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十八蹬 云海任逍遥
得知石头哥这周要发十八蹬长城的线路,我很早便报了名。但周末有雨的事实,让许多报了名的驴友纷纷退出,我也为此纠结良久。早晨5点的闹钟响起,听闻窗外雨还在下,加之前晚失眠,我也打起了退堂鼓,于是发短信给石头哥说临时退出,但会承担AA费用。哪知石头哥很快回了短信,说十点多才爬山,应该不会有影响,但去与不去还在于我自己考虑。石头哥字里行间的鼓励,让我最终下定决心,是个男人要就挑战一回,不就下点雨吗。于是,我一咬牙,一挺身,我起来了!简单收拾了一下,我便上路了。于是便有了烟雨十八蹬长城的仙境之旅。
事实证明,这次出游真的是不虚此行,所拍的照片是历次最多的。为更好地与各位驴友分享,我把拍的照片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赏九宫山、十八蹬、黄花城的无限魅力。分别是:(一)挺进九宫山 (二)雨林穿行 (三)烟雨十八蹬 (四)云海任逍遥 (五)雄关漫道 (六)岁月沧桑 (七)古迹新生 (八)无限风光 (九)多彩生命 (十)水上长城
不过欣赏的同时,途中会有小问题等着你,一起来猜猜看吧。
一 挺进九宫山
下车后,到登山的起点还要步行一段路程。可是在队伍中为什么只有男生,没有女生呢?
山色雨雾迷蒙,花木翠绿欲滴。我们大口呼吁着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脚步轻盈地行走在路上。
这就是九宫山进山的标志建筑。
我们意外的发现这里竟有一处新四军铁军的纪念馆。另有传媒大学的一批同学也在此游览。
在这有意义的地方,一起留张全家福吧。
二 雨林穿行
走过新四军铁军纪念馆,接下来的山路可是让大家吃尽了若头。前一晚下过的雨已令山路十分湿滑,而越来越大的雾也逐渐变成了小雨,灌木上、树叶上都落满了水珠,稍有颤动便摇落一身。所以,上山没多久,身上便湿透了,当然也有爬山出的汗。于是前面便有人喊,“谁带肥皂了?”,言外之意,湿的程度可以洗澡了。但更糟糕的是山路变得泥泞起来,使得原本并不成问题的山路变得举步维坚,每往前走一步,都有可能滑倒,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抓住每一根树枝。此时,再防滑的鞋底也都被泥巴填满失去了作用。
再难走的路,也得抓紧合个影。
这样的天气,行走在这样的路上,确实不是一种好受的滋味。
三 烟雨十八蹬
走过前面的乱石岗,接下来就步入十八蹬了。午餐选在见到长城后的第一个宽敞地。天地一片苍茫,我们置身其中,享受着别有风味的午餐,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哟。
看到没,石头哥在午餐时给每人发了样东西,猜猜看,石头哥到底发的是什么呢?
此时空气中的湿度非常大,亦雾亦雨,我不得不在长城上撑起了伞。不过,我可没有变成避雷针哟。特别提醒:如果是雷雨天气,可得小心了。
酒足饭饱,补充完能量后,继续上路。接下来可是要认真挑战一下十八蹬了。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不正是诗中的意境吗?
这里的路虽说不泥泞,但脚下的砖石和灰土十分松动,所以下行很不容易。
欲问客将何处去,但见仙人下凡来。
烟雨迷朦,如梦如幻,古老的长城也得变有几分神秘和诡异。
这是前面的部队,在等待后面的部队。是等待,也是在欣赏。别让这美丽的风景匆匆划过。
这里有一段几乎九十度的蹬口,出于安全考虑,石头哥让大家从下面绕行一段,然后再继续前行。
四 云海任逍遥
能有幸看到云海,恐怕是这次出行最大的收获了。下面一起领略一下吧。
此情此景,我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虚与实,梦与影,画里与画外,关注与被关注,卞之琳充满哲理意味的诗,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前面没路了,继续前行就升天了。大家商量下,从这跳下去得了。”
“嘿嘿,吓你的。”
没有了对比,没有了参照,也没有了天与地,于是,“我”便成了名副其实地“山登绝顶我为峰”。
呵呵,其实上副画中的老兄所站的位置离地面并没有多高诶,一切都是幻觉。
能够在山中看到云海已实属不易,可如果能够看到云海起起落落,来去无踪,勘称幸运中的幸运了。
几乎就在拍了几张照片的功夫,云海象变起了魔术,山脊的一侧云开雾散,而另一侧却云雾升腾,对比鲜明。
五 雄关漫道
这组照片主要是体现行程中各种上升、下降的情景。
一路走来,这样倒塌的墙城已有好几处。但细心观察会发现,倒掉的城墙都是倒向城墙内侧。不知是巧合,还是当初设计另有玄机,不得而知。
由于前面行程过程中路线的调整,使得前队变后队,我因此有幸与白云几位大姐还有不倒翁走在了一起。她们的誓言是在有生之年,把能去的地方都去遍,等到老得哪也去不了,再坐着摇椅慢慢地欣赏,慢慢地聊。
“有人专门负责摄影,有人专门负责出镜。”我语音未落,几位大姐哈哈大笑。
这段长城非同寻常,走在上面,人会失去平衡,重心不稳,有种欲向前翻滚的感觉。所以必须要扶住城墙,抓着垛口,小心下移。据说是因为这里有特殊的地理磁场干扰。猜猜看,这是真的吗?
暂时没有摄影师,就让我用卡片机来当回摄影师吧,以留住帅哥美女们灿烂的笑容。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是过第几道关了,怕是谁也记不清了。
转身、扭头、回眸,这一瞬间往往是拍人物最佳的时机和角度。只能说石头哥太会上镜了,哈!
这张照片真得很美,因为照片上的城楼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使得它在万树丛中显得如此凄美。可当我们走近触摸它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它的明天会怎样?今天我们把它作为残缺的美定格在照片上,可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有机会再见到它吗?想到这,我心里不禁有些沉重。可谁又能抵挡得住历史前行的车轮,谁又能抹去岁月的痕迹?我无语,只有跟着大部队一路向前,向前。
不要以为下到谷底就是行程的终结,这只不过是新一段征途的将即到来。
不管是前队,还是后队,在这十八罗汉台(驴友自命名)再一次会师。
再次启程,一定拿下倒V字岭长城。
既是险关,岂能轻易通过。手脚并用,以新四军铁军的精神向着山顶挺进。
战地黄花分外香,险关无处不风景。
登顶倒V字岭,大家尽情休息一下。
当从倒V字岭下撤时,我们发现,这段有人工修补痕迹的长城准确地说是呈M形,我们需下行,再爬升,最后再下行。
这段长城也非常美,属于景区范围了。走起来也得费点体力,但毕竟感觉安全了许多。
这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台阶和平台,你知道他们的功能是什么吗?猜猜看。
六 岁月沧桑
古长城的美,在于保留了岁月的沧桑。避开行者的身影,让我们静静地观赏一下吧。
长城上的射击和瞭望孔随处可见。每个孔洞的上面都有一个美丽的花雕,且图案也不完全一致。
弧线之美,或称曲线美,在长城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依我个人考证,这不仅符合作战的需要,也符合美学原理,更符合化解风力、削减风化侵蚀作用的自然规律。
当初长城修好,巍峨地耸立在高山之巅时,周围的植被定不会这般茂密,它们会因遮挡视线和藏匿敌人而被清除。然而斗转星移,当长城失去了防御功能后,此消彼长,植被逐渐征服了固若金汤的城墙。草木是美的使者,也是征服的见证。
虽然不能联成一体,但我依然坚强的挺立。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如出一辙,每一处视野,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断崖,伤口,节肢,包扎。这是我想到的形容词。
这是长城别具匠心的设计,排水口。
还算完整的一处敌楼。
缺口之外,另有天地。
遥相呼应。
水长城的守望者。
垛口内外,古韵犹存。
七 古迹新生
古老的长城并不缺少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在雨水充沛,万物生机盎然的季节。
无论是高等的被子植物,还是低等的地衣,“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最好不过的形容。
垛口内外,生机盎然。
和平年代,树木成为长城的守望者。
八 无限风光
仔细观察,猜猜看,这幅照片中共有藏有几只乌龟?
远山含黛,近树葱茏。
背影。
巨龙飞舞。
长城这个角度的轮廓很美,特别象幼时记忆中的感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彼时的倒V字,此时却呈现出规则的V字形。
长城云中来,纵横天地间。
九 多彩生命
在爬山的途中,哪怕在一块大岩石上都能发现物种的多样性,其色彩和形态超出你的想象。
这核桃,还是无花果?猜猜看。
这是百足虫,雨后经常出现在路上。大家看到,用树枝将其挑至路旁,不要轻易伤害它哟。要知道,是我们闯进了它们的家园。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树叶边缘大大小小的水珠连成一线,这种晶莹剔透的美,真让人陶醉。
生命的张力。
岩石上的微观世界,同样精彩。
瞧,我在岩石中发现一枚小海螺化石,证明这里曾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真的吗?
雨后的蜗牛。蜗牛很胆小,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缩进壳里。你知道怎么让蜗牛乖乘从壳里爬出来吗?
各类地衣、苔藓,还有石莲,在这里相伴而生,和睦相处。此情此景,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家乡海边的石蓬,也是这样的充满生机,时不时还会有小螃蟹或小鱼、海蛎藏身其中。这足以证明,这里的生态环境还比较优越。
这是一种野蒜,可以食用。据说野蒜捣烂成泥服下,可以解河豚的毒。在挨饿的年代,饥不择食的人中毒后,人们往往会用此土方祛毒。这个是真的吗?
城墙上的“舞蹈”。
这种圆圆的果实,深秋会变成可人的红色,非常好看。
据说古时方士炼丹,用的都是花、叶上的雨露。这种晶莹的感觉,也许会有几分灵性在其中吧。
神秘的地衣图案,难道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
猜猜这是什么树的花?相信你懂的。
十 水上长城
行程的最后是黄花城水长城。这段景色最美,风险却依旧不减。虽然有几分人工修复的痕迹,但整体还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古迹的原貌。
在山顶上遥望水长城。请你猜猜看,水长城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是用来防御水路进攻的敌人吗?
对面的长城是水长城的另一部分。
遥望水长城,古迹与水面和现代建筑遥相辉映。
即将告别水长城了。背倚青山,我和长城留个影。
古迹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
这下面有一个悬梯,只有从这里才能绕开2元钱的门票检查关口。2元也是钱哪。
这是从城下绕行的逃票路线。
长城脚下,鸡犬相闻,好不热闹。山里鸡的嗓门就是大,我们远远的在倒V字岭的山顶就听到了。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对面想必都是“腐败”村落吧。
水长城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告一段落。
谢谢收看。下次,一起爬箭扣吧。
注:以上猜猜看的答案,择日公布,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