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蒙山,于我已是闻名已久。飞瀑,高山云雾,原始森林都值得期待,而这些仅仅来自一些资料和朋友的介绍,一直没能实地看一看,去年本有次机会,可是因事又失之交臂。这一次,尽管报名事项里写着恐高者谨慎报名,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
为了这期待之旅,起个早是必须的,赶到出发地,就一辆车,这在我参与的月下门的活动中还是第一次。北京人周末出行的热情就像眼下的三伏天,火爆极了。七点一刻出发,仍是一路的塞车,从出城到怀柔到密云,足足比计划超出了一倍的时间。各种心焦,各种抱怨,或在嘴里叨念,或在肚中腹谤,无非是想早点攀爬在山上。
当车进入云蒙山境内,山道弯弯,蜿蜒直上,一座座山峰被甩在身后,山谷频现,怪石林立,原生态的大自然让你把一切的烦躁都抛到了脑后。一条白河穿过山谷,高山、绿树、河水,空旷,静谧,唯有我们这些闯入者有点雀跃。不过在自然面前,又是那么渺小,即便是对着大山的吼声仿佛也只是为了壮胆。是的,在这只有融入自然,和享受自然,不要谈征服,你仅能出于动物的本能去丈量它,而无法改变这千万年的自然存在,而且我们更需要这样本色的存在。
大自然是美好的,对于美好,人类一贯是趋之若鹜。云蒙山的美名让户外爱好者集聚,也让当地政府颇为头痛。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也许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几乎一刀切的反对穿越。各种禁止的告示牌不时的出现在眼前。我们到了穿越出发地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道铁门把路挡住,一把大锁,门后看似质朴的两个门卫执着的坚守着,按照潜规则,要留下买路钱才可叫开门。运气不错,正好一辆车子要通过,一干人马强行闯关,搞得守门也无可奈何。秩序和人的本性之间,我们遵循了本性的召唤。
路边溪水清澈见底,水声潺潺,哗哗作响。路两边山峦耸立,远山巍峨雄伟,裸露的岩石坚实厚重。正值夏季,山上郁郁苍苍。开阔地还有几间民房,掩映在树木之中,小块的农田里玉米长势正好,偶见家禽在园中散步,一派安逸祥和的景象。远离了高楼,远离了拥堵的城市交通,这里只有炎炎烈日和瓦蓝的天空,视野里满目绿色,未进山,人已醉了!越深入,溪水里大块的石板增多,有落差的地方形成一个个小型瀑布,下方形成潭水,积聚后再一路欢快下行。一位门友慨叹,在这潭水里游泳,然后石板上日光浴,再路边烧烤,三五好友小酌一番,岂不美哉!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人们对于慢生活有着更多的渴望。
到了山脚下,沿着溪水爬升。一条小路,仅够一人前行,大家依次前进,路边的植物错落,低矮的不时缠裹脚踝,高的伸出枝桠形成路障,不时被它划到。脚下碎石遍布,碎石下泥土和落叶混杂在一起,泥泞湿滑,深一脚浅一脚,甚是不易。好在树木茂密,和外面比林荫下也难得的清凉。渐行渐远,不断攀升,身体开始有了不适感,胸口气闷,头晕口燥,提足如灌铅状。依经验,这时候要坚持匀速前行,否则歇息后更难攀升。调整气息,缓缓沿溪而行,不时在溪水左右穿越。路遇山上下来的一支队伍,都是年轻学生,每个人背着一个防潮垫,连个手杖都没有,言说前晚在山上露营,看似甚为疲惫,但是那份活力还是让你感慨,年轻真好。队伍里有人带了音响,一路前行一路歌,潜入耳中,心里欢畅熨贴。在这里自然的鸟鸣虫叫都是天籁之声。走在丛林里,没有了方向,亲身体会下 “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出了丛林,是一个小峡谷,这里少了植被,大块的岩石连成片,视野开阔,远山更是清晰,层峦叠嶂,近处溪水漫过石壁,就像一只如椽大笔在上面泼洒了水墨。任你想象,纯粹原生态的艺术存在。跨过此处前面更是豁然开朗,周边是百丈立仞,直上直下,绝对让你叹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块大石起伏,山石上水迹呈褐色,深浅不一,肌理效果明显。中间几株昭示着顽强生命力的绿植长得顽强洒脱。巨石和山崖联成一体,自然形成一个平台,溪水流过,低洼处形成一方潭水,2米左右落差形成一块瀑布,此为天仙瀑。只是潭水较浅,不知道天上的仙人如何在此浣纱洗浴。不过即便是没有美女浣纱,在此小憩,逗玩也是极好的。
稍事休息,又向上爬行,总计上升600余米左右,山上出现了白桦林,白桦树是北方树种,在家乡大小兴安岭山上随处可见,不管什么季节,远远望去,白桦林都是靓丽的风景。白桦树枝叶疏松,有着高直的树干和白色的成层剥裂的树皮,特征显著, 耐寒,又独具风骨,让人联想到高洁风雅,如翩翩君子玉树临风。特别是列排成林,那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云蒙山的白桦树不少,但是都是杂生,很难看到整片的白桦林,在感官上也和东北的差别较大,但于我还是甚为亲切。
再行,到达豪宅,这不是什么景区,只是户外穿行此路线者必到之处。说是豪宅,不过是一处遗弃的民居,灶台,土炕,窗棂,院门,甚至还有照壁,院落外面还有一方磨盘。想想可知,这里以前是山上人家,现在迁去山下。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适应山下的生活,想来交通是便利了,但是生活习惯,还有生活方式是否有诸多不适。我们往往喜欢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他们,于是总有一种想解救人于水火的冲动,但是是否考量了别人的感受。住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也是这样被安置的,还好他们是整体移居。不知道此处豪宅的主人是否山下安好。
从豪宅下撤,全是下行,行动稍快。过了一个垭口,路变的难行。下面是悬崖,路边伸出的灌木把悬崖遮蔽,走在羊肠小路上也不觉太过紧张。路面湿滑,每一步都要踏实小心。脚下一滑,前后门友轻唤小心,心里暖暖的,这就是群体的力量。按照既定路程,还有舍身崖没到,这时天色渐晚,听说有人体力不支,后队已经在互相帮助了。舍身崖出名的险峻,天色太晚到那攀行就会极为不利。各领队左呼右唤,大家提起精神前行。路已经不好辨识,只有沿着溪水,左右穿行。到舍命崖下,仰头观看,两块巨石间一条不足两米宽的狭长空隙,根本谈不上路,仰角70度,没有把手,没有踏脚之处,全靠身体力量与脚的摩擦力,看着就怕了。但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没办法,必上。好在我这恐高者是怕下面深渊,不怕上行。小心翼翼,前拉后推,一支队伍依次缓缓爬过,到了上面才缓一口气。大部队过后,有人的手台里传来后队的音信,从距离上判断,在时间上相差近两个小时,真的辛苦领队,不知道天黑他们如何通过舍命崖。前面继续下撤,路变的更不清晰,而且越发难行,在溪水中,在大的石块上穿行,很难看出明确的道路。好在考验的是体力,坚持下来终于还是找到了景区,出口在前,胜利在望。京都第一瀑就在脚下,可惜天色已晚,赏析的心情也不足了,沿着台阶而下,步履蹒跚,腿肚阵阵作痛。待到平地,回头看,京都第一瀑名不虚传,多级连叠的瀑布,落差上百米,下面水潭也各不相同,远离市区,景致绝对不同凡响。最后的一抹霞光逝去,天色完全暗下来,照顾好自己就是不给领队添麻烦,一个领队的话为户外作了注脚,尽管也忧心后面的人,但是也帮不上忙,先出去集合,一个也不能少才是团队。
大队人马到大巴处,已经9点多了,后队还没有音信。几个领队开始整顿队伍,清点人数,然后休息等待消息。十点许,后队手台信号再次出现,大家这才放心,一直到晚上11点,后队才过来汇合,大家感慨万千,被扶助者更是漫漫的歉意,几个领队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由衷的掌声,告诉人们,帮助别人的快乐。人是社会动物,独处可以有,但是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只有走到群体中来,只有这种相互的关爱,相互有了交集才会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