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风俗与禁忌
宜春 宜春地图

宜春风俗与禁忌

肃字迎亲

披红挂彩的花轿,不贴吉庆祥瑞的“喜”字,而贴上一个威严庄重的“肃”字,这种民俗奇观,迎亲的“肃”字,来自一个和尚的名字,这个和尚就是宜春慈化寺的普庵禅师印肃。印肃,俗姓余,南宋时慈化寺著名高僧。旧时,慈化寺是袁州府最大寺院,名震湘赣两省,有“天下大慈化”之称。故普庵禅师印肃的信徒极多。死后,人们奉之为神。元朝时,作为民间俗信的地方诸神,而被录入《三教搜神大全》。历朝历代都是慈化寺远近民间摩顶礼拜的偶像。如今,婚娶迎亲坐花轿的少了。然而上高民间“肃”字迎亲的习俗没有改变。如果在上高的县城街道或乡间公路上,看见汽车车头上贴着一个堂堂正正的“肃”字,那一定是迎亲的队伍。

打春锣

江西萍乡、宜春城乡一带至今还流行着打春锣的汉族民俗文化。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为体察民情,私下带了几个侍从,打扮成生意人,来到了湖南长沙。快到年三十了,却见满街冷冷清清,大小店家关门闭户,百姓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片凄凉景象。乾隆皇帝又饥又渴,走遍通街,也没有买到饭。转了半天,寻进一条小巷,只见一个小茶馆半开着门,看样子也好久没做生意。乾隆挤身进去,见屋内只有一位老倌人,便向老人买饭吃。老倌子见是外乡生意人,便把自己吃的红薯丝饭端给乾隆。乾隆一边吃,一边问了些长沙的情况。

吃红蛋

生了小孩吃红蛋,这在宜春已成为一种风俗。谈起这种风俗,还有一个传说哩。 很久以前,秀江河边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刘老汉以打鱼为业,妻子刘婆婆五十来岁从未生育过。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老俩口互敬互爱,相依为命,日子还是过得很顺心。刘老汉为人厚道,身体健壮,一天,他照常去打鱼,妻子仍旧在家做针线活。到了傍晚,妻子做好晚饭,象往常一样,站在门口等着丈夫回家。可是,这天不同往日,盼呀盼呀,等呀等呀,一直到天黑,还不见丈夫回来。刘婆婆心里忐忑不安,耽心丈夫出事。等了许久,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几声鸭子叫,渐渐的又听到了脚步声,刘婆婆定神一看,见丈夫抱了一只可爱的白鸭子回来。刘老汉兴奋地说:“收工的时候,见江面上一只鸭子,被水蛇追赶着,为了救这只鸭子,耽误了一些时间。”刘婆婆一面招呼丈夫洗手吃饭,一面高兴地拿些丈夫打回来的小鱼虾喂给白鸭子吃。从此,刘婆婆便将白鸭子养在家里。不几天,白鸭子开始下蛋了,刘老汉看见后便在心里嘀咕:“鸭子能生蛋,为何我老婆就不能生崽哟?”老年无子的苦恼油然而生。不久,一向硬朗的刘婆婆突然病了,这一病便卧床不起,刘老汉不但要打鱼,还要料理家务、照顾病人、实在忙不过来,就把白鸭子赶到秀江河里,让它自己觅食。鸭子好象很通人性,每天觅完食后就回来生一个蛋,天天如此。好多天过去了,刘婆婆的病总不见好转,为了给她增加营养,刘老汉每天把鸭子生的蛋煮给她吃。说也奇怪,刘婆婆吃了鸭子蛋,慢慢地病就好了,五十来岁的人,居然还怀孕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更奇怪的是从刘婆婆生了儿子的第二天起,白鸭子就再没回来。 虽然老俩口心里充满了难舍之情,但毕竟有了儿子还是值得高兴的,等儿子满“三朝”时,刘老汉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全都搬出来招待亲朋好友,以示喜庆。刘老汉将白鸭子下的蛋染红,端来请大家吃,并说明了这蛋的来由,而且还告诉大家自从老伴生了小孩后它就走了。大家都认为这是只神鸭,吃了神鸭的红蛋一定能沾仙气。这事很快在宜春城乡传开了,于是,人们生了儿女,总要在“三朝”或“满月”的那天,请亲友吃红蛋。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宜春三席

宴请亲朋好友离不开酒席,宜春城乡居民常用的酒席有“大虾席”、“海参席”、“燕窝席”;此外,为答谢地位显赫的亲友,也会做“一品锅”送上门,能享受如此待遇的大凡都是官高权重者。一般百姓办酒席,多为“大虾席”和“海参席”,尤其是婚嫁酒席用得最多。旧时的婚嫁喜事,不象如今只有一餐正席,而是前后要吃三天。婚礼的头天上午,男女双方家的客人都已各自到齐,这天的晚餐便是“大虾席”。“大虾席”开席以大虾领头,故取其名,依次端上的是鸡、粉丝、肉丸、氽水蛋、红烧肉、蛭蚶、肚丝、红烧鱼。次日新娘出嫁的中餐和新郎家新娘进门后的晚餐为“海参席”。“海参席”以海参领头开席,依次上桌的是鸡、肚片、肉丸、氽水蛋或蒸蛋、扣肉、八宝饭、大肠丝、鱿鱼和红烧肉,其间3道点心随菜添入。点心多为酥饺、酥饼、猪油糕等。“大虾席”和“海参席”虽不豪华,但对普通百姓和生活水平低下的民众来说,要办成一桌完整的酒席不啻比登天还难,于是便有了用小河虾代替大虾,用肉皮代替海参等,更有甚者,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红烧白箩卜居然代替起红烧肉来。而对于富裕大户人家来说,喜庆之时用“大虾席”和“海参席”还嫌寒碜,必备 “燕窝席”款待客人。“燕窝席”在宜春算是最为丰盛、豪华的酒宴,席面为8大8小、4个热盘、12个冷盘,多的16个,3至4道点心。客人进门后,主人必然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面让客人品尝,或献上一碗杏仁茶(杏仁、百合粉泡浓茶),这便是进门点心。不等客人上席,餐桌上便摆满了12或16个冷盘,荤多素少,如猪舌、猪腰、猪心、金银猪肝、火腿、香肠、京陵鸡、鸡肫、薰鱼、卤肉,素菜一般用上品罐头,或自家腌制的佳品。客人上席后,4个热荤盘随即端上:即鸡丝、椒盐鸡肝、炒猪腰及大肠;尔后便是3冬:即冬笋、冬茹、冬菜和蜜饯火腿;紧接着8大碗鱼贯而入:即燕窝、全鸡、鱼翅、甜菜、肉丸、扣肉、肚丝、全鱼;最后登桌的是8小碗,多以鸡、鱼、肉为主,炒法不同,口味各异。其间还有4道点心随菜添用。
再好的酒席不是随便可以宴请客人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地位低下的人,那怕家有万贯,也请不到达官贵人,于是就有了“一品锅”。“一品”即有官职之意,也有极品之义。在旧时的宜春城乡,凡亲朋做了大官,而自己地位低微,不便宴请,但又恐失礼,便会将“一品锅”送上门去。其烹制方法是:用一只大钵,盛鸡、鸭、猪肘子(即三牲)摆成品字形,再用海参、鱼翅、鱼丸、虎皮蛋等菜填满空隙,形成一整钵。体面一点的再加上鸡、鸭、鱿鱼、金鲤四菜。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