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风俗与禁忌
嵊泗 嵊泗地图

嵊泗风俗与禁忌

吴越遗风

八月十六 嵊泗各渔岛上的人们,以农历八月十六日为中秋节,此俗源自宁波沿海。
相传南宋时,明州(即宁波)有一位叫史浩的人,在朝廷为相。他十分记挂家中父母妻儿,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总要从都城临安(即今杭州)赶回故乡同亲人团聚。不料有一年。史浩在返乡过中秋的途中,因马失蹄而受伤,夜宿绍兴而不能按时返乡与亲人共度中秋佳节。
宰相家中因他以前年年都及时赶到过中秋,这次也相信他一定会回家来。所以左等右等,月上中天,玉兔满轮,仍不见他返回,直等到次日八月十六,才迎来了匆匆赶到的史浩,一家人在月上东山,重设供品祭月,共度佳节。从此,浙东沿海人民都以八月十六当中秋过了。
嵊泗在南宋时属明州府,明州渔民来岛上捕捞栖息,就把“八月十六当中秋”的节俗也带到了嵊泗诸岛。自古至今,嵊泗渔民十分重视八月十六团圆节,尤其是未婚或以婚青年渔民,总要带上月饼和补酒等,携妻儿上岳父母家贺节,以示感激与牵挂之情。岳父母家也要设下丰盛的家宴,款待女婿、女儿和外甥儿女,但不留宿,或是傍晚、或是晚饭后返回,夫家仍要团圆,设酒赏月吃月饼,沿习传今而不衰此俗。这种以八月十六为中秋节,为团圆节日,团圆是中秋节最主要的民俗信仰,也体现了中国人普遍的生活信念,甚至是人生理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时节三吴重,圆匀万里同”。追求团圆,对于终年风涛的东海渔民来说,更是世世代代最大的心愿。

渔民服饰习俗

渔民服饰习俗
民间狭义的“生活”,即指吃、住、行诸事。嵊泗渔民在“穿”方面的风俗习惯,也体现了“上承吴越古风,下创列岛特色”之特征。
嵊泗列岛,古时处吴越海上交界之处。春秋战国是,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属;战国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章县地。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嵊泗列岛渔民服饰,势必要受吴越古风之影响。
吴越地处海滨,为谋生常年出没风涛,诚是“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同时,吴越之地除了冬季稍冷,春夏秋季均较暖热,不仅于越先民,吴人也喜著紧身短衣,即为“短绻不结,短袂攘卷”。而且其衣襟一般都是朝左边开,即为“左衽”。这种左衽衫袖口窄小,且腰间系丝带或短裙。
在嵊泗列岛渔不可救药,自古以来,直到清朝、民国时期,乃至20世纪50年代前期,岛上渔民冬季穿的多为粗布大襟衫,开左衽,为夹衣,初春、秋末为单衣;就连棉袄,也是左衽大襟式,棉背心,则是左衽大襟无袖;而夏季,大多人对襟无领无袖衫。襟上生布质钮攀。裤子则为裤肥大的龙裤。腰系布质“撩樵”,即为腰带。而渔妇服饰,除也是左衽大襟衫和“兑裤”外,一般均在腰际系一条长及盖膝或短至膝上的裙裾,俗呼“布褴”。这种服饰,十分明显地展示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先人服饰遗风。只是根据海洋生产特点和生活需要,作了不少改造。但主要特征未变。
而嵊泗渔民喜爱的十字裆龙裤,则是吴越古风在渔民服饰习俗上的集中体现与创造性发展。清末民初,嵊泗渔民中盛行用蓝色或青色斜纹花其布料,制作十字裆龙裤。这种龙裤,裤腰两边有七彩丝线乡上“八仙过海”图案,或是乡上观世音菩萨的莲台祥云,或是乡上青松白鹤,还有黄龙飞禽等图样;腰身前后裤子上,再分别乡上“顺风得利”与“四海平安”等祈求平社丰收的字样。
明清两代及民国早期,渔船上服饰穿着,还有等级分别。如春秋汛渔船上不管是船老大、还是船员,都穿单裤,但到夏汛,老大穿长的薄质布料裤,而船员则穿短裤。这是因为老大一般只管操舵等,下网、拔网和起鱼货等活,都是船员承担,海水、鱼腥容易沾污衣裤,故而船员大都穿短裤。随着时代变迁,渔民服饰习俗上的这种现象,也渐渐消失。
嵊泗渔岛曾盛行夏穿木屐。不分男女老少,到了夏天,渔家每人都有一双木屐。家中富裕的,穿那种木质好、工艺精致的彩雕木屐,家中贫穷,买不起,就用木板片,自按脚样锯制一双,钉上布带就穿上了。女的一般穿花色木屐,男的则穿本色木屐。一双木屐,能穿好几年甚至十来年,不分晴雨,居家或上街,一双木屐,十分方便。每逢夏天,泗礁、嵊山等小渔镇的石板路上,一片木屐击地声,远远听来,有一种独特的渔岛韵味。穿木屐的习俗,在嵊泗诸岛,一直延续到70年代初。这种习俗,与日本渔民穿木屐,可称同风共俗。
渔民在海上劳作时的外层保护性服饰,旧时是用龙头细布或帆布,制成长布褴、袖套,然后用桐油抹几遍,有防水渗透作用,渔汛劳作时系戴。橡胶和塑制品面世后,逐步改用橡胶或塑制布褴、裤和袖套、手套,渔捞服饰条件大为改观。
渔民出海,原本是不分春夏秋冬都打赤脚,只是在下雪结冰天,带双芦花蒲草鞋到船上,渔船返航上岸时才穿上。六七十年代以后,也逐步改穿“半截靴”、“长统靴”,均为橡胶制,现时也有连裤带靴,船上再看不到打赤脚拔网操作了.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