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位于江西省西中部,袁河中游,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据县志载有“分得宜春地”,故称“分宜”。分宜县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数量多,种类全,文化底蕴厚重,自然景观总体可概括为“南山北洞中湖”。南部大岗山与仙女湖联为一体,其主峰海拔1092米,为市区最高峰,具有“雄、奇、秀、幽”的特色,素有“小庐山”、“江西的九寨沟”的美称,北部洞府神奇诡异。迄今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夏布文化,赣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围屋——邓家围屋等。红色资源丰富,分宜县是一类中央苏区县,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震、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战斗工作过,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历史文化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神话传说
严嵩洞有各种和样的传说,出生在分宜县的严嵩年少时,常到附近一个石洞里去读书,给一只狐狸精迷住了。他肚子饿了,狐狸精吐出一口珠给他吞下,就感到饱饱的了。后来这珠让严嵩一直吞到肚里了,他便变得很聪明,做了大官;但他也一直妖气缠身,所以就当了奸臣。现在分宜县的当地人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不管这样,后来严嵩总算做了明朝的宰相,人杰地灵,这洞也就称为严洞了。严嵩是否到过这洞中读书呢?这完全可能。那里只隔严嵩老家介桥二三里路,风景好,又谥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过去孜孜求学者都喜欢觅个僻静的地方去发愤,他家附近有这么个好地主,怎么不去呢?如果你到洞里去看看,一近洞口,逢中那块石壁上面,有个离地丈把高的扁平窟窿,叫石榻,邻近的人们会滔滔不绝地向你介绍那是当年严嵩读书的地方,说是里面还有桌子和砚池呢。桌子、砚池是没有的,只是当中有方类似桌面的石块,石块上又有撮小石,象征砚池。这肯定是后人附会。严嵩爬一爬这窟窿,甚至在里面睡上一觉都是可能的,但他决不会龟缩那里读书。因为那里面伸不了身子,何况这石下的洞口有广阔的天地,他何必要到窟窿里去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