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风俗与禁忌
海口 海口地图

海口风俗与禁忌

命名

海口人命名习俗,一般是出生3个月后命“乳名”,也称“小名”。“乳名”通俗易记,如以男女之别称“亚仔”、“亚女”的;以排行次序叫“亚三”、“亚四”、或“奸三”、“ 四”的;有认为“命贱易活,命贵难保”而称“虾仔”、“狗仔”、“猪仔”、“番薯”、“奸猪”、“狗妹”的;也有冠以“亚”、“奸”之俗字,男的取“兴、盛、发、财”,女的取“梅、兰、菊、竹”的。若曾在某位神佛那里求子,由于偶合,后来果然得子的,就以神佛名讳为根据起名,如“关保”(关帝保佑)、“关财”(关帝使他发财)、“金生”(金花娘娘赐生)之类。
无男孩夫妇常把女儿命名为“引男”、“引舅”、“来男”、“来舅”、“转男”、“转舅”、“翻男”、“翻舅”、“换男”、“换舅”、“兴男”、“兴舅”、“喜男”、“喜舅”、“爱男”、“爱舅”、“春男”、“秋舅”,意即下一胎转生男孩。有的把“男”写作“南”,把“舅”写作“旧”,寓意相同。有的父母,怕孩子难养,从孩子呀呀学语,就教孩子称父亲为“兄”或“哥”,称母亲为“姐”或“嫂”。

饮食

海口居民饮食,主食为大米。20世纪70年代前,多数居民夏天吃稀饭,冬天吃干饭。辅食有番薯、大薯、毛薯、芋头、木薯和豆类以及面制品等。70年代后多为日吃三餐,丰俭有别。过年家家备鱼和芹菜,表示年年有余,象征勤劳致富。因为粉丝则是白而长,寓意全家长寿,活到胡子银白修长。海南粉、抱罗粉等风味小吃深受居民喜爱,其中海南粉为海口本土风味小吃。居民做菜煲汤讲究季节,区分食物的冷、热特性。海南气候炎热,故形成“饭前先喝汤”的饮食习惯。海口人有喝茶习惯,“老爸茶”(大众茶的别称)在居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不论早晚,亲朋好友共进茶店,沏上一壶老爸茶,叫上一二件糕点或其他食品,边饮边聊天;海口风味小食凉拌海菜、凉粉(膏)等。

称呼

海口习俗子女称祖父为亚公,称祖母为亚婆,称祖父之兄弟为伯公、叔公,称祖父之兄弟妻为伯婆、婶婆。称祖母的兄弟为外伯公、舅公,称祖母的兄弟妻为外伯婆、妗婆。称父为亚爹、亚爸,母叫亚娘、亚妈。称父之兄弟为伯爹、叔爹,称父之兄弟妻为伯婢、婶。称母之兄为外伯爹,称母之弟为舅爹。称母之兄妻为外伯婢,称母之弟妻为妗婢。称祖父之姐妹为姆婆、姑婆,称祖父之姐妹夫为姆公、姑公。晚辈称父之姐为姆,称父之妹为姑。称父之姐夫为姆爹,称父之妹夫为姑爹。平辈间谓兄为亚哥,谓弟为老弟。称兄之妻为嫂,称弟之妻为婶。父叫子之妇称新妇,子称已妻为媳妇。子女及婢仆命名,多叫亚某奸某。对亲属长辈自称为子,对外人长辈自称为侬,平辈自称为、人。妇谓夫之父母为亚爸、亚妈,对外人则称外家父、外家母。称女婿为郎家。义子叫养仔。饲乳者称乳妈。妇女生男育女后,外人很少直呼其名,常以其长男长女名加上“妈”字如:大新妈、秋菊妈;有的用外家地名称呼,如龙岐婆、九村婢、海田姑。租居者称为室客。海运者称船人、水手。捕鱼者被称为渔人、渔民。木匠、水泥匠等工人被称为师傅,年高者冠以“老”字,谓老师傅。工人之间多称工友。解放前老师被称为先生,称会计为帐房先生,称店员为伙计,老板称东家,投资合股者被称为坡上东家。在礼节上,一般是自称或称呼下辈时用“名”,称呼上辈时用“字”。解放后,普通话逐渐普及,社交称谓与其他地方无大差别。为讲海南话仍按上述称呼。五十至七十年代,称工人为师傅,领导按职务各称呼。同事按年龄大小分别称为老某、或小某。80年代后,生意人、企业人被称为老板、经理,女服务员多被称为小姐。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