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肥东居皖中腹地,是省会合肥的东大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傍山依水,景色秀丽,人杰地灵,位居皖中腹地,是省会合肥的东大门。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称。
自然景观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烟波浩淼,景色如画;有“北九华”美称的浮槎山云烟缭绕、奇石密布,具有皖中第一高峰之称,山顶清乳二泉被欧阳修称为“天下第七泉”;有古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绚丽多彩,蔚为壮观;有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蓝天碧水,仙鸟浮波有肥东的“天然氧吧”之称;有千年宝刹龙泉寺茂林修竹,梵钟悠远等远近闻名等美景。
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吴复墓石雕群、龙泉精舍、六家畈古民居、安徽唯一侨乡—长临河古镇。纪念地有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褚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革命烈士蔡永祥纪念馆等,无不古色古香、风格独具。
誉肥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俊彦辈出。宋代有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包拯;元代有治军严明、善诗能文的余阙;明代有追随朱元璋、战功卓著的吴复;清代有高举洋务运动大旗、为中国对外引进先进技术开拓者李鸿章;当代有原国务委员、中顾委常委张劲夫,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庐剧及民间小调在全县广为流传。长临河镇的龙舟竞赛、西山驿镇的踩高跷、解集大邵的“洋蛇灯”等堪称地方一绝。石塘驴巴、公和堂狮子头、梁园卤菜、白龙黄鳝煲等美食远近闻名。春博山庄、丰宝生态农业示范园、龙栖湿地生态观光园、赵光休闲度假区等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县范围内遍地开花,观光旅行度假众乐乐的一派和谐。
语言
肥东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它属于皖中江淮官话合肥方言的一个分支。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江北话,属于南方官话方言。肥东方言还是比较有趣的如:孩子叫,伢来、吃叫,七、敲门叫,靠门、聊天叫,郭旦、可爱叫,得味。当地人大多数人可以用普通话正常交流。其语音特点:n和l不分,in 和ing不分,en和 eng不分。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和入声5个音调;语法上普通话的选择疑问句如“你去不去”在境内说成“你可去”?
历史文化
西汉:武帝时肥东大部分地区为浚遒县境,县治在今石塘区的龙城集(一说在白龙镇清水桥),属九江郡。
东汉:橐皋县(今柘皋)并入浚遒县,仍属九江郡。
三国:浚遒属魏扬州淮南郡,后期撤浚遒。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慎县属保信军庐州。
宋:慎县初属淮南道庐州,后改道为路,属淮南西路庐州保信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因避孝宗赵昚讳,慎县改为梁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梁县属淮西总督府,次年改属庐州路。
明:洪武初年,梁县并入合肥县,属南京直隶庐州府。
清:清初,合肥属江南省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布政使司。后属安徽省庐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3年合肥属安徽省安庆道。17年废安庆道,仍属安徽省。21年合肥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27年日军侵占合肥县城,县政府迁至肥西,在梁园设肥东办事处,辖今肥东县的全境,因受日军阻隔,合肥县政府不便领导,直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34年日军投降,县政府迁回合肥城,撤销肥东办事处,肥东地区仍属合肥县。38年1月21日合肥解放,析合肥县为合肥市和肥东、肥西两县,因肥东县位于合肥市之东,故名肥东。属江淮解放区第五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肥东县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3月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同年,皖南、皖北合并设置安徽省,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58年7月属合肥市。1961年4月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65年7月属安徽省巢湖专区。1983年7月属合肥市,为市郊县。
神话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今巢湖本为古巢州地。古巢州近江,有港,打渔者多,鱼市旺,乃一鱼米之乡。而今合肥地,古则为一浩瀚无垠的泽国。
忽一日,江水暴涨,游鱼随潮而迁。有一渔者出港打鱼,偶获巨鱼一条,惊喜异常,于是赶忙入市趁鲜而卖。一嗜鱼者过此,将此鱼买回。待餐时,唯一老妇人不食。时有一老翁过此见之,近老妇人耳语曰:“此乃吾子也,汝独不食,吾一定厚报之。近日汝可往视城东门石龟,若其目赤,城当陷,汝当即避之。”言罢,老翁不见。
老妇人闻言,深信不已,遂天天往城东门瞅视石龟之眼,观其是否赤变。如此来去匆匆,行止诡秘,一小孩见之,甚迷惑不解,便好奇的探问何故。老妇人见是一小孩,未加留意,便如实相告。小孩听后,甚感好笑,顿生逗逗老妇人之意。次日,小孩于老妇人往视前,以猪血涂在石龟双目。老妇人往视后,见石龟双目汪血欲滴,急转身返回家中,呼家人齐往城外逃走。时见一青衣黄子,对其曰:“吾乃龙之子,可随后行。”引老妇人登山。然时辰已到,巢州陷而为湖。老妇人不及,立湖而为姥(姥,老妇人之意)山;其子于湖立为孤山;老妇人慌急中丢一鞋,于湖而为鞋山。由此,巢湖有了姥、孤、鞋三山。巢州陷后,合肥泽国不存,长而为陆地。故民间昔有“陷巢州、长庐州”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