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醪河,在市区解放南路鲍家桥东,一名箪醪河。因越王句践在出师伐吴之前,为激励士气将父老相送的旨洒倾于此河,让军士迎流而饮而得名,故又称劳师泽。河上架有多座平板石桥,促春二月,杏花细雨,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素为游人所乐道。
宋人徐天祐作了一首《咏箪醪河》的七绝:“往事攸攸逝水知,习流尚想报吴时,一壶解遣三军醉,不比夫差酒作池。”诗中的箪醪河即投醪河,又名劳师泽。相传越王句践为报仇雪耻,兴师伐吴,待发之时,有一位老者提了一壶米酒来慰劳将士,句践乃将此酒倒于河中,与三军承流共饮。此举激发了全军的士气,作战时人人争先,所向披靡,一战即破吴国,河也就此而成名。
投醪河西通府河,东连庙河。新建路南端(原名红墙下)的小桥,将投醪河截成两段。西段有六座平板石桥,横枕在河上。河南是小屋群落,河北多为石库台门,国民党爱国将领陈仪老家就座落在第三桥河沿(今为绍兴县人民广播电台用)。第五桥是九板桥,桥南有三棵参天的老钱榆,为古河增添了无限绿意。第六桥有越王祠,后人为怀念句践卧薪尝胆的卓绝精神而立。今天,旧时的小桥仍在,还添了几座水泥预制板桥,越王祠和钱榆则不箸存在,但河边依然是岸柳成行,在艳阳下承沐春风。河南的小屋已改建为楼群,河北的台门也面目一新。前几年,九板桥对过的一家银行墙上,画了一幅“投醪出征”的巨大壁画,线条粗犷,色彩古朴,为古河又凭添了一景。
投醪河东段,通过两道石棚栏横穿府学宫,成了学宫的内河。河上有低栏石桥,桥北紧连着泮池桥,桥南是凝重肃穆的大成门,门前有宫道,两端各竖着一座牌坊,涂着大红油漆的牌坊柱,筑在1米来高的石台上。东牌坊刻着“德配天地”,西牌坊刻着“道冠古今“,字约有两尺见方大。牌坊上有飞檐挑梁的瓦顶,在越中绝无仅有。府学宫立于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祀至圣孔子。民国廿一年(公元1932年),府学宫辟为稽山中学,牌坊在沦陷时被拆去。现在学校对面的望花小区,原系是一块空旷的场地,想必越王曾在这里屯兵操练。
投醪河出府学宫后汇入庙河,庙河上有一小桥,桥上刻着“文汇桥”三字,但当地人称金刚庙桥。因河边有韩文公祠,后改作了金刚庙,桥亦由此而易名。
投醪河两边植有垂枝杨柳,“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收游人眼里。由于河水来自南大江,水色清澈见底,小鱼像飞镖一样射来射去,碰在河底1米多高的水草上,水草就会袅袅娜娜地舞之蹈之。春日,清风徐来,河边柳枝轻飏,树影婆娑,河面吹皱一脉春水,此时此景,便是稽中八景之一的“投醪春色”。

交通

1、乘坐11路、26路、130路、136路、158路、188路到“洪都苑”站下车,步行18米即到;
2、乘坐27路、66路、77路、188路到“稽山桥”站下车,步行345米即到。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解放南路鲍家桥东

门友印象和点评

来自 0 条用户点评

投醪河 * 未必填选项

* 总体评价
点击星星打分
* 风光
给风光打分
* 当地特色
给当地特色打分
* 公共服务
给公共服务打分
* 评价

15-1000个字

上传照片
更新纠错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