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临澧县是常德市辖县,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块开放的热土,位于湘西北,澧水中下游,东、西、南三面环山,东邻津市,南接鼎城、桃源,西与石门毗邻,北抵澧县,是国家商品粮、油基地县。
地势由西部山丘向洞庭湖盆地倾斜,澧水、道水横贯其中,建有官亭水库、同欢水库、群英水库等。景点有九里楚墓群、修梅镇林伯渠故居、青山风景区、宋玉坟等。临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临澧县是楚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境内现存宋玉墓、宋玉城、申鸣城等文化遗迹,尤以九里楚墓群气势恢宏,声名远播。临澧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满黄庭月满天”的太浮山;“染人山色千堆翠,极目天光四壁空”的刻木山;水光潋艳、山色空蒙胜太湖的官亭湖等自然景观以及宋玉赐地、邑居和葬地遗址,开国元勋林伯渠故居,文坛巨匠丁玲纪念馆等人文景观,都是旅游开发的理想选择。
语言
西南官话
方言里古今浊塞音一律清化;古来母、泥母混读,n与l不区别意义;fu与xu音节混读为f,“府”与“虎”同音;合口呼韵母字少,合口多变为开口,“端”tuan念tan,与“单”同音,古平声一律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古全浊上声均归入去声,古入声大多未产生化化,调类一般有5个;古蟹摄见母、匣母开口二等字均存在文白异读。另外,常德方言儿化一般需要重叠;有相同的助词“哒”“倒”“起”等等。
历史文化
临澧作为行政建制最早始于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裁九溪卫、永定卫和澧州地一部设县,取安福旧所名为“安福县”;民国3年(1914年)1月,因与江西省安福县同名,改名“临澧县”。1949年7月24日,临澧和平解放,隶常德行政公署(中间称专员公署);1988年5月,地改市,隶常德市至今。
神话传说
史家冲是常德市临澧县城南30多华里处一个山明水秀、风光绮丽的小村子。村子东头,是史氏祖祠和土地祠,土地祠旁边,还有一座龙女庙。别看这龙女庙占地仅约百平方米,供奉的神像也寥寥无几,但龙女庙在史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却并不亚于其自家的祖祠。传说临澧史姓祖人史勃海、史普海兄弟原籍江西,因避战难,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就在兄弟俩备尝人间苦难进行辗转迁徙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桩颇具神话色彩的奇事。而且,那段脍炙人口的往事,至今盛传不衰,使得史氏历代后裔引为荣耀与骄傲。史勃海、史普海兄弟由于忍饥挨冻地长途跋涉,累得面黄肌瘦,身体虚弱得连迈步的力气也没有了。但前有掳掠成性的败残兵将,后有凶如虎狼的追兵,一侧是悬崖绝壁,而另一侧又是滚滚长江。正当他们陷入走投无路绝境时,却意外发现江边飘来篙桨齐全却又不见人影的小船。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濒临绝境、求生欲又十分强烈的兄弟俩,忙使尽浑身之力,跃上小船逃生了。惊慌失措的兄弟俩划呀划,不知划了多远,直到浑身再也挤不出丝毫力气,手中的桨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此时回过神来的兄弟俩才知道已逃离了追来的险境。便放心地仔细观察周围,原来小船已经到了烟波浩渺、茫无际涯的洞庭湖心。虎口余生的兄弟俩准备稍事歇息后再奔前程,谁知却发现船尾有一条黑影,兄弟俩不觉又大吃一惊,心想,怎么才逃虎口,又遇腥龙,是否天要灭我兄弟。然而。半刻之后,拥抱在一起的兄弟俩也未见生离死别,便睁开眼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根长约两丈、炖钵口般粗的木头。此时的兄弟俩,心虽然平静下来了,但饥饿疲劳感却又猛袭过来。就在兄弟俩茫目地寻找食物时发现,在几尺远的船舱里竟有一大袋干粮和一个水壶。已几次绝处逢生的兄弟俩,便踉踉跄跄地扑了过去,打开粮袋,拧开壶盖大嚼大饮起来。吃饱了,喝足了,便又划起船来,就在兄弟俩继续划船的过程中,却发现那根木头跟在船尾漂流,而且船快它快,船慢它慢,船停它止,船再开时,它又随行。就这样,舟木相伴地行了不知多少天,才终于达到了一处码头。兄弟俩准备弃舟登岸时,见那根木头傍着船帮,似有恋恋之意,便油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依依之情,于是对那木头言道:“你若实在与兄弟俩难舍难分,就连转三个圈圈。”说也奇怪,话音未落,那木头竟真个不多不少地转了三个圆圈。这可使兄弟俩为了大难,此次迁徒,居所无定,这么根又粗又长的木头怎么扛得走呢?但它既然如此有情,我们又岂可无义而将它抛弃。便卷起裤脚去捞木头,谁知一下水,那木头便如铁被磁石吸引一般立即靠了过来。精疲力尽的兄弟俩使足力气来抬这根木头,谁知一抬,竟然轻松如无物。兄弟俩心想,这不是一根普通的木头,便对木头说:“神木啊!不论如何艰苦,我们都会把你背到落脚生根的地方!不过,也请你注意,你要是认定哪里是我们落脚生根的地方,到了那里,就给我个信号。”
于是,兄弟俩抬着那根木头,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穿村过户,更是如云被风送,如船被水推一般,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啧啧称奇。一日,抬到一座小山包前,那木头突然重如千金,压趴了兄弟俩。当休息半刻之后,兄弟俩准备再抬木头行走时,却见木头任你使足力气,也岿然不动,兄弟俩想到,大概这就是木头暗示我们繁衍生息的地方了。便纵目环顾,但见这里是丘陵地带,山虽低矮,却也迭翠;冲虽狭窄,却也肥美。木头。兄弟俩为它的安置千思万虑,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最后,花了七七四十九个日夜,把它精雕细刻成了一尊栩栩如生的骑龙仙女。主神峻工后,又伐了几株叶茂枝荣、株粗干直的香樟,配以诸神的雕像。神像雕塑工程告竣后,紧接着又在木头变沉处修建了一座龙女庙。从此,史氏子孙便把这骑龙仙女奉为家神,把这龙女庙奉为家庙,逢年过节设祭,让它与史氏祖祠、土地祠同享旺盛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