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风俗与禁忌
肥西 肥西地图

肥西风俗与禁忌

其他节令

二月二春社,又叫龙抬头,此地又俗称土地会(土地会有春秋两次——春社、秋社)。一年的农业百业始于这天,商店开门,工匠开工,这天城乡都很热闹。《嘉庆合肥县志•风土志》载:“社日,乡村多结合为屋,于树下,祭神飨其胙。”乡邻自动组织,按土地神管辖范围集体聚餐,一家一桌,进香拜土地:抬出土地神沿河岸(圩区)跑,鼓停人停,然后以落点来占测当年雨水多少。家家每年轮流主办。人们以此向“土地爷”、“龙王”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以期求得丰收。如今这种活动已经消失。现在二月二这天,农人多上集割些肉、聚聚餐,修理农具,整治田埂地沟,春耕开始。
三月三本地俗称“吓春分”。这天农家早早起床,净手焚香,早饭后全家老小一齐出动,拿着鞭炮、竹竿到田地去,一边吆喝一边鸣炮,轰走田地里的鸟雀。以祈这一吓,一年里鸟雀再不敢来田地里吃庄稼了。
三河、丰乐一带的庙会也在这天。远近四乡的乡民、商贩云集街市,热闹异常。如今赶庙会的内容没有了,但这天则成了这一带的春季商品贸易集会。
山南和本境西北一带,有在这天家家吃粘粑粑(俗称粘魂粑粑)的习俗。传说这天人的灵魂外游,易让野鬼勾了去,所以要用粘粑粑将魂魄粘住。这天晚上睡觉还要将鞋头朝里、底朝天放着,以免让魂魄穿了夜游不回。过去,这天晚人们还结群出门观看荒岗野丘上游动的“鬼火”。如今这些迷信的活动已经消失,但作为季节性饮食,吃粘粑粑之习俗则传存到今。
清明这天,妇女、小孩头上插柳或戴柳条编成的帽。人们上坟,给坟丘插柳枝,祭奠亡灵,城镇女子或结群踏青郊野。上派、山南、高刘等地,清明当日,不上坟不烧纸,俗谓此日上坟,会祭给了野鬼孤魂,一般在清明前3天进行。
端午俗称五月节。这天,家家门前插艾,堂中挂钟馗像,早晨吃粽子,中午喝雄黄酒,用雄黄涂抹小孩的头、腹,给小孩兜绣 有五毒(蛇、蜈蚣、蝎子、赖蛤蟆、壁虎)图案的红兜肚,小孩的腰间、手腕还要缠五彩丝线,以避凶邪求长命。屋拐角床下喷洒雄黄,避邪消灾。本境三河、沿丰乐河派河岸一带,还玩龙舟,晚上搭台唱戏。端午正值午季收获季节,所以家家亦宰杀公鸡置办酒席相庆。青豆烧鸡成了家家必备的主菜。这天,旧俗还要接女儿女婿回家过节,岳父母还要买草帽、大手巾送给女婿,送阳伞给女儿,富有人家还给女儿女婿买一套衣服。这天,往来的亲戚间多以油炸馓子(谐音伞)为礼品。如今则兴接未过门的媳妇过节。
六月六俗称“天中节”,又叫长工节、大锹把节。旧时,帮人的长工这天不干活,俗谓“大师傅晾脚丫”,主人家要放假一天,给一条六尺布大手巾(小放牛是三尺)和一顶大草帽,早上款待油炸粑粑,或给长工“茶馆相”——进茶馆吃茶点的钱,中午要好酒好菜多杀公鸡招待(山南俗语有:大公鸡叫小公鸡哭,跑掉五月五,跑不掉六月六。)长工们这天都打扮齐整,游集逛市。如今虽已无长工过节,但六月六这天,乡村农家照例歇息一天,主妇要给当家男人买大手巾、大草帽,中午置办些酒菜款待男人。
七月七又名七巧节。本境北边俗有女孩结群观巧云,晚卧辣椒棵中偷看牛郎织女相会,大家富户的女孩晚间还要设案点香叩拜织女,并于月下穿针引线,以乞织女赐巧。如今“乞巧”之俗已不存在,但作为娱乐性的活动到今流传。另外还有一俗,庄稼人兴在这晚手拓萤火虫,以拉出萤光的长短来占测秋后收成的好坏,不过如今成了嬉戏娱乐,已没有了占验的内容。
七月半俗称中元节,又谓“鬼节”。旧时,三河、丰乐一带的大集镇往往以慈善机构出面请和尚、山人做斋祭奠义坟孤鬼,晚上聚集广场,沿河放花灯,映得河面五颜六色,十分热闹。乡村,人们多自动到义坟岗或路口烧纸义祭,行善事。若村里当年有亡故的,邻里相邀皆往其家祭奠致哀,主人家谢孝酒宴也多在这天置办。所以,境内居民(特别是乡村),这天若非祭事是不走人家的,否则,犯人家忌讳。
八月二即“秋社”,俗言二、八月共春秋,这天若逢丰收年景,其祈庆规模更甚于春社,异常热闹,虽同为祭祀土地神,但秋社旨在谢拜土地,欢庆丰收,农人往往要大设酒宴,全村男女老少歌舞达旦。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俗称八月节,为旧历三大节之一。八月节当秋收秋种之间,向为人们重视。这天家家备月饼、杀鸭子。俗传:此源于元末汉人反元,起义者以月饼传递信息,约时起事,借杀鸭子(此时正是鸭成熟时节)获得武器——元人怕汉人反抗,规定十家共用一把菜刀,公养一个鞑子,平时菜刀归鞑子保管,所以百姓只得借杀鸭子取得菜刀。另外,杀鸭子,杀鞑子音谐,人们以此为起事信号,自此,中秋吃鸭子成为一俗。三河人喜于这天吃酥鸭。是晚全家聚于庭院月下,品月饼赏明月。老人们喜聚月下谈经,孩子们则到野外玩火把,邻村间的孩童们还喜以火把斗胜,或结群到田野去偷取成熟的庄稼——多为花生、六谷、黄豆等,用火把烧着吃,俗称“摸秋”,实是一种欢庆秋收的嬉闹。被“摸”的主人家往往不干涉。
九月九重阳节,又为“老人节”。门前插艾避邪,老人漫步登高,俗传可免除灾害,强身益寿。
冬至为一年中夜长昼短之最,寒冬进九。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本地素有冬至吃挂面、吃油炸南瓜粑粑和油炸鸡蛋之俗。据说这天吃了南瓜粑粑以后不肚疼,吃了油炸鸡蛋(全黑鸡的蛋)不头昏,可防咳嗽止哮喘。另外,腌制腊菜,制作过冬和年节的杂副食品也通常从这天开始。
大寒本境居民多于是日建墓迁坟。当年或上年死去入棺后放置山野的浮厝灵柩,是日都要入土立坟。对亡故亲人最重要的祭奠也在是日,全家老小,携工具、祭品来到坟地培土圆坟,供祭品,焚香烧纸表达哀思。

三河“躲午”

据传,端午最早因节令而形成节日,更多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庐江、三河一带,端午节的形成源于古代的避“恶日”。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这一时期,阳气最盛,各种蚊虫出现,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认为不吉利,恶疠病疫多泛滥,于是,端午当天中午,人们一般不在家开伙,而是携食物来到水边,因为水在五行中水为阴,补阴必用水,极阳与极阴中和,实现阴阳和谐。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其间而得名,为阴中阴,故自此之后,每逢端午三河周遍的居民都会到三河来“躲午”。

迎亲

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嫁娶新娘做花轿的传统。在新婚当日,新娘由娘家哥哥背出大门,坐上由婆家准备的花轿,由伴娘陪着到婆家,新郎是不去接轿的,只在新房等。一路上,除鼓乐手吹吹打打以外,轿夫也有特定的任务,每过一座桥时都要颠颠轿子,大约是三河水多桥多,随喜的意思,所以轿夫抬着花轿要多过几座桥,而且最少要过三座,象征着夫妻双方恩恩爱爱、长相厮守、生生世世在一起的意思。到了新房门口,迎亲的鞭炮炸响起来,预示着一对新人红红火火,越过越好,到此,新郎终于可以从伴娘手中接过新娘的手,拉着新娘步入洞房,新房里面有喜娘和前来道喜的男方家的亲戚,把祝福送给一对新人。

龙舟赛

每年农历“端午节”,民间都要举办龙舟赛,期盼一年的风调雨顺,这时三河河水涨满,“龙舟水”使各龙船队兴趣倍增。船手在小南河河畔,完成了赛前仪式后立即分批举行龙舟赛。参赛龙舟先是顺水而下,而后逆水而上,最后冲刺决出输赢。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