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四接祖宗回家过小年,插三根香,烧草纸锡箔,挂容像,摆一桌饭为菜(摆茶、饭、酒、筷子、豆腐等),而后从大门外一个个喊世太的名字,不知名字的则喊称呼。回来,从大门外背进来。而后每天插一柱香,摆一碗饭,有茶几的摆在茶几上;没有茶几的,以前是放在香火橱内,把亡人的名字都写上去,形状和半个人身像一样,用木头雕。
绕南求雨习俗
瑶里地区经常秋旱,各村有各村的求雨习俗。绕南求雨习俗很有特色——晒石壁老爷。绕南村后山有一罩石岩,其下有块稍长石头,绕南村民恭称其为石佛老爷。立秋后,天大旱祈雨,村民先到石佛老爷前焚香问叫儿,如老爷示下愿意动身请上天落雨,又问叫儿,定下请石佛老爷日期。到日子,准备好竹轿(现为竹椅),先叫壮汉从罩石岩下背出石佛老爷。到山脚,再请石佛老爷坐轿,鼓乐侍候,送到村西北排家潭一向阳石壁上晒日头。晒至石佛老爷冒出汗珠(石头上出水),老天一定下雨,无不灵验。下雨后再鼓乐相送,请石佛老爷到原位歇息。99年秋旱,村民如法炮制,天即下瓢泼大雨。非常奇特的是,上落至东源山口,下不过石家碑大桥。传说,该石头是玉皇大帝一个外甥。这个外甥整天游手好闲,在玉清宫外敲门胡乱言语,玉帝一次怒火难遏,一脚将其踢下仙界。后来玉帝念及亲情,罚其化身为罩岩下的一块石头,替绕南村民上通旱情,协调关系,为绕南村民造福,也享受人间供奉。
嫁女风俗
一、弄待女酒
家中弄一桌酒,用方桌,未婚本家族女子做陪。菜有猪肉、鱼、蛋、豆腐、蔬菜等。
二、辞嫁
先向父母,再哥嫂,后亲戚,行大礼(跪拜)。
1、要嫁之女向父母表达谢意,感激父母从小把其养育成人。
2、如哥嫂与父母不大和睦,则向哥嫂嘱咐,自己出嫁以后,哥嫂对父母要好。
3、长辈哥嫂要给红包,约2-4元。
三、上轿
轿为二人抬凉轿。辞嫁以后即由本家兄弟背要嫁女上轿。弟妹吊轿杠,吊一段后,男方给红包,才下杆,红包约定俗成2-4元(人民币)。
四、接亲
一般是5个人,回来6个。意寓单数去,双数回,轿由男方带去,5个人轿夫不在其内,叫付亲客。
五、满月
女方兄弟即舅仂去。菜食有红烧肉、鸡块、鱼块、咸食等;花生、葵花子、水果糖等。
六、返面
婚礼后第三天(含婚礼当天),称为“三朝”,出嫁女在男方亲戚拜完年,新郎做完新客后,要到娘家做“返面客”,女儿向娘“汇报”诸如婆家一些“情况”,娘即教女儿如何孝敬公婆,处理好婆媳,夫妻关系,如何侍候老公等事宜。
娶亲风俗
一、搭礼
村中若有人家娶亲,一般全村人家都会搭礼,也就是每户20-30元彩礼,由村委会统一收取,交于娶亲人家,同时村委会还要送喜联一副。娶亲人家在接收搭礼时必须要以鞭炮接送。
二、请娘舅
若外甥娶亲,则男方娘舅最为尊贵。请娘舅必须由男方父母或长辈持喜糖,鞭炮去娘舅家迎请。请来后由本家长辈作陪,在婚礼期间的任何酒席宴上,娘舅均坐最主桌的上首,左右由男方家族最有威望的长辈作陪,此桌其余客人也都是辈分较高的人物,一般客人是没有资格与娘舅同桌的。而娘舅是否喝醉是考验作陪人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没喝醉则代表大家没陪好,舅舅不高兴。同时舅妈也在娘舅旁边的桌上坐上首,由本族一些年纪较大的妇女相陪,礼仪基本同舅舅。
娘舅送礼一般是最隆重的,有几样是娘舅必送的,大蜡烛台,喜联,所送喜联会在婚礼当天挂在正中央,旁边由村委会所送喜联相陪。
另外本族亲人,例如男方的叔伯姑嫂之类的,应在婚礼开始前几天就主动到男方家帮忙料理婚礼各项事宜。同时婚礼还是一个调和亲戚之间矛盾的机会,若亲戚之间原有矛盾,但结婚时来送礼了,就代表已经过去,既往不咎了。如果结婚下了请柬却不来,就代表一辈子不来往了。因为在当地人看来,结婚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拒绝此类邀请,则表示断绝关系,永不往来。
三、迎亲进门
新郎迎娶新娘后,去往男方家过程中必须走大路,不走近路,小路,意寓走正道。另外男方家人(主要是父母,兄嫂)不得到外迎亲,也就是新娘子在到家前不得和家人见面,据说见面会导致日后不和睦。
四、认亲
新娘进门拜过天地后,就要到新房开始认亲,这时所有本家的长辈均要准备红包,每人一个,一般在10-20元,然后由主持拜堂的人依次喊长辈进房,进房后新娘要在旁人指引下称呼长辈,并鞠躬,而长辈则要给红包。认完长辈后,一般会再叫几个男方家族的小孩进房称呼新娘为婶婶或嫂子,新娘则需要给每个后辈一个红包。这代表亲人之间相认,以后新娘子就是这个家族的人了。
五、闹洞房
当地闹洞房俗称吵媳妇,是在客厅举行,而非房间。一般由娘舅主持,若娘舅当晚喝醉,则由其他德高望重的长辈代替娘舅主持,主持人坐上首,必须要用黑炭把脸模黑,就象黑包公样,然后其他人出题考新人,主持人说通过则通过,反之则需要不停的表演。在吵媳妇的过程中,大家也要不停的戏弄主持人,不停的往他脸上模黑炭,而主持人也会时时反击,一般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除了新人外都是一脸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