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 乐安地图

乐安节庆

装故事

图:装故事

湖坪每年中秋节期间举行“装故事”活动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8年被批准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装故事”由最早单纯的驱瘟避邪形式,逐渐演变成一种祈福酬神的民间娱乐活动。每年中秋期间,湖坪村会精心挑选数名身体健康,面貌清秀的1—3周岁男女儿童,按照故事情节的要求进行穿着打扮,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蟒袍折裙盔样样齐备。主要装扮的故事有空城计、孔明借东风、刘备招亲、三娘教子等。在锣鼓伴奏声中,“装故事”队伍在村中以及集市上进行巡游,观看者人山人海,并纷纷向故事架上抛掷糕点、水果、红包,以示赞赏祝福。

时间:每年中秋节
地点:湖坪村

罗陂庙会

图:罗陂庙会

罗陂庙会是罗陂乡罗陂村村民流传数百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当地人俗称“朝神庙会”,此活动十年举办一次,远近闻名。罗陂庙会不仅是乐安一项历史较长的民俗活动,也是一项保存较为完整的道教祭祀活动,对研究当地道教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次,可转动的秋千是一项创新,这在江南一带还比较少见。伴奏音乐都是民间流传的古曲经典,且村人会者甚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边走边表演,场面十分壮观。

时间:每十年一次
地点:罗陂村

游河杨神

图:游河杨神

在流坑的各处神庙中,大多安放着书生模样的何杨神像,与其他神像一起接受世代流坑人的祭奉。并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要举行隆重的出游活动,这是流坑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祭祀和民俗娱乐活动之一。其组织工作由轮值房负责,并从该房的房产中支付其费用。由轮值房一个当年结婚的男子手捧何杨神,依序走遍全村每一户人家,以示游神活动即将开始,每家要作好接神的准备,即在门前放一方桌,上面装灯、点烛、放米和红蜡烛。游神一开始,鞭炮、火铳齐鸣,锣鼓喧天。先派数名职事依序到各家登记户名,并把米和烛收下。接着是大队人马,抬着何杨神及与之一起出游的多尊神像,神轿架上燃烛插香,另有不少人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和举着彩旗随行。一路上,灯火通明,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声声,热闹非凡。每家人都要肃立门前,恭候“神”的到来,神像一到,鸣爆相迎,为神像点烛敬香,并随道士念经,家人一起跪拜,祈求神灵的保佑,一年大吉大利。游神队伍要走遍全村每家每户,多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时间:农历正月初九
地点:流坑古村

跳傩舞

傩舞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据口碑相传,源于流坑董氏第六世组董敦逸。相传,在北宋徽宗初年,身任监察御史的董敦逸奉旨出使契丹议和,并被迫在契丹滞留多年。返朝时,他把当地的跳傩仪式带回京城。不久,敦逸被奸臣谗言中伤,罢官回乡,回乡时,敦逸又把傩具带至流坑,并向村民传授跳傩仪式,一直相传至今,被村民视为一种驱邪祈福、强身健体的活动。每年到了小年(农历 12 月 24 日),便开始组织村中青壮年,先行演练傩舞,并兼及习武。大年过后的初二,各房傩戏班先出游一次,走遍全村,即示意当年的傩舞活动正式开始。傩舞戏班来到戏台,先由“神首”焚香点烛,燃放鞭炮,并高声报出喜庆人家的姓名和喜事,接着乐器奏响,开始表演。表演者各自头戴相应的傩面具,衣着戏装。表演时,随音乐的伴奏,只舞而没有说唱,风格古朴粗犷,富有意趣。表演又分“文场”和“武场”。流坑傩舞的主要剧目有“钟馗扫台”、“天官赐福”、“安庙装香”、“书生进考”、“跳财神”、“出六将”、“出三官”、“出和合”、“出真定”,还有“周公与桃花女”、“闯辕门”、“斩蔡阳”、“取经”等。最后,全体演员脱去面具一起登台,各展其技。顿时,喝彩声、鼓掌声交响,剧场气氛非常热烈。

时间:正月初二
地点:流坑古村

元宵灯彩

和“玩喜”、出“何杨神”一样,流坑灯彩活动也由各房自行组织。而组织的具体形式,同样落实在各个“庙”。人们记得清的,是桥西(胤功、胤华)房的三义庙年年初八出灯,文晃公房的太子庙正月十二出灯。文肇公房“七甲”的仰山庙,正月十一出灯,唯有此庙,连续出灯三夜。而出灯和游神又是同一天开始的,白天游神,晚上出灯。仰山庙人多势众,游神也最有声势。庙里菩萨一出,共有20多尊,并全副銮驾。旌旗招展,管弦弹奏,锣鼓喧天,神铳、鞭炮,震耳欲聋。神像出行,必定游遍全村八条大巷,前后要用七八个小时。是时,围观者人山人海,连周围村庄的人也赶来看热闹。到元宵夜,出灯达到高潮,由轮值房管理当夜的活动。

时间: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
地点:流坑古村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