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 九江地图

九江亮点

梦幻西海

图:梦幻西海

庐山西海景区位于九江市西北部,因傍依庐山,位于其西部,故而得名。庐山西海景区即云居山-柘林湖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由柘林湖风景区、佛教胜地云居山、桃花溪漂流、仙女峡探险、神雾山景区、武陵岩漂流、九岭山野战俱乐部、长墅源漂流、万岛湖景区、鲁溪洞景区、武陵岩拓展基地等景区组成。庐山西海景区地跨永修、武宁二县,集山水、寺庙、漂流、探险、野战、狩猎、溶洞、拓展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湖中岛屿,植被丰富,绿树成荫,千奇百怪,楚楚动人。沿湖环岸山青水秀,风景如画。

庐山温泉

图:庐山温泉

庐山温泉在庐山脚下,面对大汉阳峰,背靠黄龙山麓,距牯岭41公里,被称为“江南第一温泉”,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庐山山脚下的温泉,古称“汤泉”。在温泉一带,流传着一段“渊明醉石,石醉渊明”的传说。在栗里清风溪畔,突立一快黝黑巨石,上有凹处,恰好可卧人一个,处凹北端略高,可充作枕头,旁边小坎上可放洒具和书箱。陶渊明十分醉心这块石头,每到必饮,每饮必醉,醉后吐出的酒水,热气腾腾,顺石而流入溪中,变成了“汤泉”。庐山温泉的温度最高达72度、最低为50度,属于中温温泉,它与被誉为国际风湿病特效泉的法国“凡而德百”温泉、英国的“拜斯”温泉、我国西安的“华清池”温泉同属一个类型温泉,在地下经历了一个深长的循环的过程,现在的温泉水,为宋代大气降水。我国利用温泉沐浴和疗疾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曾亲自考察了庐山温泉,并将研究所得记录在《本草纲目》中:“庐山有温泉,方士往往教患癞、杨梅疮者,饮食入池久浴,汤汗出乃止,旬日自愈也。”他还就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用庐山温泉浴、馀的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和饮食补养,其疗效将会更佳作了说明。庐山温泉历史悠久,文字记叙最早见于南北朝,白居易、苏轼、朱熹及近代的宋美龄、胡适都来过这里。1961年9月,周恩来总理来到庐山温泉,在此沐浴,并亲手种下两棵五针松,寓意庐山温泉万古长青。庐山温泉中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病等具有显著的冶疗作用。

石钟神韵

图:石钟神韵

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闻名。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
在浩瀚的长江与鄱阳湖衔口处,一座山崖拔江而起,雄奇险峻,傲视大江,这就是石钟山。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地势险要,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缘何称石钟山,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以形定名,而文人则多以声定名,以声定名者,其论也不一,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说是“下临深潭,微风豉浪,水石相捕,响若洪钟”;唐江州刺史李渤,在“山上忽遇双石”,“扣而聆之,南声涵胡,北声清越,抑止响腾”,因石质而发声;宋元丰七年(1084年),大文学家苏轼送长子苏迈到江西德兴县赴任,途经湖口,登临石钟山,他对上述两说十分怀疑,决定亲自去考察。于是在一个月明之夜,他带着儿子苏迈乘坐一叶小舟,出没在绝壁深潭之间,进行实地勘察。他终于发现绝壁下,“多穴罅”,水浪进出其间,澎湃冲击,有“镗鞯”之声,他自认为他已解开这千年之谜,找到了石钟山“钟声”的真正原因,故作《石钟山记》,批评郦道元考察过于简单,讥笑李渤立论过于因陋。明代罗洪先和清代彭雪琴二人,评述他是“过其门而未入其室”,故而结果不确。罗、彭二人先后步其后尘,绕过石钟山转了数次,仔细探寻,发现苏轼当时也受了大自然的捉弄,他“六月访山,适逢水涨,未见全”,而罗、彭二人则在冬春江水下落时,踏山觅综,才找到“钟声”的真正原因。“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至此,石钟山的天籁之声,这支“神曲”终于找到“源头”。

浔阳古城

浔阳史称柴桑、江州。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九铁路交汇处,曾是中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以风光秀丽、旅游胜地和商贾云集而著称于世。城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名楼、名湖、名人为一体,吸引海内外游客接踵而至,带动旅游、贸易、娱乐、餐饮、旅栈、仓储、运输、信息等业的迅猛发展。景点包括春江琵琶,甘棠烟水,塔影锁江,浔阳名楼,净土祖庙,美孚洋楼,传奇浪井、濂溪古墓等。

云雾庐山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是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建筑博物馆,中华第一植物园。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自古以来,庐山就被人们传为“神仙之庐”。公元前126年,司马迁游历庐山,后来在《史记·河渠书》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是第一次记下“庐山”这个名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禹贡》将庐山称为“敷浅原”,次后《山海经》又称其为“天子都”、“天子鄣”和“南鄣山”。后来,为何改用“庐山”为名呢?相传,早在殷周时,有一姓匡名俗字子孝的人,兄弟七个,很有学问,不愿为官,隐居山上,人们说他们是住在仙庐里的神仙。周天子闻悉,派使臣来山访贤。结果寻找不到,匡俗其人无影无踪,传为成仙而去。人们便称匡俗所住的地方为“神仙之庐”,故名“庐山”。基于“唯庐独存”而取庐山之名。又传说,周朝时候,方辅和李聃骑白驴入山,炼丹得道,后来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去庐存”,因此称此山为“庐山”。两种说法虽异,但内容差不多。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

龙宫仙境

龙宫洞风景区位于彭泽县境内。苍翠欲滴的乌龙山脉如同绿色的屏障,将神秘的龙宫洞揽入怀中,这里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原生态地貌。一洞钻入地九层与“一山飞峙大江边”的庐山相比,长江还创造了“一洞钻入地九层”的龙宫洞奇迹。今天的龙宫洞风景区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景区内有龙宫洞、玉壶洞、玉仙洞、仙真岩、情人谷漂流和森林公园等名胜奇洞,是山、水、洞、佛相连成趣的著名观光、度假、疗养和避暑胜地。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这座独特的喀斯特溶洞就被大自然逐渐溶塑成一座规模宏大、气派非凡的地下艺术宫殿。拥有世界上体积最大的石笋;是世界上唯一举办过正规篮球赛的溶洞,被人们誉为“中国长江第一洞”。游人徜徉其中,可以领略洁白石笋组成的龙宫风光,端详惟妙惟肖的“亭台楼阁、龙女千佛”,体验暗流湍急的山泉奔涌,享受冬暖夏凉的恒温天地。 

天上云居

云居山是世界禅修中心,和当代中国佛教领袖诞生地。云居山古名欧山,以战国时期楚国大将欧岌为护主避难,遁入此山修行得道而成名。唐代后期,又因此山经常云雾缭绕而改为云居山。云居山自然风光秀丽,尤其是被誉为人间仙境的百花谷景区,沿途奇山异石,溪水瀑布,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山上植被繁茂。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自然风光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古人称之为“冠世绝境,天上云居”。

鄱湖候鸟

在九江市南部,有一个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这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从前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和原来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逐渐离去。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活力共青

共青城位于江西省北部、昌九工业走廊中段,距南昌、九江均为5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10万。共青城前身是1955年上海青年志愿者创建的共青社。共青城位于江西省北部、昌九工业走廊中段,距南昌、九江均为5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10万。共青城前身是1955年上海青年志愿者创建的共青社。

渊明故里

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仍的东晋末年,41岁时,在彭泽令任上,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返里,躬耕田园,直至去世。陶渊明历来被文学史家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杰出的田园诗人”。诗人的故里位于避暑胜地庐山的南麓栗里村。《归园田居》是他归隐后第二年所写的代表作,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抛弃恶浊的仕宦生活,投身乡里大自然怀抱的那种喜出望外、怡然自得的心情。目前,我市星子、九江等县有诸多陶渊明文化遗存旧址,如星子县境风传有玉京山,据《庐山志》记载,星子县城西2.5公里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所,是陶渊明的第一故里,他在这里曾写出《归去来兮辞》、《饮酒》等名篇佳作;九江县对陶渊明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陶渊明纪念馆,是陶渊明文化研究和对外交流的基地。

洗耳飞泉

白诗《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云:“何以洗我耳?屋头落飞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此景典出“许由洗耳”,是白居易隐逸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唐时隐逸成为风尚,许多文人造园隐居,促进了中国园林的发展。白居易把作为文人的性格禀赋与造园理水的技法相结合,创造了“洗耳飞泉”之景,在文人园林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清泉绕舍

堂东瀑布之水,汇而成溪,绕舍而行,形成“清泉绕舍”之景。白诗《别草堂三绝句》云:“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这种“流水周于舍下”的设计曲折有致,显示出清源脉脉,疏水无尽的美感,它完成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山水的完美结合,体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特点。白居易最爱此景,写诗云“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绕阶流。”

方塘幽趣

白诗云“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白居易在该诗题记中说:“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该池承绕舍之水,完成了草堂水景系统,与一、二景共同组成了白居易庐山草堂作为山水园林的骨架。

石涧长松

一条小溪去草堂西南仅百米,落差大处,白居易名曰“石涧”,今人称为“桃花溪”。《草堂记》载:“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衫,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魏晋以来,文人诗画多用林木花卉比喻君子之德,白居易珍爱松树,曾亲自栽种,松树的虬枝古干,身居涧底而坚贞挺拔,正是白居易品格的最好象征。

日晒红纱

此景出自草堂东面的山枇杷林。白诗《山枇杷》云:“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树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日晒红纱”视觉之美在白居易草堂园林中独树一帜。

药圃茶园

草堂往西南里许,有平地数顷,今为茶园,白诗中“药圃茶园”当属此处。草堂初成,白居易题诗东壁云:“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此时白居易虽有官俸养身,然而宦海凶险沉浮无定,白居易拓荒或购买这块地留作产业,为“终老于斯”作好了物质准备。

山僧清影

白居易一生与佛教渊源颇深,庐山草堂的选址与山北佛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联。草堂紧邻遗爱寺,东西林寺亦举目可望。草堂南门铺白石为出入道与数百米之外的慧远路相接。慧远路相传为慧远大师修建,是东林寺通往庐山山顶大林寺最近的通道,当年僧俗来往频繁。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中道:“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此景画意高致,可入妙品,体现出白居易草堂选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并重的思想。

东岩吟诗

白诗《山中独吟》云:“自为江上客,半载山中住。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草堂往东,山势起伏增大,崖壑间岩路通幽,人迹少至,白居易时常到此吟咏新诗。

拨帘看雪

把自然风景和人工物象协调融糅,诗情画意奔涌而出,让此景成为白居易庐山草堂园林之经典。

三然书堂

草堂作为园林建筑主体,呈现出素朴简约之美。“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书堂是白居易读书的房间,布局陈设蕴清含素,“堂中设木塌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体现出白居易崇尚简朴的文人情怀。《草堂记》云“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书堂名冠“三然”取意于此。“颓然”即疏慢不拘礼法,“嗒然”取嗒然若失之意。是颓然吗?是嗒然吗?白居易自我否认了这两种感受,结果却是“不知其然而然”,此时的白居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恐怕就是陶渊明当年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吧。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