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年9月14日中午将近十一点半,北京至桂林的k21次缓缓驶入广西兴安。兴安是地处桂北山地的一个县城,从北京一路过来到这里刚刚进入广西境内一百公里左右,前面距桂林还有六十几公里。选择在这里下车是为了看灵渠,同时也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湘江战役。
兴安境内有两条江分别流向南北两方——漓江向南汇入西江最终归入珠江水系;湘江则向北流入洞庭湖而归入长江水系。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解决南征军需问题,修成了连接漓江和湘江的灵渠从而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四十多年前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今天能够亲眼见到,这令我兴奋不已。
灵渠就流经兴安县城,从火车站按路标走到灵渠只用了一二十分钟。灵渠就那么突然的出现在我眼前,看到它的一瞬间我感动得无以名状——这是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渠水,它从秦始皇那里流来,一路流过了千年岁月。如今它穿过渠旁的古樟树,流过渠边的旧游廊,伴随着四处弥漫的八月桂花的清香,夹带着游廊里休憩闲谈妇女的私语,依然蓬勃不息的流向远方的珠江。
秦始皇当年仅仅是为了解决征服南方的运输问题,却为后人创造一个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奇迹。这让我想起北面同时期修建的长城,也想起黑格尔说过的充满贪婪的恶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样意思的话。在伦理主义层面,我们应当谴责贪婪和罪恶,但是在历史主义层面我们又难以完全非议长城和灵渠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起的作用。这是二律背反。伦理主义和历史主义二律背反是人类命运中不可解的悲剧成分,我们只能尽量努力去减轻二者背离的程度及由此产生的痛苦。
离开灵渠,下一个目标是桂林。在车站迅速了解了一下车次,决定选择公路并立即出发。车刚一出县城,就看到左侧不远处山岗上高高矗立的湘江战役纪念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长征走出了一个新政权,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由三十万人减为三万,仅湘江一战就死了几万人,军人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那次战役的主战场就离这里不远,多少头颅多少血,我们实在应当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
从未到过广西,对前面陌生的桂林充满好奇,一路上都在观看地形地貌。下午3时左右,长途车驶入桂林市后看到了在电影中见过的喀斯特地貌——平地上一座座突兀而起的石山竟然出现在了桂林闹市区,在略感意外的同时也知道已经来到了真实的桂林。
先去七星岩,在山下看了看七星岩的外貌,门票35元,放弃。返回漓江边,远眺象鼻山。漓江真美,沿江已经有了南方特有的树种榕树和葵树,水量又是那么大。沿江往下游一直走到了象鼻山公园门口,看着碧绿的江水真想跳下去痛痛快快游个泳。只是人地生疏又时间匆匆,忍住了。途中看到有人在身上打上肥皂拿漓江当了澡堂子,据说晚上洗的人更多,真是不好。
告别江边,去看王城。桂林竟然有这样一座保存完整的王城,真是值得庆幸。王府曾经是前政权的广西省政府所在地,也是桂系的大本营,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门票50元,放弃。
现在该去解决吃饭问题了。到了桂林自然要品尝桂林米粉,了解到附近就有本地知名的“石记米粉”,遂循迹而至。真是好——米粉3元一份,加上一瓶本地啤酒、一碟小菜一共不过8元,和我后来在别处吃到的“桂林米粉”相比,在地道和物美价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
按计划明晚要到达广西的北海市,中间还要经停柳州、南宁、钦州,所以晚上将近8时离开了桂林。
柳州在南宁和桂林之间,距两个城市都在二百五十公里左右,这五百余公里公路旅行也就是我今夜的行程。
到柳州时已经很晚了,但是闹市区还是一片喧闹繁华。在超市门口正赶上超市结束营业,保安只许出不许入。并没什么想买的,只是想看看当地市场,于是和小伙子交谈起来。小伙子是山东人,在柳州当兵,复员后留在这里,现在已在这里娶妻生子,为他祝福!道别后,去看柳宗元的柳州。
最早知道柳州是在上小学时听到的歌谣——“生在杭州、死在柳州”,是说杭州是人间天堂,应当活在那里;而柳州的棺木比较好,死在这里比较幸福。木雕今天仍然是柳州的一个地方特色,可见当年听到的不虚。长大后认识柳州,则是因为知道了唐代的柳宗元在这里做过地方官,并且被人们称为柳柳州。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喜欢柳宗元的诗里面那种孤傲深远而宁静的意境,这使我自柳州一下车起,心中就涌起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来寻求一片跨越千年的精神上的故土和家园。
柳州的夜生活持续到很晚,已经12点左右了,柳江边的过街天桥上还很热闹。一个热心的当地人在天桥上给我指了柳宗元纪念馆的方向,自然是要白天参观。我遥望、心中肃然……他还告诉我,如果早来一会儿,柳江两岸的装饰灯还在亮,很好看。谢谢你,柳州人!
去南宁的大巴夜里1点出发,利用这段时间在路边的小吃摊吃了一顿饭。小吃摊也很热闹,一个一个连成一片。水饺,很香。等车就在鱼峰山下,看着这座不是很高但很陡的山,看到山路上的路灯明灭可见,不由得生出登上山去的冲动。当地人以安全原因制止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鱼峰山有和柳宗元同是唐代的另一个人物——刘三姐的故事。这多少让我有点发晕,一直记得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漓江,当地人也介绍说确实有争论。回到家后查资料,《中国地图册》支持“柳州说”。
当夜辞别柳柳州,一夜大巴到南宁。
9月15日拂晓,大巴把我放在了南宁郊区的郎东客运站,天明时分乘南宁公交到了南宁火车站。
同样充满好奇,先是向当地人请教站前广场那些雄伟挺拔的椰树叫什么名字,问了几个人才听来一个似是而非的名字——大黄椰。这个名字后来一直等我到了北海,看到同样树种上面挂的牌子,才知道它正确的发音是大王椰,来自古巴。是当地人的口音使我把王听成了黄,呵呵。不过,顺便知道了南宁市的市树——扁桃树,未知确否?
步行去看邕江。因为毛泽东在那里游过冬泳而记住了这条江,也由于当年推动大跃进的“南宁会议”而记住了南宁这座城市。江边依然有不少市民在清晨的江水中锻炼身体,有人给我指看了毛泽东当年下水游泳的地方,如今那里为此建起了一个纪念性的标志。
今天是公休日,南宁街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9点15分乘火车离开南宁前往百多公里外的钦州。
正午到达钦州,骄阳似火。在车站脱去了长衣长裤,这次出门因为回程有所打算而带的衣服较多,此时已把两个30升左右的背包塞得很满,一前一后挂在身上很是神气,以后要买大包。
在这里下车是因为钦州晚清时出了两个有名的将领——冯子材和刘永福。前者在和法军的战斗中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后者则在甲午战争时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出了这样两个人物是钦州的光荣,钦州我来向你致敬。
车站前有两个本地人正在往一部农用汽车上装东西,一打听,“正好,一会儿捎你过去”。几分钟后就到了,下车,道谢。
冯子材故居面积很大,从大门看进去里面是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间。这里收费,不打算进去了。和工作人员交谈,知道当年许多钦州子弟跟随两位将军参加了战斗,不少人还献出了生命,愈加生发出对这块土地的敬意。说话间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围了上来,是钦州学院几个大一女生趁开学前没事也来参观。
结伴同行。
刘永福故居在这个城市的另一端。一开始和姑娘们坐公交车搞错了方向,以为她们熟悉。多掏一元到了另一个终点是个什么中学,再步行一段到钦江边才找到了。刘永福故居显得更为气派,故居前的广场完工时间不长修建的很是漂亮。姑娘们活泼热情,还要帮我背包,显出这个年龄特有的美好像人间的春天。记住了一个来自广西北部叫刘谢媛的小姑娘,一路上给我讲了她在桂北山区和这里沿海地区之间不同的生活感受。愿意了解她们对生活的看法,为她们有美好的前程而祝福。
匆匆告别大学生们,下午2点多才在火车站吃了午饭。一盘炒米粉,8元——没有办法只能面对现实。15时04分乘火车离开钦州。
傍晚,在北海火车站广场准时看到老朋友熟悉的笑脸。三天昼夜兼程的旅行结束了——我喜欢;前面有未知的行程在开始——我期待。(3136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