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是烟台市下辖的海滨县级市。处于黄海、渤海拥抱之中的蓬莱,自古就有“人间仙境”的美称。绵延百里的黄金海岸,倚靠巍峨的青山,山海风光之间,依稀可见古时登州大港的繁华,一个充满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土地,以其特有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宾朋纷至沓来。
蓬莱旧称登州,历史上人杰地灵,文官武将名人辈出,因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而得名。蓬莱又是新兴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蓬莱港旧称登州港,唐代时就与泉州、扬州和交波(即宁波)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港,近代是中国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蓬莱也是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胜地。有“海市蜃楼”的奇观和“八仙过海”的美传,在山东省“儒、岱、仙、海”四大旅游资源体系中,蓬莱独占据仙、海合一的优势。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蓬莱阁、蓬莱水城、戚氏牌坊,均属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戚继光故里、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八仙渡海口、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苑动物园等旅游景点。
语言
蓬莱话
蓬莱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胶辽官话。胶辽官话(古“齐东野人之语”被北方官话同化后形成的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蓬莱,龙口,长岛全境和烟台,大连的部分地区。蓬莱话属于东莱方言的一支,与烟台话词语用法基本无差别,但读音相差较大,因使用范围自蓬莱城区向外发散,故又称蓬莱话。(因与龙口城区方言完全一致,故又称龙口话)。
宗教信仰
道教
蓬莱成为传说中的神山,出现在昆仑之后,纯属于秦汉以后兴起的神仙信仰的产物,人为色彩已经很浓是形成道教的先声。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于神话思维,正式形成仙人、仙话却是在阶级社会。纵观两千年的仙话史,它与神话既相联系,后来又有区分。
历史文化
蓬莱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聚居。
汉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东巡,“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
唐贞观八年(634),始置蓬莱镇。唐神龙三年(707),登州治所移蓬莱,蓬莱遂升镇为县。明洪武九年(1376),登州升登州府。
清代袭之。
由唐至清的1100多年间,蓬莱一直为胶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神话传说
“八仙过海”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的《太平广记》等作品,后经过民间广泛的流传和诸多文人骚客的描绘,到明代吴元泰创作的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传》才正式确定了八位仙人。
八仙,共七男一女,他们以不同身份,手持不同宝器展现在人们眼前:铁拐李是以乞丐面目出现的官吏,法宝是葫芦;汉钟离是将军,宝器是“扇子”;张果老是一位寿者,宝物是“渔鼓”;吕洞宾是儒生,宝物是“宝剑”;何仙姑是民间妇女,宝物是“荷花”;蓝采和是优伶,宝物是“竹篮”;韩湘子是年轻出家的富贵弟子,宝物是“箫”;曹国舅是皇亲国戚,宝物是“云板”。
身怀绝技的八位仙人演绎了“八仙过海”的传说:八仙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归来,在蓬莱阁上下棋,铁拐李提议:'我们何不乘着酒兴飘洋过海游玩一番呀?”众仙说:“正合我意”。八仙为了显示自己是神仙,不是凡人,过海时不乘船而是以自身宝器作为渡海工具。谁知行至海中与龙三太子发生恶斗,惊动了南海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出面调停,海上又出现了万里静波。八仙拜别观音菩萨后,便各持宝器,飘洋过海去了。
“八仙过海”传说之所以与蓬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先缘于“蓬莱”这个来自大海中富有神秘色彩的仙境名字。一代文宗苏东坡在蓬莱为官时就留下了“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诗句。其次,八仙与蓬莱的缘份,还应从吕洞宾说起。《白云观志》中把吕洞宾列为“蓬莱派”,钟离权的《赠吕洞宾》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吕洞宾自己的诗中也写道:“独坐蓬莱观宇宙,抽剑眉间海上游”,俨然一个蓬莱人。既然吕洞宾是八仙的核心人物,与蓬莱关系又那么紧密,那其他仙人跟随而来就不足为奇了。真可谓蓬莱因八仙而神秘,八仙因蓬莱而传奇。1960年,1委员长登临蓬莱阁,听完“八仙过海”传说后,挥毫泼墨,即兴题写了“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的诗句。
八仙过海而去,不但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山海传奇,而且被结晶成一句广为传颂的俗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