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丢热,系藏语“建在马圈旁的寺庙”之意。位于隆子县驻地以西、新巴乡一冲积扇上,距隆子县城4公里。寺庙北靠山脉,南临河谷,海拔3940米。13世纪由萨迦派僧人恰•罗绍哇创建,14世纪改宗格鲁派,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199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杜康大殿、卓康、贡康、灵塔、僧舍等组成,今已多数坍毁或残存部分墙垣,仅杜康大殿保存完整。该寺建筑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建筑位于子隆子河南岸(现寺庙在北岸),后被蒙古准噶尔部入侵时所毁,现仅存残垣;中期建筑位于现寺庙中部,主要是大殿(杜康)和护法神殿(贡康),和护法神殿(贡康),现已不存;晚期建筑即现存的大殿祖布拉康。祖布拉康拉于建筑群东部,高二层,石砌墙体,正面(南面)两檐角有圆木雕狮各一尊,檐部有边玛草;背面(北面)有小木斗栱12组,挑出檐角。祖布拉康底层有杜康大殿和佛殿等。杜康大殿坐北朝南,前有门廊约45平方米。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18.4米,进深17.4米。殿内壁画保存较完整。杜康大殿坐北朝南,前有门廊。门廊有柱4根,面积约45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立柱呈网格状分布。殿内大殿中心的9间呈天井式。殿内遍绘壁画,以杜康大殿东壁绘有释迦牟尼传记和三面八臂观音像最为精美。观音像主尊后有灵塔5座,左右各绘有净香侍女,持香草花篮,体态婀娜,显得优雅雍容,主尊上方两侧绘有乐音菩萨,飘逸于彩云之间。杜康大殿北侧为佛殿,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为16平方米,原供有强巴佛像,今已不存。大殿东侧有贡康(护法神殿),面积近20平方米。大殿第二层为接待室等。大殿以北为堪布的居室,东、西、南三面建有扎厦(僧舍)数间,现存残桓。大殿东经方向还遗存有一座灵塔。
门友印象和点评
来自 0 条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