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带着孩子一同户外爬山涉水,长途穿越已经成为潮流!!!???
走户外的这几年没少遇到亲子团、家庭帮,看着孩子矫健的身影灿烂的笑容,真心地佩服他们,当然更佩服的是他们的家长!孩子固然辛苦,但他们享乐在其中!因为他们有爸爸妈妈的信任、支持、陪伴和鼓励更有父母做他们强大的后勤保障,才能更好的体验到户外的乐趣和骄傲!
有人说带孩子去户外是孩子遭罪大人受累,也有人说带孩子去户外是用最低的成本为孩子讲述最生动的课程,关于自然,关于人性,关于书本之中又关于书本之外……我是支持第二种观念的,但同时也还掺杂着小小的私心,希望在孩子还没彻底长大的这些年里,我能尽可能多的给她留下故事,希望在她的记忆里,妈妈是彩色的是暖暖的哆啦A梦,是强悍的精钢芭比,是神奇的百变厨娘……
我家小胖友自四个月就开始随我出行,她的出行工具从胸前的背带,到四轮小推车,三轮车,再到现在的“溜娃神器”,接受的了公交大巴,承受的住长途自驾,能安静的走高铁坐飞机,也能因为能爬上爬下吃到套餐盒饭而喜欢火车卧铺,不晕机不晕船,喜欢体验一切新鲜的交通工具。爬过小山,走过玉龙,访过古镇,淌过流水,抓过蜥蜴,逮过青蛙,见过啄木鸟,听过真实的虫鸣鸟叫……孩子喜好跟大人不同,我就陪着她引导她,陪着她捡石头、玩沙子、滋水、踩泥坑,引导她去看更美的风景。在小胖友心智和体力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让她玩的痛快。基本每次都是蹦蹦跳跳的去,我满头大汗的抱回,我的体能消耗精神损耗,只有带娃远行的人才能体会的到,双肩大包是带娃的基本标配,里边的食物饮水在孩子眼里永远食之不完饮之不尽,还有对应的卫生和安全保障!喜欢听她眉飞色舞的讲出行故事,喜欢看她纯真无邪的笑脸,喜欢见她以大姐姐姿态照顾同行伙伴的样子,同样喜欢上了被同行伙伴称为“精钢芭比”的自己。从来没想过我出门为了孩子要带那么多的东西,也从来没想过原来我可以负重那么多(孩子40+加背包20+),我的耐心原来可以变长甚至更长,我在累麻木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保持笑容……
旅行或行走中,孩子始终是孩子,不能为了磨练他的意志而忘记他还是个孩子……爬山涉水本就是寻求快乐,若是受虐也是乐此不疲。他玩的开心了,走着累了,想你想撒娇了,那就陪陪他,鼓励鼓励他,到达极限就抱抱他或者一起修整下,出来玩儿,开心最重要!在他累的时候请不要责备孩子,也请不要怒骂孩子,更不要在孩子体能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喋喋不休的对孩子说加油加油……你的加油你的怒骂只会换来孩子的“生无可恋”。出行路线是家长选的,强度是你定的,孩子们做的只是支持,但同时最希望和你们一起享受出行的美美回忆。
带孩子一起旅行,作为家长都身负重职,做攻略做准备,时刻准备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保护他们,给予他们最低的负重,最大的释放空间,最舒适的心灵愉悦,更何况是带孩子参加“驴行”!!!
记得四年前走“箭扣”一对夫妻一双儿女,孩子都是小学低学龄的样子,整个箭扣基本都是孩子自行完成,只有在天梯的位置由爸爸用安全绳辅助爬上来,真的太厉害了!回程时边走边聊,才知道他们基本上每周都会到带孩子出来走走,看看风景,锻炼身体,难度也是逐步加大,不给自己 孩子 和队伍增加负担。家庭中爸爸妈妈的背包都很大,尤其是爸爸,因为他基本背负着一家四口的饮水和安全保护装置。口渴有水,上山有绳(在孩子爬不动的情况下爸爸会辅助拉动前行),山上有衣(山顶为孩子加衣防感冒),着陆有食(这一家四口的食物储备非常多,在大家都昏昏欲睡的时候还有美味分享给大家)。看着两个孩子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时,我想他们是开心的……
上个周末随队又走了一遍百花山,景色依旧,美不胜收。枯木、翠林、根梯、百花、草甸、栈道,只是很多的景色都刻在了脑海里,此次记忆最深的是被我收队的“父子档”。小朋友从下车进村便开启了重装模式,小学生的年龄成年人的体重,外带同水平级的爸爸。一路小朋友都被爸爸式的无奈口吻激励着,爸爸总是在他前面两百米或后边两百米的位置行走或休息,擦身而过时又是无奈神情的激励,孩子累呆的眼神给了爸爸最简单的回复,又是距离的拉大,或前或后200米的距离让父亲得以喘息调整,孩子默默的在途中停顿喝水。整体穿越路途近20公里,我作为成年老驴双腿给予的酸爽也让我爽到了爆,更何况还是自身负重大的孩子。孩子中途的无力、无助和无奈我和mayidao、老牛都看在眼里,因为他一直就在我们跟前。孩子流鼻血了,自己一人默默的擦着鼻血,眼睛遥望着爸爸,却始终默默的擦拭着,我们给他递着纸巾,摸着脉搏,时刻关注着他的身体变化,督促他喝水,给他鼓励,同时也告诉他,不急,叔叔阿姨陪你,陪你一起看花看草看风景,能走完全程你就是最棒的,你就是同学口中的”故事”。小朋友很棒,在无数次的坚持下默默地顺利完成了穿越,如意,你真的很棒,在体能耗尽时还等凭借意志前行,在父亲连续威严的鼓励下还能奋起前行,在无力跟上队伍的时候还能礼貌的对我们投已抱歉的微笑,小朋友,叔叔阿姨为你点赞!!!
还记得上个月我独自上华山,也遇到了一个孩子,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双目光呆滞的眼。不到五岁跟随爸爸妈妈夜爬华山,因体力不支没能赶上日出,但孩子在爸妈唏嘘唠叨虚伪鼓励中还在跟着爸妈一起向山顶进发。
作为局外人我无权评论,但作为孩子的妈妈,看着孩子们眼泪婆娑样子,生无可恋的表情,除了心疼还能剩些什么呢???
当我们自身行走都困难的时候又何必把拖后腿的责任推给孩子呢?面对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是否需要自省,他们在时刻成长,我们也在成熟中走向衰老,孔子有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短暂的陪伴中除了刻骨铭心的历练,还是多一些欢声笑语吧,再难的历练也可以变成最甜蜜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