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有的地方称为鬼节。旧俗认为,七月初一,故祖、亡人回家“省亲”,七月十五离去,离去时要隆重祭送。因而自七月初一起,各家各户每天“下饭”(祭祀仪式),七月十三或十四祭送,俗称“打发亡人”。据说每到七月十五,寺庙里有盂兰菊会,超度亡灵,为方便故祖和亡人准时赶到盂兰菊会,便提前祭送。祭送这天,家家户户用桐子树叶或芭蕉叶包裹米浆蒸熟的粑粑、发糕贡祭,并点燃香烛,烧化纸钱,边烧边念叨“祖公祖婆来领钱”等祭送的话语。
夏至节
农村每逢夏至节前后举行夏至会。夏至会也称青苗会,意在求神“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青苗会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几户或十几户相邀,集资请道士念经,用黄表纸裁成若干小三角旗,道士在旗上画符,然后用米糊将三角旗粘贴于小木棍上,插在田间,以求驱虫保苗。二种是玩草把子灯,用稻草扎成龙头和龙身把子,插上小棍,以草索连成龙灯形状,请道士念经发灯,由小孩们举着,穿过田间小路至集资者的土地祠前玩耍,念祷告词,当日收灯焚化。小孩们常以玩草把子灯为乐事。三种是唱青苗戏,皆在当地寺庙的戏台上演唱,大庙请大班子(汉戏班),中等寺庙请小班子(大筒戏班),小寺小庙则演木偶戏。首先由一人承头邀该庙周围各村各户集资请戏班子。集资得多便唱两本戏或三本戏,集资少则只唱一本戏。唱戏时,乡中男女老少都集聚看戏,届时,卖小吃者、小商贩也来赶戏场叫卖,故青苗会场面十分热闹。
禁忌
1、早晨忌说“死”、“鬼”、“龙”、“蛇”、“虎”、“猴”、“伞”等,漏嘴说出谓“放快”,视为一整天会不吉利。船古佬、排古佬做饭时煎鱼、煎蛋不能说“翻转来”,而说“打个斢”。对这类事物的同音字也要避讳,故姓龙称姓“溜”,姓佘也称姓“溜”;人死称“老了人”;蛇称“长虫”、“溜公”;虎称“老虫”或“野猫”;斧头称“开山子”;猴子称“沙儿”;姓侯则称姓“耍”。行船放排忌说“沉”、“滚”,否则谓说“破口语”,会不吉利。
2、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忌向外泼水、扫地,认为这会把“财”泼扫出去。
3、孕妇家中不能砌灶,不能在门槛上砍东西,不能在屋内挖土填土,认为不注意这些,生的伢儿会“六根不全”。孕妇称为“四眼人”,不能摘花椒,否则,花椒树会枯死。
4、产妇不满月不能去别人家,万不得已也只能从侧门出入,否则将认为亵渎了别人家的神灵。
5、孝子不能穿戴孝衣孝帽去别人家,实在要去必须脱掉孝衣孝帽后再去。
6、夫妻俩去别人家做客,不能同宿一床,否则要在主家神龛“挂红”赔礼。
7、无论男女,尤其女人,不能跨越放在地上的扁担,否则扁担的主人认为“背时”而恼怒;不能站在或一只脚踏在或坐在店铺门槛上,否则将踩断财源;店铺上半天忌退货、忌拆钱、忌讨帐,否则认为是生意萧条、退财和亏本;进茶馆喝茶、进饭馆吃饭不能背靠桌子坐。
8、抬空棺材要棺材的头在前,抬灵柩要棺材的头在后;抬卧床病人要病人的头在前,抬死尸要死尸的头在后。
9、向别人家借药罐用,用后不能主动送还,一定要等借出者亲自或打发人来索取,否则认为是把病痛送给药罐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