片小小的绿洲中,绿树碧草、楼台亭阁间,簇拥着一湾清泉,水光潋滟,状似残月,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月牙泉”。

        从沙山下来,来到月牙泉边。月牙泉水面东西长218米,南北最宽处54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7米有余。弯弯的月牙内碧泉澄澈、清明如镜,游人很多,想拍张干净完整的月牙泉照片都不容易。循环播放的田震的歌曲《月牙泉》,如诉如泣,不经意间就会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很久很久的以前。

        据传说,当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途径敦煌,因为是无际的沙漠,没有水和食物,白龙马已经死了(当地有白马塔是安葬白龙马的地方),唐僧艰难跋涉,在快要倒下的时候,被观世音菩萨看在眼里,即从紫金瓶里滴下一滴金水,瞬间在茫茫沙漠里出现一汪月牙似的清泉,而且泉里还有一种“七星草”,可以治百病,于是唐僧获救了,便继续向西天前进,由此得名“月牙泉”、“药泉”。

        关于月牙泉当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民间传说,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与月牙泉,只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月牙泉南岸是一处以“鸣月阁”为中心的古建筑群,呈“山”字形排列,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据说唐代这里泉中有船舸,泉边有庙宇。如此推理,很久以前的月牙泉也曾经汪洋碧波,浩渺宽阔的能荡起船浆的存在过,那样岸边绿意葱茏,繁华似锦就不难解释了。作为古丝绸路上重要的文化聚集地,当时岸边宫厅柱廊,亭台楼阁,历代文人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如今在建筑群内仍能看到大量的匾额、碑刻,其中不乏上品。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礼佛之所,古刹神庙,香火绕以千年延续至今。

        只可惜古建筑毁坏严重。汉代已开始在这里兴土木,盛于唐,精于明清,毁于文革。今天我们看到的月牙泉建筑群,多数是翻修重建的。它除了增添旅游风景的作用外,还有引流沙体向上流动,维系沙山与清泉平衡的功能。

         鸣沙山和月牙泉,本是矛盾的一对,却又依怙相伴了上千年,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与神奇。

        十一点钟,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踏着“月牙泉”歌声离开了月牙泉,准备下午的行程。

         出景区门口西边有座敦煌民俗馆,为西部民间传统的古堡式建筑,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精细,宽敞明亮。只是院内所有的门都交给了锁将军把守,我们只能从外观看看建筑的结构,无法看到房子内状况,不知那些民俗用品是否还在这里展示。

        沙岭晴鸣”、“月泉晓澈”均为敦煌八景之一。

         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整个山体由极细的黄沙积聚而成,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主峰海拔1715米,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的鸣响,声若空竹,此即“沙岭晴鸣”;二是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风过无痕。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沙不进泉,水不浊涸,水质甘冽,澄清如镜,静泉印月,绵历古今,故称“月泉晓澈”。

        月牙泉在鸣沙山的怀抱中静静地躺了几千年,迷一般的存在着。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月牙之形千古如旧,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风刀沙剑日夜相逼也改变不了“沙泉共生”的相守,被称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则有“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的美誉。

        我想,鸣沙山、月牙泉获得这一美誉,除了风景更有历史和人文的原因吧。



    点赞的门友 ( )


      赞(20)

      收藏
      邀请
      邀请

      分享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2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们一起去旅行 2018-3-24 18:04:18
      依旧那么多没和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国府 2018-3-24 21:49:01
      大漠无痕,岁月无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