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3. 远古之迷――万年冰洞
从栈道景区回来半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万年冰洞。万年冰洞是个独立的小景区,位于山谷深处。
虽已时至半下午,但天气晴好,蓝天白云下的芦芽山更加郁郁葱葱。从景区门到冰洞入口是段青石小路,小路干净整洁,弯弯曲曲直达神秘的冰洞。小路两边及山坡种满了松树,也许是芦芽山气温偏地的缘故,此时山外已值初夏,而这里松树的枝桠上才刚刚吐出新绿,新叶油光水嫩,青翠欲滴,老枝沧桑遒劲,树干笔直俊逸,就那样一树树的立在那里,朴实无华且毫无压力地绽放着旺盛的生命力,这般刚毅伟岸的个性,却又时不时能撩拨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温柔的情感。
万年冰洞进出一个口,洞口朝北,洞内空间不大却自有乾坤。洞内旋转型台阶由浅入深直达洞底,然后再由深到浅回到洞口处。这种设计将洞内的景致分出了层次,从上到下,一样的冰凌世界,却又是不一样的存在。洞顶被坚冰覆盖,浑然天成的纹案形似玉雕,厚实光滑,玲珑剔透。而洞顶垂下的冰乳,形态各异,晶莹如玉犹如倒挂的雪树银花。洞壁的造型因水流和地形的影响,更是姿态万千,异彩分呈,冰笋、冰柱、冰花、冰挂、冰帘……,晶莹剔透,密实有至,与洞内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相辉映,恍如仙境。随着游客不断传来的惊呼声,移目及望,洞壁上那些形似物品、动物及人物的冰画,或神似,或形似,惟妙惟肖。而自洞顶宣泄而下大冰瀑最为壮观,高约三十余米,飞流直下的气度,冰清玉洁、纤尘不染的气质,让人无疑真是银河落九天。冰瀑表面形成的冰凌和冰乳,更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婀娜中透出俊朗,娇媚又不失朴真。冰洞的底部则华丽而神秘,上面垂下的冰挂在灯光作用下,色彩斑斓、如梦如幻;珍珠般的冰球铺满洞底,流银淌玉,富贵无边,两端一眼望不到头的深洞,不禁让人遐想冰洞的底部和四周是不是还有更深、更大、更神奇、更壮观的冰洞?
人在冰洞中,仿佛置身于海龙王的水晶宫。许多武侠小说中都有关于冰洞的描写,一段又一段光怪陆离武林故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出尘脱俗、冷骜不驯的传奇人物,总以为那些都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杜撰,如今站在洞里及目四望,由衷的感叹,这本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从这里走出神仙一样的人儿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样的冰洞要么在极远高寒的大陆,要么在终年积雪的大山深处,像武宁这样永久冻土层以外大冰洞却极为罕见。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后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至于形成原因,暂时没有统一的结论。我总觉得芦芽山的万年冰凌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这周边的地下有条长长的冰河或巨大的地下冰湖都有可能。只是这些不解之谜,我们只能期待科学家们早日破解。
走出冰洞,室外晴暖的天气让人觉得刚刚从另一个世界走来。有几位在等同伴的游客报怨,万年冰洞是“不看后悔一辈子,看了一辈子后悔”,这应是他们对冰洞景区管理的评价吧。
时缝假日,景区游客爆棚是常态,如此各景区管理能力更易一分高下。万年冰洞在疏散游客、秩序管理、软硬件优化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想谁也不愿意花了120元钱,排了几十分钟的长队,还没看几眼就被人吆喝着往外赶,冰洞内的体验确实糟糕。美景,还需要美好的心情去欣赏。时下许多景区多重视硬件建设,却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人”的因素。
不管怎么说,万年冰洞还是值得一看的,走进万年冰洞,面对亿万年之久的老冰,又一次感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渺小,人的一生又何其短暂。
NO4. 自由与远方――马仑草原和芦芽山顶峰
马仑草原和芦芽山顶峰是端午之行的重要景点,故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到达景区。乘坐景区巴士,可直达山顶停车场。
从停车场出发,穿过一个微型集市,入眼一片林海。参天大树挺拔高耸,直插云端,被雨水冲刷后裸露的树根如落入尘埃的苍龙,盘根错节盘踞在山坡上,虽遒劲刚毅,却也幽幽地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林中有台阶,拾阶而上到达顶端便是马仑草原。
初见马仑草原着实让人惊艳,没想到在这雨量稀少,山高坡陡的晋北山区,还有这么一块牧草丰美、平整宽阔的高山草甸。草原广袤平坦,牧草不高,密实茂盛,青翠中透着诱人的嫩绿,朵朵小花点缀其中,犹如绿色地毯上眨着眼睛的星星。临近午时,天阴下来,草原的轮廓开始变的模糊,远处几棵高低不同的树,似乎与天际线重合在一起,朦朦胧胧中的马仑草原竟让人有置有身于蒙古大草原的错觉。
顺着马仑草原上的木栈道走便可到达通往芦芽山顶峰的山路。站在山路的起点,可以看到形似芦芽的芦芽山主峰,可惜天空已开始飘雨,总是看得不很真切。马仑草原和芦芽山太子殿所在的主峰分属两座不同的山丘,从马仑草原到芦芽山主峰是条”V”字型山间小路,下到山底,才能再攀主峰。当我们一行人爬到主峰半山腰时,起雾了,刚才还清晰可见的景物都被罩在雨雾里,几十米之外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鉴于道路湿滑能见度太低,我们决定提前下撤。
从马仑草原到芦芽山主峰来回一条道,来时上山下山的人交错而行,熙熙攘攘,风景好的地方拍张照片还需排队。回去时山路上人少了许多,但是四周巍峨的群山也不见了,山川大地仿佛披上了一件灰白色的纱衣,然后被一双无形的手隐去了行踪。四下皆是白茫茫的雨雾,微风吹来,一团团、一朵朵在山岚间飘舞。人行其中,氤氲的水汽成丝成缕,时而缭绕指尖,时而盘旋头顶,云遮雾绕,宛如幻梦中的仙境。
雨,有时会给人带来烦恼,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欣喜。轻风微雨中的马仑草原也变得生动起来,如果说之前的马仑草原是位温柔的处子,那么此时它宛如披着轻纱的舞娘。它旋转着轻薄的白纱,从挂满水珠的松林走来,在缀满山花的草地上起舞,悄盼娇兮,从我们身旁徜徉而过,隐入芦芽山巅的云海深处。粗狂与豪爽的草原需吸纳多少天地精华才能孕育出这般轻灵的情怀?
隐隐绰绰的木栈道在轻纱的覆盖下伸向远方,两边成群的马儿或悠闲地吃着牧草,或引颈眺望,它们似乎习惯了与人相处,并不因游客的打扰而焦躁。据记载马仑草原海拔2721米,总面积6000多亩,为天然高原草甸,古时是芦芽山北峰。马仑草原自古就是放牧牛羊的牧场,更是历代饲养战马的基地。如今,青草茵茵的草原依然随处可见骏马的身形,只是它的使命早已和战争无关。
马,与草原有着天然的羁绊;马,寓意着自由和远方。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写到:“给我一匹马,陪你走天涯” 那是三毛的漂泊之美,也是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奢望。很多时候,我们受世俗羁绊不能肆意而为,现实中也不可能骑着骏马远走天涯。但是,我们可以把马放在心底,只要心中有马,前面就是自由和远方。
NO5. 曲径通幽处――情人谷
去马仑草原莫忘游览一下情人谷。虽说大山之中这样的峡谷很多,但情人谷确有其独到之处,值得人们在此驻足。
下山时路过情人谷。情人谷属高山峡谷,从大山深处流出的溪水贯穿峡谷,一条青苔小路顺着溪流峰回路转,沿途到处是形状各异的溪潭、颇具地方色彩的摩崖石刻、各种各样的跨溪小桥、适地形而建的凉亭小屋等等,直至最大的建筑月老阁,全长约十华里。
情人谷最大的特点是清幽。高山、密林、山花、野树、清泉、奇石、凉亭、小桥,它们看似随意地分布在山谷中,却又无一不带着静雅的丽质。我们到达情人谷已是下午四点,天空继续漂着零星小雨,游客依然很多。那么多人进入峡谷,也没有扰了它的幽静,回响在山谷中的人语声,反而衬得它更加清幽。
合欢桥到月老阁转弯处的一段溪流,仍旧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人们穿着夏季凉爽的衣裙站在洁白如玉的冰层上合影留念,与周边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竟也没有违和感,这让我们想到高山上神秘的万年冰洞,也许它们是一脉相承,也许纯属巧合,但不论那种,总算给情人谷清冷的个性找到了渊源。
情者,本性也。爱情更是一个横亘不变的永久话题。于是,便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咏叹,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万水千山总是情,借景寓情,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情人谷借着它得天独厚的清寂和幽静,配合“理连亭”、“情人岩”、“合欢桥”、“月老殿”等以情寓物的名字,给本无情感的峡谷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情人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NO6. 饮水思源地 ――汾河源头
西方重信仰偏于宗教,中国重信仰偏于德行。追寻中国为什么没有宗教的问题,实则是中国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寻根情节和生生不息的寻根文化。“根”就是中国人的信仰,“根”也是中国人代代传承的道德基石。中国人戏称自己是草根民族,对寻宗室之根,寻万物之源的寻根之旅总是乐此不疲。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滋养了全省四分之一的土地,养育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而芦芽山便是汾河根之所在。汾河发源地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就在芦芽山脚下,芦芽山下来,我们自然而然的开启了汾河源头的寻根之旅。
如今汾河源头已建成以雷鸣寺、汾源阁和汾源灵沼为核心的主题公园。走过白色的拱型桥,进入公园,入眼是开阔平展的广场,它的正中立着“汾河源头”的石碑,石碑前汾河流域的石制模型,左前方几棵两人搂不过来的参天古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右手边依山而建的雷鸣寺,峙山耸立、威压全园;对面青山悠悠、碧水潺潺,红亭绿柳,间或有些江南园林的风味。登上雷鸣寺,整个园子尽收眼底,远处山峦叠翠,脚下河水涟漪,山环水抱,满目清新。
雷鸣寺因汾河水在山谷中奔流咆哮声如雷鸣而得名,原寺早已毁坏,今天我们看到的是1997年重建的。雷鸣寺侧边是汾源阁。汾源阁建在水母洞上,分为三层,一层为水母殿;二层为台骀殿;三层为广济菩萨殿。登阁观河,是饮水思源、寻根感恩的最佳去处。
一个多小时的游览,只能走马观花,无法体会汾河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如此,也让我们对这条母亲河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资料来源于网络: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发源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流经(忻州市)宁武、静汾河流域行政区划图乐、(太原市)娄烦、古交、万柏林、阳曲、尖草坪、杏花岭、迎泽、晋源、小店、清徐、(吕梁市)文水、孝义、(晋中市)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临汾市)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侯马、(运城市)新绛、稷山、河津、万荣6市29县(市、区),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山西省围绕汾河命名的现用县名有汾阳、临汾、汾西、襄汾4处,史用县名有汾源、汾阴、汾城等,是山西的母亲河。
关于汾河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之后汾河传统源头宁武雷鸣寺泉[4],《水经注》:“汾水出太原汾阳北管涔山。”《汉书·地理志》汾阳:“北山,汾水所出。”《括地志》:“汾水源出岚州静乐县北三十里管涔山。”可见,古籍中多有汾河源头记载,均指向山西省北中部的管涔山,
NO7. 自然之迷――天池
端午节行程很短,尽管意犹未尽,终究还是要离开了。22日一早踏上回京的路途,最后一站――宁武天池,让我们对回程变得有所期待。
宁武天池是一处高山群湖,位于宁武县马营村,天池、元池、琵琶海、鸭子海、小海子、干海、岭干海、双海、老师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处于海拔1771——1849米之间。
由于时间所限,我们只在天池稍做停留。
穿过村中林荫小道,便看到山环树合中的那一泓清幽,它就是传说中的天池。周边的群山为它竖起天然屏障,而水边一人多高的芦苇丛,则将它圈在怀中,犹如怀抱着至真的珍宝,实际上天池正是藏在峻岭间的一颗明珠,澄清如镜,温润无瑕。由于阴雨的缘故,天池除了几个在芳草萋萋中静心垂钓者之外,池边也就我们这一群过客。池水清明如镜,波澜不惊,偶有游鱼逐浪,野鸭戏水,池中才现碧波荡漾。
我们无人看出天池的无特别之处,但在宁武老百姓眼里,这是一池圣水,它阳旱不涸,阴霖不溢,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都不曾变过。据考证湖底及周围没有一个泉眼和太多的径流,高高在上的天池之水来自哪里?去往何处?又如何涵养?解不开的自然之谜给天池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周武灵王就在这里游猎,时至隋唐,隋炀帝在此处修建汾阳宫,唐代以之后多位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此巡游览胜,可见这里曾经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只是随着芦芽山佛教文化的没落,知道宁武天池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如今,我们回望天池,汾阳宫已是一片瓦砾,无数风流人物也随雨打风吹去,惟有天池仍然荣辱不惊,在此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各种原因,此次没有登上芦芽山太子殿,回来的车上,友人问没有登顶有无遗憾?仔细想了一想,自感无憾。虽错过了高山,但我们看到了梦幻般的草原,得与失,仅是一念之间。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选择,有些决定无关大碍,有些决定可能会改变人生的轨迹,然而,无论如何选择,只要无悔,就是圆满。
完成于 2015年8月12日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