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泗洪墓,位于宿迁市区东关口西面。墓为半球形,高1.9米,直径4米,与其父母之墓两相并列,墓区占地2.8亩,遍植松柏。
墓前有高大牌坊,高6.2米,宽8.9米,坊柱上刻联:“血洒台湾誓保中华疆土;骨归故里共钦民族英雄”。在牌坊的两根边柱上,也有一副对联“沂泗如襟、黄运如带,横贯十三州,独立中流如砥柱;摧秦有项,败倭有杨,上下两千载,同生一地两英雄”为宿迁已故书法家窦燕客先生所书。
过牌坊,沿神道向前走,可以看到神道东西两侧各有一块纪念碑,神道碑上刻有清代宿迁举人臧增庆撰写的碑文,记述杨泗洪将军守台抗日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西侧是建墓纪念碑,上面镌文:“杨公守台,抗倭殉国,九十余年,埋骨之所荒芜不治,省市有关部门拨款于一九八七年秋兴建义烈杨公之墓,以昭彰不忘前事,并垂永久,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八年”。沿神道再向前为墓冢,墓冢下为长方形的水泥平台,墓冢、墓台为赭红色,东边墓为杨泗洪及夫人蔡氏之合葬墓,西边为杨泗洪父母之墓。杨公自归葬故里之后,一直为土坟,从一九八七年起开始扩展墓地,把土坟改为水泥墓,修牌坊,树立纪念碑。于1995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泗洪(1847-1895),字锡九,号茂龄,宿迁城彤华街人,自幼习武,好打抱不平,后弃学从军。光绪十一年(1885年),随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赴台,开始为营官,在中法战争保卫沪尾一战中战功卓著,光绪十五年升任镇标左翼统领,后为署台南镇总兵。中日甲午海战后,清政府割台湾予日本,杨泗洪毅然率领台湾人民保卫疆土,后因弹尽援绝,于落虹桥一战中壮烈殉国。 - 交通
-
门票
免费
门友印象和点评
来自 0 条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