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京西古道文化

相关目地的

    一直走 2015-1-8 17:16:30


         京西古道是指北京西部山区的古代交通道路。它以西山大道为主线,连接了众多支线,形成一个道路系统。西山大道在王平口以东分为北、中、南三线,分别从三家店、圈门、潭柘寺进山并会合于王平口。王平口以西古道经木城涧、千军台、翻越大寒岭经七里沟进入清水河谷。随后,古道过斋堂、上黄草梁在七座楼分路:一路向北出市界到河北的麻黄峪;一路向西经灵山古道出市界到河北孔涧。广义的京西古道还包括古香道如妙峰山香道、九龙山香道等。
           京西古道是一本书,它记载了太多的历史风云。走在京西古道上,我心中常常涌起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为历史,也为先民们的生存努力。你可以指出我们的历史有时显得过于沉重,也可以指出我们的文化传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而造成了民族在近代的落后。然而,历史仍然闪现着它的光辉。正是包括古道文化在内的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维系、延续了我们这个民族,使我们成为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美和精神美感的中华民族。古道为证,它一路的关隘、桥梁、寺庙、碑刻为证,13亿以上的华人为证:没有先民们的生存努力,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随着近代铁路、公路交通的兴起,京西古道完成了它的主要历史功能。如今,它静静的躺在京西的大山中,向我们诉说着先民生存的艰辛和他们曾经有过的痛苦、欢乐和祈盼。让我们慢慢的解读这本书吧……
      


                西山脚下有圈门               照片来自7N

        一个世纪之前,为了解决京张铁路的机车用煤问题,詹天佑把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修到了西山脚下产煤的门头沟。世界铁路运输是1825年出现的。这一年的9月27日,英国人斯蒂芬森驾驶自己研制的机车牵引12节煤车20节车厢载着450名乘客吞云吐雾惊天动地而来,看傻了在场的4万名热心观众。在此次实验中,列车行驶了几十公里、时速达到24公里,被认为是现代铁路运输事业的开端。此后,铁路运输以其舒适、平稳及快速可靠而得到大发展,世界掀起了修铁路的高潮,仅1832年美国就修建了17条铁路。在中国,继詹天佑之后的1930年代,国人又把京门铁路延伸到木城涧。正是现代公路铁路运输业的兴起,使古道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今天,在西山脚下的门头沟,来自悠久华夏文明的古道与来自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铁路仿佛在默默的进行着一种对话。这里是两种文明对接的地方,而圈门就是这种对接的一个地点。
           圈门是一座过街楼,也是一座关城。它横跨在古道和门头沟的水流之上,上面建有文昌、药王二庙。把寺庙建在城关之上反映了国人一种朴素的想法,即从供奉神灵的寺庙下经过就等于向神灵礼拜。清乾隆时期的一次洪水曾经冲毁了它,后来清政府拨了5万两白银加以重建。“明修庙、清修道”,明代曾经大修寺庙而清代重视修道。清政府修葺京西古道,是由于这条古道是农耕文明时代北京一条重要的生存命脉。今天,在古道沿途留存的峰口庵、牛角岭等多处碑刻证实着这段历史。圈门是京西古道进山的第一道关口,它所在的这条山沟也因此得名为门头沟。今天,这里是从中道步入京西古道的起点。圈门周边密布的古戏楼、窑神庙、煤矿和京门铁路都说明着它曾经的重要和繁华。乾隆生活的18世纪后半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疆域辽阔、人口达到3亿。而此时的西方已经经历过14-17世纪30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了地理大发现、天体运行论、人体血液循环、蒸汽机等一系列发现和发明,开始加速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乾隆先生去世后仅仅过了30年,上面提到的火车就出现了。又过了80年,詹天佑把火车开到了圈门。在西方民族谋求开拓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中国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标志,开始进入后来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自己饱含屈辱和痛苦,既复杂漫长又充满希望的现代化进程。

      
                  横岭有个三义庙           照片来自北国 照片远景最低的山坳处是峰口庵

          横岭处在被称作门头沟的这条山沟的中部,距圈门西3公里。在这里,一条从九龙山北大梁延伸下来的山腿几乎完全把山沟拦腰截断,古道在这里翻岭而过留下了天桥浮关城和三义庙遗址。三义庙仍然高踞于天桥浮关城之上,不同的是三义庙的十几间房屋占据了关城上方及两边山梁上的一大片地方。由于横岭特殊的位置,这里在三、四十年代曾经先后成为日我及国共斗争的分界线,今天岭上留存的明碉暗堡就记录着这一段历史。天桥浮关城现在保存基本完好,三义庙却仅存残垣断壁,只能从残存的殿基、沧桑的古树及精美的石构件推想它当年香烟缭绕的繁华和先民在这里曾经有过的寄托。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族宗法社会,其核心是以血缘关系决定亲疏分配并由此建立起一种生存秩序。遍布中国的李家庄、王家村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说明。不仅如此,在这种社会里整个国其实就是一个家,如李唐、朱明及爱新觉罗氏的满清,并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建立社会秩序,森严的等级制度漠视着底层的尊严。三义庙弘扬的是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为形象代言人的忠义文化,其实质是在不同血缘之间建立利益同盟视同血亲。这反映了当时民族生存发展的一种需要,其中关公除作为忠义的代表之外还是中国文化中的战神兼财神。忠义文化在中华民族漫长的生存斗争史中起过重要的凝聚作用,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并发展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群体,除了地域、人种因素外,文化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就是从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这一变化从1840年就逐渐开始了,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中国在艰难而不可逆转的走向现代化,近几十年来则有加剧之势。变革最深层的原因是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和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仅仅几十年前农民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而今天、中国农民工的人数已达到2·5亿,不算他们带在身边的孩子仅留守农村的儿童就达到五千万以上。这种变化带来的是新的利益博弈和诉求。传统的社会秩序已不再能保护这些走出李家庄王家村的人们,我们今天正面临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民主、平等与法制的启蒙和建设。传统社会的忠义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民主、平等和法制是有冲突的。如何既能保持中华民族重视情义的优秀传统,又能按现代社会的原则解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是我们在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
                     
                      峰口庵上蹄窝阵     照片来自小帅
      
        峰口庵在门头沟西边尽头处的山梁上,海拔816米、东距 圈门6·5公里。从圈门一路走到拉拉湖,古道从这里开始了艰难的十八盘路段。十八盘崎岖不平的山路在5华里的路程中上升了417米,石砌的古道最宽处达到了6米。走在这段古代的“国道”上,让人深感先民生存的不易和艰辛。然而更让人震撼的景象出现在峰口庵以西—— 在距关城一百多米的一处陡崖前,古道凿崖而过形成了一段一米多宽、13米长的石路。千百年岁月的雕刻和千百万次马帮铁蹄的敲击,竟在这里留下了156个大小深浅不一的蹄痕,最深的达到半尺。乾隆年间的一份文件表明 ,当时京城117个煤矿中有80多个在峰口庵以西。由于北面的西山大路(京西古道北线)受永定河水影响不能保证全天候使用,这里就成为京城百万人口用煤的交通命脉。看着夕阳下似云团锦簇般闪着金色余晖的蹄窝,我心中感动莫名 ——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 ,是他们生生不息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我们。而蹄窝也因此在北京的交通史和采煤史上,成为一处具有博物馆性质的标志性景观。
          这里也是一个有风景可看的地方。站在风口庵关城向东看 ,门头沟这条大沟一览无遗,再向前方远眺,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看不到的天边。回首西望,脚下是另一条大沟-花沟,它蜿蜒曲折地通向几十里外的王平村,更远处则是延绵群山直接黄土高原。二千多年前的秦人就是从那里冲向了平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影响一直至今。现代化是一个容易使一个民族迷失自我的历史进程——因为其在物质上的基本一元,也由于在人文价值上的趋同。现代化也是一个容易让社会产生普遍挫折感的历史进程——由于物质欲望与满足程度之间的不同步,也由于自我觉醒与参与机制两者之间不易掌握的平衡。所有这些,都让正在走向现代化、面临现实生活中种种问题的华夏儿女心中不无痛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这首2500年前的先民行走在路上的歌,此时似乎正在呼应和安抚着今日华夏儿女们的心灵。面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和神学的深刻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回答:
          我们是华夏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它使我们有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有的美,我们珍视这种美并努力保持;
         我们从自己的历史中走来——身上有一路的风尘,心中积淀着历史的风云,这历史对于我们既沉重、又光辉;
         我们在向未来走去——中华民族历来是在大学习与大创造中得到大发展的。我们会继续创造和学习以谋求民族生存发展的更好,我们会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后记
          解读京西古道文化是一个要写几本书去说的话题。目前已经出书的就有不少,对古道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作深入的研究是一件很好的工作,值得做下去。本文只是从延绵几百里的古道中选取了13华里的一段,并结合其中的3个景点对现代化与传统这个话题作了一些展开并写出了我行走在这段路上的一些思考。走向现代化是中国社会170年来的一条主线。其间虽经权力更迭、战乱频仍,但是几代人致力于祖国现代化的努力却一脉相承。满清修改法律接受各国平等、30年代推行左行制、夏时制的新生活运动、50年代大力推行的男女平等,这些都记录着时代变化的脚步。现代化虽然是由物质即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但是深层的影响却在精神。中国社会几千年生存斗争的法则是成王败寇、你死我活,不承认对方有平等的生存权,而现代化进程正在让我们懂得要彼此承认和尊重。

                                                    2010、03、24(3808字)

    赞(43)

    收藏
    邀请
    邀请

    分享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21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直走 2015-1-26 23:06:22
    张林娥: 再读该文,感谢一直走老师,让这次活动增色不少。期待下次同行。
    谢谢关注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直走 2015-1-26 23:07:20
    荣国府: 这是一堂历史和文学的大师的课。
    愧不敢当,一起学习。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