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充墓位于上虞市章镇林岙村乌石上。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充死后,葬于上虞乌石山,即今上虞市章镇滨笕枪山上。清嘉庆十二年(1807),邑人林鉴曾修王充墓。咸丰五年(1855),林鼎臣、谢简迁又加重修并立石。1965年扩建茶场时被平毁,仅成咸丰五年墓碑。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款在原址重修。重建后的王充墓基,占地110平方米,座南朝北,上覆封土,墓圈用条石砌筑,园形,顶盖草皮。前立长条青石墓碑,高1.75米。上阴刻行书“汉王仲任先生充之墓,清咸丰五年岁在乙卯桂月吉旦”。墓前甬道,用乌石拼铺而成,长15.5米。两旁植柏。原有纪念塔已圮。墓地四周,茶树茂盛,整个环境,肃穆静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哲学家。少孤,以孝闻名乡里。后到洛阳太学求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洲洛阳书肆,一见则能诵记,遂博通百家之言。后归乡里,教授生徒。曾任郡功曹、扬州治中等职。旋罢职家居,从事著述。会稽太守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汉章帝特诏公车征,因病未就职。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王充历时三十年,著《论衡》八十五篇(今缺《招致》一篇)。永元中,病卒于家。王充的哲学成就在我国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门友印象和点评
来自 0 条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