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风俗与禁忌
九寨沟 九寨沟地图

九寨沟风俗与禁忌

新年背水

除夕夜,九寨沟藏族同胞还要到海子边背水。背水的时间以各寨子的第一声鸡叫为准。当听到第一声鸡叫时,寨里人就会争先恐后地赶到水源地,先烧香泼水,然后背回新年最早的圣水,供全家人团圆饮用。

桑烟

桑”是藏语的译音,本义为“净”。桑烟又称熏香。桑烟的发源地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沿袭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是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之一。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桑烟的地方是神山、神坛、神塔等。每逢吉日,村寨到处弥漫着浓郁的香味,萦绕着袅袅的桑烟。

除夕夜驱鬼

在九寨沟人看来,过去一年寨里家里的某些不顺都是魔鬼作怪,他们要把鬼怪一个不留地全部消灭。驱鬼仪式是这样的:除夕下午,男人们先到海子里把小石子捞回家,晚上,由当家的男人先屋内,后屋外,一边咒骂各种鬼怪,一边用小石子在各个角落不停地打,最后把手中剩下的小石子和象征鬼怪的铁针一起埋在家门口的楼梯脚下,表示这些鬼怪永远不会再进家门。家里的鬼驱完了,小孩子们会到海子边用泼水的方式赶寨子里的鬼。当然,现在驱鬼的仪式已由当初对自然的敬畏演变为了一种轻松的文化形态。

请山神

正月十五,为了预知新年的未来,几乎每个寨子都要十分隆重地搞一次请山神的活动。请山神的两位姑娘,是由法师根据当年天文历法推算的生辰八字来确定的。请山神可在白天举行,也可以在晚上,主要法具为交叉结实的“Y”字形木杈。仪式开始时,全寨的人聚集在木杈前,法师念经,两位姑娘手里的木杈自动地不定向摆动,如果木杈不摆动说明法师不灵,将重新请山神,重新颂经召动。

春节联欢会

请山神活动结束之后,全寨过年最热闹的场面开始了,他们围成一个圆圈,通宵达旦欢歌笑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圆圈代表团圆,以圆圈汇成的强大力量,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九寨沟人勤劳勇敢、团结互爱的精神。

跳锅庄

图:跳锅庄

九寨沟最流行的舞蹈是锅庄。据藏文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围绕篝火跳圆圈舞。锅庄通常分为寺庙锅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寺庙锅庄通常在寺院宗教节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时候跳,这种锅庄庄严隆重,充满宗教气息,是信徒们为了来世幸福而献给神灵活佛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则热烈奔放。每逢节日,男性着肥大统裤,女性脱掉右臂,抛袖于身后,他们围着圆圈洒手、踏步、踢脚,到通宵达旦。

唱藏戏

藏戏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种广场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员带上面具表演为显著特征的。相传它是15世纪著名行僧唐东杰布所创。唐东杰布云游西藏时,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条河流上架设铁索桥。他汇同在西藏结识的7个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宗教故事,劝人行善积德。藏族僧众推崇他的义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共同修建了铁索桥。铁索桥建起来,藏戏因此传唱开。

藏式衬衫

藏式衬衫的特点是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藏式衬衫男人以白色为主,女人大多以印花绸布居多,一般来说男式衬衫高领,女衬衫是翻领,衣袖比一般的衣袖都长。

首饰

九寨沟人极讲究头饰、胸饰、手饰、腰间的佩戴和脚上的鞋。每逢盛大的节日,她们头顶上有巴珠、发辫上挂银币、耳朵上带大环。不管男人或女人,他们脖子上都喜欢挂项链,手腕手指上要带镯子、戒指,女人的背上垂挂各种金属币、宝石,男人的腰间常有腰刀、烟壶、项扣、银圆等装饰品。

藏族禁忌

1、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2、较为正式的敬酒场合,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3、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4、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5、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6、藏民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7、不能踩门槛,意为带来了厄运。

羌族禁忌

1、羌族是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尤其尊重老人。进屋时,应让长辈老人坐在火塘上方;
2、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
3、饭后不能把筷子横放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蛊,因为这是敬鬼仪式;
4、不能坐在门坎和楼梯上;
5、在寺庙及家庭见到神像时,不能以手指接触神像,也不能未洗手去接触神龛上的器物。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