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 宜春地图

宜春亮点

化成晚钟

图:化成晚钟

化成岩,位于宜春市区西北郊、秀江北岸,海拔163米。被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每当渔舟唱晚,牧笛催归之际,古寺钟声,悠扬清越,回荡在寥廓江天,城郊内外,清晰可闻,给人清静幽远之感。宋代诗人赵善坚有诗曰:“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故称“化成晚钟”。山腰寺院创自何代,无考。宋代时香火隆盛,有“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昏晨”诗句为证。唐代宰相李德裕贬官袁州长史时,曾居住于此。留有很多遗迹。此处摩岩石刻甚多。历代文人多有题咏。清初湖西道守施闰章与袁州知府吴南岱亦唱和于此。此二人在《聊斋》胭脂一案中都是被歌颂的清官。

春台晓日

图:春台晓日

春台晓日为宜春八景之首。春台何以冠之晓日,大约缘于它的高度。在相对平缓的秀江河谷平原中,兀然突起了这样一座海拔130米的小山,使它成为城中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以春台晓日名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县志上称,最早将这座城中小山称之为台的是西汉时的宜春侯刘成。他在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在宜春辟出五台,即宜春台、仙女台、湖冈台、化成台和钓台。五台之中,尤以宜春台风光最胜,加之这里“周览川原,下瞰人烟,四时佳景罗列目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幽览胜的绝佳之地。人们在这里把酒临风,吟咏抒怀,也使它的盛名流传日远。

袁山耸翠

图:袁山耸翠

“袁山耸翠” 景点在今袁山公园,位于宜春城北,袁山古名五里山,与对面的小袁山(又名望家尖)隔路相对,两山耸立秀江北岸,素有“袁山大小双骡并,秀江东西一带横”之称,林木丛茂,苍翠欲滴。袁山公园建有袁京雕像,昌黎阁,设置了百花园、珍稀植物园、水生植物园、动物园、鸟语林、观光果园、梵音飞瀑、花台叠水等自然生态风景区;设置了览胜阁、文澜阁、清风亭、松风亭、历史广场、名人草堂、归田园居以及碑林、石刻等历史文化景观区;设置了儿童乐园、欢乐广场、音乐花园、攀岩、益寿园等休闲娱乐区。

钓台烟雨

图:钓台烟雨

位于市区东郊下浦境内,有两个钓台:一在距城3公里许的大塘村雷潭,称雷潭钓台;一在距城5.5公里许的墈上村震山,称震山钓台。雷潭,在袁河转弯处北岸边,山丘由北而南,止于河边,形成岩壁,“旧传有龙潜于此”。潭边有峭石,名“钓鱼台”。台旁旧有寺院,名“多宝寺”。震山,别名颜山,其山脚小河之滨有两石似船形伸入河中,相传唐代宜春隐士彭构云曾隐钓于此。彭构云精通阴阳图纬之学,不求闻达。唐玄宗曾遣使以蒲轮迎之入京。彭构云入京,拜官不受,辞归故里。故称征君钓台,又名震山钓台。

卢洲印月

图:卢洲印月

卢洲亦名状元洲,因唐代状元卢肇读书于此而得名。位于城区东北侧,宜春大桥下游秀江中心。呈舟形,俗称鸭婆形。明朝时,监察御史刘琬(后改姓为高琬)曾购买此洲,建卢洲书屋以课弟子,严嵩曾就读其中。明末建有三元阁,次年在阁后又建文标阁,专祀卢肇。两阁规模宏伟,屹立中流,并在洲的四周“障以石岸,周以高垣”。历史上卢洲为宜春风水关锁,尝种树以固风水。后沦为荒洲,一度曾为畜牧场。现辟为状元洲公园,并建有游泳池。又重建文标阁,可称胜境。

南池涌珠

图:南池涌珠

位于城南火车站南侧之珠泉,宜春至安福的古道旁,有一长14米,宽4.75米的长方形水池。四周垒以青石,中间架有石拱桥,桥长4.75米,宽2.2米。脉脉清泉从坑底涌出,故名“涌坑泉”,又名“涌珠泉”。有泉池方广丈余。泉水平地涌出,如粒粒珍珠,故名珠泉。明万历间于泉上筑台,台下建楼,连檐接栋,与宜春台相望。清顺治间,知府胡希圣于池上建亭,亭名“观我亭”(亦名“见我亭”)。民国时,泉边有一尼姑庵。1984年5月,该泉池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谷飞瀑

图:云谷飞瀑

位于城西南35公里温汤乡潭下村的老山。群山逶迤,林茂竹修,雾漫云飞,山泉汩汩,气象万千,山巅有一泓清泉,在160米高的悬崖上,一瀑飞出。其上,宛如一条白龙,从青翠的幽谷中溜出;中间,飞瀑泻在两旁层层凹凸不平的峭壁上,最后倾泻入深潭,落在一块如距虎的顽石上,轰鸣作雷声、溅起千万碎珠。潭中,浪起汹涌,雨滴落个不停。四周雾气朦胧。终日毛毛细雨,阳光斜照,彩虹成双,显得光怪陆离,变化多端。“瀑布常在烟霞中,水花总与云霓游。”故题曰:云谷飞瀑。据考,此景原为“雪谷飞瀑”,指仰山雪谷潭瀑布。后移至温汤刘坊老山瀑布,改称“云谷飞潭”。瀑布上下三四叠,高160余米,宽3至4米,有的地方宽10米,是全国长瀑布之一。现为明月山风景区一部,已开发。

仰山积雪

图:仰山积雪

仰山距宜春城区约40里,因其山势“高耸万仞,仰不可攀”而得名。入夏,云气冒其巅,雨立至。山水奇胜,石径萦回,飞瀑湍奔,白雪皑皑。这里气候独特,孟春、仲春也有下雪现象,常积雪数十天不化。一进入冬天,仰山微阴即雪,每当雪霁云开,海拔1034米的集云山峰一带,皓雪晶莹,经久不化,形成高山瑰丽的雪景,令人赏心悦目。这一江南胜景称作“仰山积雪”。仰山,古代视为“州之镇山”。汉代民间便崇祀仰山之神。元代时,仰山神庙几乎分布半天下。韩愈曾求其降雨。山下有太平兴国寺,是禅宗沩仰宗发祥地。“梯田”一词,最早见于范成大游览仰山的日记中。北宋时仰山因产一茎七穗之“嘉禾”而轰动朝廷。仰山“稠平”茶为历史名茶。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