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 上犹地图

上犹概况

543

简介

图:简介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赣江上游,东邻南康,南连崇义,西接湖南桂东,北界遂川。资源丰富,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长珠闽区域美丽的后花园。上犹县以水丰、电足着称,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素有“旅游之乡”、“水电之乡”、“茶叶之乡”、“观赏石之乡”的美誉。

语言

上犹话
可分为两片:东南大部——属客家话于桂片,西北部营前、金盆、平富、五指峰等乡镇——属客家话宁龙片散形小片。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

历史文化

上犹县建县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上犹处扬州地域。春秋属吴、越。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创郡县制,上犹县地域为南野县地,居九江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高祖六年,分淮南地置预章郡。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上犹属庐陵郡南野县。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分南野县置南安县,上犹为南部都尉南安县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南安县为南康县。太康三年废南部都尉立南康郡,上犹属南康郡南康县地。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上犹属南康国南康县地。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南康国为南康郡,永明八年(公元490年)又改南康郡为南康国。梁武帝元年(公元502年)再改南康国为南康郡。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改南康县为赣县,上犹属南康郡赣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南康郡置洪州总管府虔州,上犹仍属赣县。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复置南康郡,赣县复称南康县,上犹属南康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道,上犹为江南道虔州南康县地。昭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邑人卢光稠知虔州,议建上犹场。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析南康县西南地置上犹场。因境内有大山,状似犹蹲,高耸于场治北面,古称大犹(猷)山(即今油石嶂),山下有犹水(即今油石河)。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上犹。南康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改场置县,沿用场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上犹县属江西南路虔州。

神话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的炎帝为了打开中原至南蛮沿海一带的通路,决定在赣江要道旁边建一座城池。后来城池建好了,但缺少一座镇妖的山神。炎帝于是下令从昆仑山移去一座山过去。当经过上犹的时候,看到风光秀丽、人情淳厚,就不想再移动了,于是这座山就永远留在了上犹境内。因为这座山气势磅礴,形似古时候一种叫“犹”的神兽,具有镇妖护法的力量,所以把它叫做大犹山,山下有一条河便叫做“犹水”,而县城又处在犹水上侧,所以取名为“上犹”,同时这也寓意着上犹人民“力争上游”的信心和决心。犹石嶂就是父亲山,犹江便是母亲河,是它们共同孕育了上犹这座精美的小城。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