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通过小断崖片段
下寺村在房山的张坊附近,下车向北走几步就能到。从下寺村可以走到圣水峪的白云陀。但我估计是个户外大活。下车后进宝问我:去看古塔就必须从下寺村里穿过去。另一条道儿要走边上的山坡绕行。
我肯定要凭吊古塔的。从下寺村顺唯一的水泥路走到尽头,就来到了有塔的小包下。塔背靠高大澳水尖。入山口的山路很独特,欲去左边的古塔,必选右侧前行,然后才能迂回到古塔那里。队伍一字排开,陆续跟进。天气晴好,一路汗水涔涔,脱了棉外套,发下汗衫下的裤腰也湿透了,狼狈至极。
古塔为七级密檐,通体为洁白的汉白玉石材质,细看第一层和第二层为灰砖替代,似乎有修复的痕府。塔基部分较浅,接缝处有水泥封堵。下面有两位护法金刚得浮雕,造型威猛,但细部有损毁、残缺。古塔佛龛处的上方,有精美的弧形花纹浮雕装饰。古塔上两层用灰砖代替了。塔身为正方形,远看并不特别的高大,但近看还是很有灵动气息的。“唐塔在云居寺与石经山均有样本,上寺塔与其从雕刻样式,塔的建造形式相同,证实应为唐塔无疑。”
上述以它山古塔建筑风格来论证下寺村古塔,未免中间过程太简洁。我感觉找到唐塔的特点后,再和下寺村的这座塔来对照,更容易理解。
“唐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设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结合上述定义,很容易看出下寺村的古塔,有很多地方是符合唐塔特征的。
从唐塔到澳水尖的山路,很有几分嶙峋,提升也比较多,一路横切的攀升上去,石头都是虎踞龙蟠。走在上面有点像踩钢琴键,总能蹦出点险峻、俏皮、痴力的音符。一旦爬升到澳水尖上,反倒感觉平坦如圆丘。
记得临近山巅,有几处怪石头印象决绝。有一处在爬升将近到顶的时候,一组石头很有几分神龟探海的摸样。孤零零的一个坚韧冰冷身段探出崖壁很远。我磨蹭到前面,两腿当啷下去,想找点悠闲地姿态。结果半天没人上来。我只好尴尬的慢慢吞回来。再来个独占鳌头等立着,一半观风景,一半真做秀。结果依旧前不不见来,后不见古人。
澳水尖的慢坡上,我早晨没吃饭,走起来晕乎乎的低血糖,又懒得拿水吃东西,就一点点的减速。探头看到一块石头,怎么看怎么像中国地图,当然要说完全是,那是瞎扯,只是有几分神似吧。
下澳水尖到大峪沟垭口的路,走山脊的路段很爽。但下降的路段很痛苦。这只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小断崖。走小断崖可以绕行。但我感觉小断崖有点刺激。就把进宝叫回来,改攀小断崖。
小断崖看起来惊心动魄,其实有惊无险。可蹬、扶的地方很多,而且总体山势有一个可以接受角度,并不是立陡的。一旦战战兢兢的过来,会有几分小小的成就感。在这里我还差点走错路,上了小断崖后,本该左绕就能上山了,我偏偏继续猫腰顺右侧的崖壁往前闯,窝着头看前方似有似无的路,右侧就是十几米的打断呀。我含糊起来,朋友们也喊——抓牢!当然,最后我是稳扎稳打的返回了。
从澳水尖下来,山脊地带的地势非常开阔,朋友们纷纷坐下来吃简单的午饭。从这里很清晰的就能看到白云陀,因为它的主峰上有一个高耸的铁塔,估计是作为信号差转之类用途的。山高路远坑深,真要走起来并不轻松。一行人下到大峪沟垭口,就在垭口附近,有一条画着箭头的小路,通往另一侧上山的方向。我和进宝猜测是通往白云陀的小路。
垭口一带山路复杂多变,近可通仙栖洞方向的三合庄,远可通黑牛水、三条栈、圣水峪。但道路的标记并不多,走得人不太多。
我们选择了去云居寺的备战公路。进宝说的备战公路通往三合庄火车站。路面很烂了,有个别地方还能看出有水泥的路面,但大部分都是路基的石头翻起来,被水冲成了一片飘砾,走起来脚底很吃力。
从备战公路走下去,在三岔路口的地方,转到通往后山的一条采石场的烂路继续下撤。若干个盘旋以后,绕过隐秘在山谷里的腐败高尔夫球场后,就来到了通往水头村的柏油路,如果望见小山头的另一座古塔,就快到云居寺了。
2014.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