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长城攻略(三)——怀柔长城

相关目地的

    浪漫 2015-3-23 23:41:50
    [url=]三、怀柔长城[/url]

    怀柔区在北京城正北偏东一点,直线距离45公里。怀柔一词有安抚的意思,这可能跟这里曾是多民族杂居区的因素有关。怀柔多山,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境内水系纵横,山区林木覆盖率70%,超过了密云。山清水秀,坏境优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历史古迹使怀柔成为了北京市的旅游大区,有“首都后花园”之称。

    万里长城拦腰从怀柔中段穿过,据《北京明长城》记述:“怀柔境长城全长63公里,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楼36公里,庄户火石山至西水峪口27公里。共有城台241座,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楼59座,庄户火石山至西水峪39座,保存较好的有98座,破残的有103座,其余只有基础或残址。”

    长城自小水峪关出了密云界,来到怀柔的第一关便是目前比较著名的“青龙峡旅游区”(大水峪关),以后依次向西的著名关隘有河防口关、慕田峪关、桃峪口关、磨石口关、大榛峪口、黄花城关、撞道口关、西水峪关等。怀柔山地形状玲珑崎岖,多褶皱山地,因此长城景色不像密云那样气势磅礴,以跌宕起伏取胜,特别是桃峪口关所属的箭扣长城曲折险峻,更是摄影家最常去的景点和各种画册中最容易出镜的地方。

    【大水峪长城】

    从如今的行政区划位置上讲,大水峪关是怀柔长城的第一关,位于怀柔城区以北20公里。大水峪的东西两山中间是一条通路,由大水峪村在山口塞之。其东侧高山上的长城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就蹦了出来,像下山走“之”字形似的出溜下来。大水峪关口南三里是大水峪堡,据《四镇三关志》记载:“大水谷,永乐年建”,原城堡周二里,过去有东南西三个门,后被逐个拆除。大水峪西侧为长城古关河防口,直线距离大约3公里,是长城两个小有规模的关口相邻最近的一处。

    从青龙峡内沿苍龙峪能直接登上长城,并可一路走到河防口,山越来越高,路也越走越艰辛,但景色却相当不错。


    [url=]【河防口长城】[/url]

    河防口关建于明永乐年间,又名九谷口,原有关口和关城,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河防口关在县东北(指怀柔城关)亓连口东,第二关也。口外为连云栈,又北为沙岭儿,隘窄不容马,防守较易。”现河防口村,关城已不存。河防口和大水峪一样,位居山脉和平原交接的山麓地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今这里有了新名字“九谷口自然风景区”,当然也要门票。河防口的敌楼保存不错,且处在矮山梁处显山露水的位置上,远远就能看到,敌楼成为了河防口的标志性建筑。

    河防口东侧长城向北爬上海拔500多米的北斗峰后又朝东折向大水峪,东边山梁上错落分布了九个敌楼。夹扁楼(又称夹板楼)在111国道西面的高山上,由于山顶地形的限制,敌楼只能修成扁扁的一条,故名“夹扁”。夹扁楼一带的长城大起大落,攀爬相当不容易,继续西行的路途更为艰难,且不说地形复杂危险和垂直起落高度太大,难以超越的最大困难是长城马道上灌木丛生。据当地老乡说,很早之前就没有多少人到那边砍柴,几乎没有路,现在寻路就更难了。对于我们这些喜欢长城的游人来说,眼巴巴的看着山外有山,山上有楼而去不得,其实也是一种煎熬啊。去河防口长城游览,通常只能往东走去北斗峰。夹扁楼西面大山的背后是神堂峪长城,要去的话可以从雁栖湖那边绕路过去,坐火车则在范各庄下车,走路打车都可以,路程8公里。


    [url=]【神堂峪长城】[/url]

    神堂峪堡在长城内,现神堂峪村西边的高岗上,建于明万历年间,如今城堡早已不存。神堂峪同河防口仅一岭之隔,直线距离也只有几公里,但因为山势太险峻,两地给人以恍如隔世之感,很少有人能从河防口沿长城走过来。这里有两座名叫“荞麦山”和“羊鼻山”的大山,山上有几个敌楼。荞麦山上最高处的叫东高楼,长城缘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下来,一直伸到了雁栖河的河边,现在还有敌楼的残迹矗立在溪水中,而且山坡上的长城保存相当完好,马道城堞都还在。神堂峪西面的山势看起来没有东边险,但是比东面高了很多,羊鼻山最高的那个敌楼叫西高楼,它的下面是莲花池,距离神堂峪大约5公里。

    [url=]【莲花池长城】[/url]

    怀柔雁栖镇莲花池长城在古代叫亓连口关,莲花池得名于现莲花池村的泉水,喷涌似朵朵莲花浮出水面,故名。如今泉水除供村民饮用外,还被罐装为“莲花”牌矿泉水出售。

    亓连口关建于明永乐年间,是现在密云石塘路管辖的最西一关,同时也是以山海关为起点的蓟镇长城的最西,过山梁到慕田峪长城的正关台,就是明代昌镇长城黄花路管辖的地界了。据说,莲花池当地原有关门,门外遗存有两门古铁炮,后来修公路将门拆了,铁炮则当废铁卖掉了,令人十分痛惜。山上的长城和敌楼保存还好,城墙有砖砌的,也有石砌的。


    [url=]【慕田峪长城】[/url]

    慕田峪长城于明初大将军徐达在北齐古长城之上重建而成。永乐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立自己为皇帝。翌年,为迁都北京,因此大修长城,慕田峪关于此时正式建关得名。明代北京长城修筑规模巨大,坚固雄伟,除用以拱卫帝都外,还身担守护明朝历代皇帝陵寝的重任。明书《长安客话》称:“居庸关、黄花城、边城、慕田峪、灰岭口俱系冲地,虽宣蓟为之屏障,紫荆借以身援,然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系至重。”历史上这里也的确燃过烽火:明初,徐达统军追击元兵,在慕田峪关和亓连口关外摆下真实,决一死战,徐达胜;明嘉靖年蒙古朵颜部大举进攻慕田峪关,杀其守备陈舜后退兵,蒙古胜。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三渡河乡,东邻莲花池关,西接箭扣长城,中间这一段开放的长城山势比较平缓,也不太高,还有整齐的石板登山道,适宜一般旅游者游玩,要是体力不佳的人到这里也没关系,山底下有索道可以上山。慕田峪长城向西北方向延伸,地势开始一点点高耸陡峭起来,最高峰海拔1039米,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雄伟挺拔的敌楼,大家都叫它“正北楼”,又叫“镇北楼”,还有的叫法是“大南楼”,由此西去就是著名的箭扣野长城。正北楼东面山坡上有段长城偏偏违反了两点一线的几何原理,顺山爬上去后绕了一大圈又顺坡滑了下来(似乎是为了使墙体兜住制高点),形成牛角的形状,所以大家就送了它一个形象的名字——牛犄角边。

    [url=]【箭扣长城】[/url]

    箭扣长城是慕田峪长城的自然延伸,但两者有一点不同,箭扣是野长城!箭扣段长城多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地形极其险峻,长城随山势跌宕起伏,像笔走龙蛇的草体书法一样。由于箭扣长城的曲折多变,波澜壮阔,色调饱和度高,故而十分入镜,惹得各地摄影人春夏秋冬一次次来此拍片采风,乐此不疲。

    有此一说:箭扣长城居中的地方有个可以勉强步行通过的峡谷,当地老百姓管这儿叫涧口,恐怕箭扣的名字也是由此演变而来。另一说,“箭扣”之名得于长城在此地走了个“W”形,恰似一张满张的弓,搭着一直蓄势待发的利箭,其名甚为形象。从西栅子村上长城的路旁有一位英国有人自费设立了告示牌,上面写着:“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Take nothing but Photographs),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Keep the Wall Wild & Wonderful)。“这个呼吁保护万里长城的洋人名叫威廉 · 林赛,或许你也曾在媒体中见到过他的名字(几年前,在一次长城环保活动中,我与威廉有过两天接触,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赛的中国名字叫洋红军。林赛已在中国生活了至少30年,娶了中国妻子,生了两个孩子,在过去的几年中,他重走了中国万里长城,还出了书。当然林赛还是个活雷锋,常常自费请人打扫长城的卫生,组织长城植树、宣传长城环保等活动。

    从正北楼西侧的刀把楼沿着长城往西走,地势越来越险,此处长城多骑在悬崖峭壁上,攀登者不敢有丝毫大意。到了“天梯”就更是险中之险,这是一段长不过二十多米的山崖,大约有70°~80°之陡,长城像瓷砖一样附着在崖壁上,游人只能沿手掌宽的转棱子往上爬,想想都会十分骇人,这就是所谓的“天梯”。“鹰飞倒仰”也指的是这里,所谓鹰飞倒仰是山
    高而险,老鹰到此也不得不翻身仰飞才能越过,由此可以想象攀爬的艰险程度了。

    过了鹰飞倒仰再往前就是北京结了,北京结的命名最早来源于一则遥感数据,据记载“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北京地区长城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勘察,发现北京地区长城总的走向主要分为东西、北西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在怀柔县八道河乡西栅子村旧水坑西南的分水岭上会合,其南会合点位于东经119度29分38.9秒和北纬40度27分45秒之间,这个会合点被命名为‘北京结点’,简称北京结“。简言之,长城从慕田峪方向而来,到北京结敌楼后分成两岔,向北的一路是“外长城”,经过赤城、宣化、张家口、万全、怀安后入山西天镇,最后到达黄河边的偏关县;向西的一路是“内长城”,经过北京延庆八达岭、河北怀来、北京门头沟、河北来源、山西繁峙、应县、山阴、朔州,最终也到了黄河边的偏关和“外长城”重合。

    西去的内长城在下山途中又分成两岔,一岔直接朝西奔黄花城,向南的一岔没走多远就断了,所以老乡叫它“耷拉边”。古代这里是长城军事防区的分界线,以慕田峪长城正关为界,东为蓟镇下的蓟州镇石塘路长城,西为昌镇黄花路长城,北京结正北不远的九眼楼以北则是宣府镇长城。


    提示:西栅子村四面环山,其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山上都是箭扣长城,从村中出发上长城共有四条羊肠小路。第一条:往东南可以到箭扣,再向东攀登去正北楼,但是路途艰险。体力好的可以从正北楼一直穿越去慕田峪长城(有时有人把守不准穿越);第二条:西栅子往西南是去“刀把楼”(箭扣的敌楼名)的捷径,在接近山腰又分出两岔,直走去刀把楼,右转去“北京结”(箭扣的敌楼名),去刀把楼的路在接近山顶时又分了岔,直走去刀把楼,右走去鹰飞倒仰;第三条:往西可以过山梁去庄户(村),并到响水湖和旺泉峪等;第四条:西栅子往西北小路去延庆县的九眼楼(箭扣长城最西北端敌楼)。
    [url=]【庄户长城】[/url]

    长城从北京结往西顺山势急剧下降,形成险峻气势。从边坑村西到黄花城的大段长城都是没有开放的野长城,也是北京摄影人常去的地方。边坑到北京结的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老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这段墙走过的地方地势大起大落,路经几个关口,走起来十分艰辛。按照摄影发烧友的通常叫法,取山下最大的村庄——庄户,命名此地为庄户长城。这里的山谷中有擦石口关、田仙峪和十八盘等。

    由于在明嘉靖年间,发生了俺答部大举攻入古北口,兵临北京城下“庚戍之变”事件的窘困局面,明朝廷只得亡羊补牢,重新进行了军事部署,立即在原蓟镇和宣府镇的基础上增设了昌镇和真保镇等,慕田峪至黄花城一带从此由蓟镇改属昌镇。险关擦石口一带,古人形容这里之峻急的形式,将附近长城分段冠名为“天际丹梯”、“十八盘”、“三把刀”和“万人抠”等吓人的名字。


    [url=]【旺泉峪长城】[/url]

    旺泉峪长城一般是指从磨石口关到边坑的一道长城,由于旺泉峪村距长城更近,而且旅游服务设施比较周全,所以一提起这里,大家都知道这儿是旺泉峪长城。旺泉峪确实有旺泉,就在村东,还有摩崖石刻“固若金汤”四个大字。传说旺泉的泉水奇特,水旺时则生有一种黑色小鱼,水少则无。

    旺泉峪长城的最大特色是城墙上两面都有垛口,长城两面设防的地方别处也有,但是没有这儿的长,保存也没有这里完好。推测这里设两面垛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东面箭扣长城的地势比这里既高又险,唯恐敌人专拣薄弱的地方犯边。旺泉峪一带的山不甚高,所以建造者一开始就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防线被突破,守城将士可以就地坚守,击退来自任何方向的进攻。


    [url=]【磨石口长城】[/url]

    磨石口长城其实就是旺泉峪长城最西端,这段长城还有其他名字,作为旅游区叫响水湖旅游区,所以也叫响水湖长城;因为磨石口关北面的山叫连云岭,山中有洞叫连云洞,所以这里还叫连云岭长城。

    磨石口关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关隘两边都是悬崖,一条小溪穿关而过,由于峡口狭窄,经常年流水冲刷,水关两边的石壁被溪水冲刷得十分光滑,故此得名。磨石口关现淹没在边坑水库中,据说水枯时还能看到原来水关的影子。磨石口关北有立崖,山下修了条山路可以攀登连云岭长城,半途的悬崖边上设有一镇关敌楼,于此俯瞰下面的关口,仰望东南方高山上无尽无休的长城,令人不免感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镇关敌楼附近有摩崖石刻,有河南灵宝县人许XX所镌刻不到三尺的四个大字“天设金汤”,并有万历戊寅年秋的款记,以形容磨石口关的险要。


    [url=]【大榛峪长城】[/url]

    长城由磨石口来,下山往大榛峪蜿蜒而去,敌楼和大墙在山的西南侧。由于这段长城的甬道破损很厉害,转头石块松动,角度又很刁,所以路很难走。大榛峪山口保存了一个拱门洞,南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小小的石头城,但墙里现在已经完全被黄土淤平,变成了有墙的土台子。城墙距离大榛峪村还有一段距离,走在这段乡间路上本身就是享受,四周满是栗子树、山核桃树等果树。

    大榛峪西山上有个大敌楼,都叫它“西大楼”,也是摄影爱好者常常光顾的地方。楼中存有一块断碑,碑文记述了当年修筑该楼的情况,其中一段为“万历七年春防,分修黄花镇本镇边墙一百五十丈,自本字一号台起,至本字二号台迤西空,接良、涿工界为止。”落款为万历四十二年九月。


    [url=]【黄花城长城】[/url]

    黄花城,又叫黄花镇,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属明长城昌镇。黄花城的南边不远就是明皇十三陵,为拱卫皇朝龙脉的极冲之地,因此黄花镇是极其重要的长城关隘。过去黄花城的防卫纵深很长,设有重重关卡和边墙:从四海到黄花城之间还有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和长城副线。其他长城关隘,一般是头关在外侧,往里是二关、三关,这里刚好反过来,头关(黄花城堡)在内,而从此向北一公里的鹞子峪堡(二道关)却在外侧。

    黄花城位居现昌平正北偏东一点点和怀柔的西北边缘,距离怀柔城关镇30公里,而至昌平城区却不到15公里,距离十三陵就更近了,所以说,黄花城长城的重要性,直接关乎于大明龙脉和国运。从前的黄花城城堡就在黄花城水库(金汤湖)中心,由于修建了水库大坝,原来的关口建筑也被淹没了。

    来黄花城爬长城的游客很多,一般是从黄花城水库往东去,到了顶之后再向东全是野长城。再向东的道路可能会被铁栅栏封死,不过可以从山顶沿小路下到小常峪口,再上山到很有名气的“十八磴“(一段比较险峻的长城)。黄花城水库西面的山崖高而陡峭,长城也缩到半山腰上,山背后有小路到长城,登顶后下山能到撞道口关。

    [url=]【撞道口长城】[/url]

    自黄花城水库往南一点,有小公路西去不远就是撞道口村,这里也算是一个黄花城长城的小关口。撞道口关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又称镇虏关。一百多年后,即明万历五年(1577年)钦差守备都指挥佥事刘勋又重整撞道口关。现在关口的拱门保存还好,门的南楣有石匾刻着“撞道口”,北面门楣上刻有“镇虏关”。

    撞道口关门比较狭窄,而且出关往北的道路崎岖不平,需要一个劲地爬山,不适宜走车,只能通行骡马和行人,很明显撞道口古代是作为黄花城关的偏门设置的,一旦有事时可以于此出奇兵迂回到进攻黄花城的敌人身后偷袭作战,平时则供当地百姓和守城士卒出入。沿撞道口长城西行,松树满山岗,待爬到较高的敌楼上就能放眼看见东西侧长城的全貌,山上的敌楼、墙垛和城堞保存得很好,形态俱佳。


    提示: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撞道口至西水峪段长城两侧山岭、坡地上的野生桃花、杏花竞相开放,争相斗艳,大有长城花海的其实,每年此时总有大批影人前往采风。

    [url=]【西水峪长城】[/url]

    西水峪关在撞道口以西,位于怀柔区西隅,不远就是延庆县,该关同样是建于明永乐年间。关城所在地成了西水峪民俗村,村北侧有小西湖水长城风景区,景区内的山上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明长城,城堞、敌楼、马道、垛口具存。

    西水峪原关城西翼的长城从山上探入小西湖水库中又跃然而出,成为了北京境内唯一的水下长城。水库周边有明代守边将士所栽的100亩板栗树林,树龄多在500年左右,几百年的老树树围很大,而且有数十亩之多,其正规成都可与北京皇城里的柏树相比,棵棵都是活文物。

    西水峪山上的长城保存较好,筑城的石头采自本地的黄色花岗岩,在夕阳余晖下,熠熠发光。这一带的长城敌楼比较多,墙体也高大,说明明时此关口的位置还比较重要。古代修长城是分等级的,如何确定某段长城的级别是要根据当时的形势、地形、地貌的需要,以及能支配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情况,据说西水峪长城享受到和黄花城、慕田峪一样的特别待遇,视为一等边。长城在小西湖的西岸上山,再跨过一个小山涧,又爬到西面的山上去。这里是西水峪长城的终点,龙泉峪长城的起点,同时也是怀柔和延庆的分界线。

    交通:北京东直门乘坐916路公交车到怀柔国际会议中心,换乘到西水峪的中巴(票价5元)即可;或北京城区出发,上京承高速到怀柔北台路出高速,第一个红绿灯左转直行,到达桥梓后左转西行,向九渡河方向行驶,根据景区路标提示即可到达。

    提示:从西水峪水库(小西湖景区)一直沿着峡谷往西走,可以走到龙泉峪长城,但这段路程很长很艰难,峡谷里水多的时候要来回涉河,还容易迷路,但满目的山光水色足够抵偿所有路途上的劳顿。

    点赞的门友 ( )


      赞(13)

      收藏
      邀请
      邀请

      分享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5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孙大圣 2015-3-24 08:23:25
      这里面的公交路线太老了,都改了。水长城标间100,有WIF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往自然 2015-3-24 12:53:16
      你是要踢怀柔石头的场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怀柔石头 2015-3-25 09:21:15
      向往自然: 你是要踢怀柔石头的场子
      估计不用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怀柔石头 2015-3-25 09:21:42
      我已经全部走过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青绿竹 2015-3-25 10:39:47
      怀柔石头: 估计不用踢,
      那就是要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