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 乐安地图

乐安风俗与禁忌

金竹畲民婚礼

金竹畲民的婚礼酒令很有畲族特色。畲民青年男女结婚,新婚夜第一拨酒宴散后,东家再炒菜,邀来宾拼席合饮“合席酒”,酒席桌上行酒歌令,并邀新郎同入席。这时,新娘从新房中传出一张红纸帖或一对花朵,酒席上从上至下唱酒歌传花(或红纸帖),每人一句,唱完后将花或红纸帖传给下一人,有谁唱不出酒歌,则罚酒三杯。有一首酒歌的歌词是:“新人送我一双柳,人人要到手,一人不到手,连罚三杯酒,上手交下手,付到你的手。

游神走老爷

金秋时节,葛陂村一年一次的民俗活动——“游神走老爷”,吸引了众多乡亲前来观摩。

舞狮

是乐安县春节期间出现的一种武术表演活动。建国前,全县不少较大的村落,到了腊冬农闲季节都有尚习武术的组织(俗称“起座”),由从学者集资,聘请师傅传授。据考,我县武术流派有“少林”、“武当”两派。到了每年春节期间,这些“起座”习武的人,为了向社会群众展检各自习武的成绩,分别织成“打狮队”,人员二三十人不等,由师傅领队,到县城或较大圩镇村庄的大户人家(建国后主要是到机关单位)摆场子表演武术。其表演形式有套路(即拳、刀、枪、剑、棍等单人套路练习和两人以上的对打套路练习)和对抗(即散手、推手、长兵、短兵等项)。最后由一人舞动一个木质狮面套黄布作狮身的道具,作一阵狮子翻滚的动作便结束一场武术表演。据说舞青色狮面的“打狮队”表示自己这个队武术高超。“打狮”完毕后,接受东道户(或机关单位)的赠金。这种“打狮”游艺习俗至今流传城乡,甚受群众欢迎。

滚龙灯

是元宵节出现在乐安县城乡较大圩镇上的群众性的提灯娱乐活动。“龙灯”的主体是一条用彩纸和彩布扎制成的7至9节长龙,配以“十二花神”、“彩莲船灯”、“鱼灯”、“蚌壳灯”、“花篮灯”、“戏剧故事灯”等,彩龙的体内和各套彩灯的体内或灯托架的周围,均点有用茶(桐)油浸制成的小火炬(俗称“草鞋褶”或“龙烛蕊”,建国后改用干电池灯泡)。每套彩灯配以丝竹或锣鼓乐队,每年在农历正月14至16日三天中,到机关单位和群众家中进行舞龙表演。表演时,东道主大放鞭爆,间歇时吆喊一段吉利颂词(俗称“喝彩”)。演毕,接受东道主的赠金。建国前,有些地方设有专门筹备这种娱乐活动的组织叫“龙灯会”,建国后则由文化团体组织活动,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通过推陈出新,面貌焕然一新。

玩喜

又称傩舞。每年春节期间出现在本县流坑村。相传在北宋年间,流坑的董敦逸在朝廷做官,告老回乡时,收集了宫廷表演的文武两类傩舞资料,分装在二只木栊里。船过本省赣江时,不慎将装“文傩”资料的木栊失落江中,只带了“武傩”资料到达流坑,令家乡子弟按照资料学跳,此后,相互传授,公开表演,于是每到农历正月初二到十四日,便形成了有组织的傩舞娱乐习俗,俗称“玩喜”。这种“玩喜”的团体叫“戏面会”,其成员都是本村的傩舞爱好者,每伙60余人。凡属在过去一年中,曾经有过婚嫁、添丁(生男孩)或取得了学校毕业资格和捐取了功名等喜事的门户,才会邀请“玩喜”人员,同时备酒席招待,开销颇大。所以迎请“玩喜”者,都是村里较富裕的人家。这种傩舞娱乐,节目甚多,视祝贺内容表演。如祝贺婚嫁添丁生男孩便表演《七仙女下凡》;祝贺毕业和捐取功名等喜事,则表演《走报》和《魁星点斗》等等。至今流传下来的节目尚有《天官赐福》、《钟馗扫台》、《桃花女与周公》、《关公斩蔡阳》、《白玉蟾》、《滚盾牌》、《财神送宝》、《土地》、《三官》、《和合》等三十多个节目。如今,每逢春节,“玩喜”娱乐仍间或活动于流坑、罗山、东湖等村,但在节目内容方面有所改进和革新。

玩铜钱牌

在流坑,常可看到村妇们围坐在一起玩铜钱,村里人称之为打铜钱牌,打铜钱牌所用的铜钱为“康熙通宝”,铜钱币中随便取 6 种,每种要 10 枚,共 60 枚组成一幅铜钱牌。如果“康熙通宝”中不能配齐,则以背面中文中相同字样的“顺治通宝”充用。清代流坑,是一个封建宗族统治非常强盛的商业经济极其繁荣的大村庄,男人们大多外出从事生产经商等活动,而女人们不能随意外出。除一般家庭的女人要从事家务和针线一类的劳动外,大多富室之家的女人,不但不要参加劳动,而且还有丫环伺候,闲得无聊。打铜钱牌简单易行,还可在胜负中渗入点钱的刺激,是女人们打发时光、寻求乐趣的很好活动。因此,盛行不衰,一直流传至今。

禁与“小姓”通婚及“黜族

1、与本村住祠堂中的外姓佃(奴)仆结婚。
2、本村同姓男女通婚,尤其是不能与本姓的孝妇结婚。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