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长沙地图

长沙概况

1356

简介

图:简介

长沙,简称长,别称星城,古称潭州,是湖南省省会。长沙地处华中腹地,扼南北要冲,东屏罗霄毗江西,西障雪峰连云贵,南峙衡岳达广州,北托洞庭通武汉,素称“荆豫唇齿,黔粤咽喉”。
而对于长沙一名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得名于长沙星、得名于万里沙祠、得名于“沙土之地”、得名于长形的沙洲、得名于“蛮越”语“祭礼女神的地方”。
古有云:“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长沙是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座中国历史上唯一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楚国雄踞南方的附属地,历代为湖南及周边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曾为汉长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因其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楚之粟也”,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出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长沙更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长沙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有风景独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岳麓山,有水洲相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湘江;有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马王堆汉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及“三国东吴”简牍。此外,长沙还是一座时尚动感之都、美食之城;湖南芒果台、超女快男风靡全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飘香的小吃美食。总之,不论是喜欢探寻历史还是崇尚青春奔放,亦或只为一饱口腹之欲,在长沙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语言

长沙话
即长沙方言,属于湘方言新湘语的一支,所谓长沙方言一般是指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县大部所使用的语言(而且长沙县和望城区方言与城区方言略有区别)。长沙方言最清晰最早的记载是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长沙府志》,但与今日长沙方言比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近代长沙方言在清末显现出的特点已经和现代长沙方言类似。最早完整记载长沙方言音韵是《训诂谐音》,此书反映了清末(19世纪晚期)长沙方言的面貌,而《湘音检字》则是一部反映20世纪初长沙方言的韵书,此书反映了三套完整的语音体系:即20世纪初的国音、长沙读书音、长沙口语音,是近代长沙方言的演变。你是长沙人,自然深会其意,如醉如痴;你不是长沙人,只要略通湘语,也会浸润其中,被其圆通、蕴藉、泼辣、幽默所感动,留下深刻的、永不磨灭的印象,湘音缭绕、楚语云飞,长沙方言,韵味十足。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信仰。
麓山寺、开福寺、密印寺、石霜寺、云麓宫、河图观、青阳山道院、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城北堂10处宗教场地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宗教活动场所,麓山寺、开福寺、密印寺、石霜寺均为千年古刹,其中麓山寺和开福寺还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麓山寺、开福寺、密印寺、陶公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城北堂和基督教北正街教堂等7处宗教活动场所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长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约公元前5000年,长沙先民开始过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进入母系社会;约公元前30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屈家岭文化阶段;约公元前25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龙山文化阶段,有了原始农业,渔猎、原始制陶业、石器加工技术等发展,并产生原始的纺织和玉器加工技术。 殷商之世(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长沙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商代中期,商王朝对江汉以南部族进行多次战争,今后长沙地域为中心的古“青阳国”失国;商代晚期,长沙地域出现青铜冶炼工艺;东周以后,进入春秋时代,春秋末期,楚国(荆楚)的势力进入长沙,长沙成为楚国东南边陲的要塞;战国中期,楚国实行变法,国力强盛,湖南全境纳入了楚国版图,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楚国在长沙建立了城邑;楚国晚期,屈原被流放于沅湘之野,零丁飘泊,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离骚》、《九章》等名作;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国家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长沙自此列入全国行政区划,秦王朝设长沙郡尉,统领长沙郡步兵,并出兵略取南越地;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东汉初期废“长沙国”改立为“长沙郡”;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郡治和湘州制所;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元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时长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清朝末年长沙成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动地;民国二十二年长沙县、市分治,设[长沙市],为湖南省辖市,长沙一直作为湖南省会至今;1937年长沙发展到鼎盛时期,经济物业繁荣,初期成为抗战的大后方;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长沙经济开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后期,长沙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中西部重中心城市。

神话传说

白沙井的传说

长沙南门城外有一座小山,叫回龙山,山下有一口井,叫白沙井。周围好几里地的老百姓都爱来这里打水喝。长沙有名的白沙液酒,就是用这井水酿制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山,也没有井,当地人靠一口水塘生活。后来,不知从哪飞来一条黑龙,落到水塘里,成天在里面滚呀、翻呀,把一口塘水搅得象锅泥浆,人、畜喝了常常闹病。有天早晨,一位老农下地劳动,路过水塘,见塘边躺着一只紧闭双眼的丹顶鹤。老农想,这只白鹤一定是喝了塘里的水,中毒了。连忙把它捧回家,采些草药熬好汤,一匙一匙地喂进它的嘴里。不一会,白鹤苏醒过来,对着农夫点点头。然后展翅飞走了。几天后,一位名叫白沙的漂亮姑娘,来此开了一个小面铺。心怀歹意的黑龙变成一个黑汉子假装喝醉了酒,想要调戏白沙姑娘,白沙姑娘笑盈盈地招呼黑汉子坐下,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黑汉子美滋滋地大口大口往肚里吞。白沙姑娘又不慌不忙地拿起掸尘朝面碗前一扬,面条顿时变成了一串铁链,牵住了黑汉子的肚肠。黑龙知道上了当,大吼一声,身子一抖,现了原形挣扎起来,刹那间搅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这时,只见一只耀眼的丹顶白鹤腾空而起,接着一座小山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压住了盘蜷挣扎着的龙身。白鹤又飞下来勒令黑龙不断地吐清水。乡亲们见到这奇事,十分惊异。欢呼着去寻找白鹤和白沙姑娘,可是找了半天,白鹤和白沙姑娘没有找着,却看见小山脚下,出现了一口水井,不断涌出清水,一尝,又甜又凉。这口井,后来就叫做“白沙井”。

化龙池的传说

长沙市天心区有条小街叫化龙池,相传古代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铺里有一个老店主和一个小学徒。店主自私贪婪恶毒;学徒善良忠诚老实。有一天,店主生病了,他抓着学徒说:“我死后,不要埋,就丢在门外的井里,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丢一只公鸡到井里去。”店主死后,学徒按店主的嘱咐,把店主尸体丢到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丢一只公鸡到井里。不久,学徒娶了个贤慧的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满。一年后,葬着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会发出阵阵响声,日子越长;响声越大,后来连地都震动起来。人们十分惊恐,昼夜不宁;学徒梦见店主抓着他说:“你用公鸡祭我,我身上沾了公鸡的血,变成了一条龙,近日就要东归大海去了。到时,长沙城会变成一片汪洋。但你不用怕,只要这几天不倒铁水到井里去,我是不会害你的。退水后长沙城的人都淹死了,你还可以独占长沙。否则,你就性命难保。” 学徒醒来,才知道井里的响动原来是店主所为。他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他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满眼泪水,但二话没说就帮助他熔铁。铁水熔好了,夫妻俩赶紧抬出一桶,对着井里一倒,就听得井中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接着,地面开始震动起来;他俩赶紧又倒出第二桶,井里的响声更大了,地面抖动起来;他俩赶紧倒出第三桶,只听得一声巨响,井边的地塌了下去,夫妻俩也跟着陷了进去……并不见了,响声没有了,地不再震动了,孽龙被铁水熔化,夫妻俩为此献出了生命。再后来,井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学徒夫妻俩勇斗孽龙,就把这个小池塘叫“化龙池”;后来,小池塘没有了,却有了“化龙池”街名,并一直流传下来。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