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亮点
-
滕阁秋风(滕王阁)
|
军旗朝晖(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
云谱丹青(八大山人纪念馆)
|
金塔镇宝(绳金塔)
|
梅岭奇秀(梅岭)
|
青湖春色(青山湖风景区)
|
象湖仙踪(象湖公园)
|
滨江飞虹(八一大桥)
|
都市候鸟(天香园)
|
古村寻幽(千年古村群游览区)
|
滕阁秋风(滕王阁)
|
徐亭烟柳
|
南浦飞云
|
章江晓渡
|
龙沙夕照
|
洪崖丹井
|
西山积翠
|
苏圃春蔬
|
东湖夜月
|
铁柱仙踪
滕阁秋风(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真可谓序以阁流芳,阁因序传名。
军旗朝晖(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是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1927年8月1日,这里成为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指挥中心。主要是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塔、朱德军官教育团、贺龙指挥部等军事旧址群构成。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中山路中段380号,属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原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这里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云谱丹青(八大山人纪念馆)
位于南昌南郊8公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明清制式,四合院布局,院内古树参天,建筑与园林透着野逸苍莽,是一处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八大山人纪念馆是——纪念性博物馆,纪念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大画家——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享年80岁,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世居南昌。他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擅长水墨大写意。甲申之变(1644),明灭清立,他由赫赫皇族沦为逃避杀身之祸的遗民,先是躲进深山老林,后剃发为僧,皈依佛门,50多岁还俗。他一生隐于书画,并将儒、释、道思想融于其书画艺术当中,集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以其奇情逸韵,拔立尘表的手笔屹立于艺术之林,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0月,当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成立她的前身是青云谱道院,1962年获郭沫若题写馆标“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1966年“文件大革命”开始,纪念馆被损严重,1980年7月1日,重新以“八大山人纪念馆”一名正式开馆,著名画家刘海粟为该馆题写了“八大山人纪念馆”横匾。 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远,宁静、纯洁、超凡脱俗,浑然天成,且笔简意赅,一气呵成,姿态非凡。他的画中常常只有一枝花、一只鸟、一拳石、一尾鱼,简洁凝炼,留出许多空白,使其余意丰富,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 八大山人的书法成就很高,他彻底摒弃了一切世俗功利观,而进入忘我之境,他的字气舒神敛,平淡天真,自成一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纪念馆现存的八大山人的代表作有《双鹰图》、《荷花图》、《松鹤图》、《山水图》、《果熟来禽图》、《游鱼图》和《七绝草书法轴》等。八大山人为清初画坛革新派“四大画僧”之一,其人品,画品启迪着三百年来画坛上“扬州八怪”,昊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画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金塔镇宝(绳金塔)
绳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07)。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古剑3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外绕金绳4匝,还有舍利子300粒,绳金塔因之而得名。
绳金塔顶为铜制镇火鼎,传说能镇火禳灾。《绳金塔铭》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而豫章民谣则云“滕断葫芦剪,塔圯豫章城”。绳金塔历经兴毁。据记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塔圯,五十二年(1713)重建,塔身八面七层,高达49.78米,至今约270年,其后,乾隆四年(1739)、二十年(1755),道光二年(1822),同治七年(1868)多次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木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彻塔体及葫芦塔刹。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绳金塔。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2000年6月,市委、市政府从文物保护、旧城改造、创建国家旅游城市三方面出发,决定对绳金塔进行维修和周边改造,并于同年12月将南昌现代科技、文化、经济发展成果封存于地宫。现存绳金塔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七层八面(明七暗八),青砖砌筑,平面为内正外八边形,每层均设有四面真门洞、四面假门洞,真假门洞上下错开,各层门洞形式分别为:月亮门、如意门、火焰门,不尽相同。绳金塔景区以塔为中心,南面为塔下寺,现名千佛寺,陈列有地宫和塔刹出土文物;东面仿古戏台,现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南面园林为“明江园”,以纪念建筑大师雷发达东北面建“文庙”,祭祀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澹台灭明;江西北面建一组居民,用以举办南昌民俗陈列,南面建丰收园,东面为耕作园。
梅岭奇秀(梅岭)
位于南昌市西北部的湾里区,距市区中心约15公里。梅岭古称飞鸿山,相传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此修道,后人筑梅仙坛于岭上,故改称梅岭。主峰洗药湖海拔841米,共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个,岩洞、奇石、泉瀑、幽谷、云海佛光、古树名木,处处皆景,融雄、秀、奇、幽于一体,使之成为南昌市郊自然风光最胜之处。梅岭森林素有“小庐山”之称。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
自古以来,“洪崖丹井、西山积翠、神龙飞瀑、雄狮吼天、铜源六群”(瀑布群、梯田群、水碓群、古墓群、俏石群、鹭鸟群)就是文人骚客争相题咏的著名景观。历代名人游览梅岭留下的名诗佳作近700余篇,摩崖石刻数十处,此外,文明遐迩的翠岩禅寺、天宁古寺、紫阳宫等千年古刹,更显示出她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梅岭宝贵的文化遗产。亦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梅岭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洪崖丹井、洗药湖、铜源峡、狮子峰、天宁古寺、神龙潭瀑布、翠崖禅寺、紫阳宫、浑圆山庄、林彪别墅、皇姑墓、妙济桥以及洪崖书画院等。
青湖春色(青山湖风景区)
青山湖风景区是解放后,特别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综合治理青山湖所辟的新型园林。它位于城区东北隅,与赣江相依,建有湖滨、相思林、燕鸣岛三个公园,1985年按青山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开始了全面建设。青山湖风景区建设分为两大部分:西南部主要是游乐点,已建有游乐场、技艺场、游泳场、竞舟区、江西少儿活动中心。已设立的游艺项目有天外旋风、双人飞天、浪荡飞舟、空中转椅、高架脚踏览车及游船、摩托快艇等。西部湖堤绿树环绕,湖心岛上花木扶疏,水面快艇飞驶,飞禽翔舞,水中鱼儿嬉游,是一个游艺、体育、林园、水中养殖紧密结合的现代型游乐场所。东北部辟有:综合园林建筑的青山园供人们观鱼、钓鱼的渔趣园;供人们观赏花卉造型的盆景园;观赏候鸟的观鸟园;西南隅已有的工人疗养院,环境优雅,花木茂盛,附近设有春来茶馆,并建有高达10米的群雁雕塑,即青山湖风景中的“雁鸣秋水”一景。东南角的江西水上运动学校,已成为江西滑水、赛艇、舢板等水上运动的教练中心,在湖中已开辟了13条国际标准竞赛道线,已进行了多次全国性水上皮划艇比赛。现青山湖风景区集古、雅、奇、幽为一体,渗多种功能于一园。
象湖仙踪(象湖公园)
象湖,坐落在南昌市西南角,呈楔形状,北起将军闸,南至外环线,东邻沿江南路,西倚象西堤,现已形成了环湖一条路,湖心一座岛,湖中两条堤,东北一广场,西南一组古建筑群,北线七处景的基本格局,风景区又相得益彰地与滕王阁、绳金塔、八大山人景点串为一线,成为镶嵌在南昌城市的四颗明珠。湖心一座岛,面积28余亩,是红尘闹市中心一方净土,苏式仿古建筑烟雨杏花楼将建于此,她碧瓦丹柱,斗拱重檐,绣房绮窗,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聚集地。晴日楼映水中,波光粼粼,雨时烟雨朦胧,令人神往。湖中两条堤,长堤与断堤颇似杭州的苏堤与断桥。堤上建有单孔、三孔与七孔三座石拱桥,分别为仰贤桥、思贤桥与栖贤桥,玉石桥栏上题绘并雕刻与赣有关的历代名人的生平简介与画像。东北一广场是沿江南大道与迎宾大道交汇处的三角地带,起名为灌婴广场,并以古城楼为背景,灌婴将军的塑像将坐落于此,她将再现南昌首开筑城先河的灌婴将军为筑城而苦思冥想,呕心沥血及众将士、工匠、劳役挥汗如雨的壮阔场景。西南一组古建筑群,气势雄伟,古朴典雅,她便是人们久违多时并由城内翠花街移址象湖的万寿宫。旁有一塔,是为纪念旌阳县令、道教净明派创始人、治水英雄、江西地方保护神“福主”菩萨许逊而立,相传塔有镇水作用,取南昌繁荣昌盛、吉祥安康之意。北线七景依次为西园、草庐、仿生桥、望湖亭、碧潭、东园、将军渡(因西晋时大将军温峤在此登岸而得名)。沿东线小路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垂柳轻佛倒映于水中,模纹花坛映入眼帘,六片植物林争奇斗妍,犹如一幅自然风光的画面,令人留连忘返。景区内建有5个码头,供游客水上娱乐,泛舟湖中,使游客倍感景在水中摇,水在景中流,人在画中游,别具一番洞天。象湖景区通过点、线、面、带的精心构造,加之湖面波光碧影,堤上杨柳依依,与高阁、幽林、古城墙、荷花塘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从而形成了极具江南水乡意境的景观线。
滨江飞虹(八一大桥)
八一大桥前身“中正桥”,始建于1934年。解放前因战争破坏严重,解放后几次修复,1955年对大桥进行改建,更名为八一大桥。现在的新八一大桥是江西省境内第一座最大的斜拉式铁索桥,桥名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不仅是一座宏伟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也是南昌一大景观。该大桥桥型与城市环境协调,大桥外型雄伟壮观,巍巍的高塔与两岸高楼对应。纵横设计采用竖曲线,如长虹卧波,具有曲线美,南引桥三层,全互通立交,喇叭型,气势宏大;引桥形成的四个圆圆像飞舞,圈内矗立着体现江西历史文化的浔阳楼、郁孤台、牡丹亭、龙珠阁四个楼台亭阁。南岸桥头石雕黑白双猫,寓意深刻。北岸桥头铸铜双狮,威武雄壮。整座大桥挺拔雄伟,气势恢宏,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一江两岸旖旎风光连成一体,交相辉映,形成南昌一道新的旅游风景线。
都市候鸟(天香园)
天香园又称盆景之国。位于青山湖大道南端东侧。这里鸟类密度之大、之美,堪称世界城市第一。孔雀园中数百羽自然放养的斑斓孔雀争奇斗艳;几十只高过两米的非洲巨型驼鸟落户园内,可供小孩子骑玩,游人观赏。树龄均在100—900年间的森林古树。余苑是天香园的园中之园。苑内有点睛之作的飞瀑,高12米,宽70米,是省内目前最大的人工瀑布景观。余苑以瀑为屏、东居佛、西筑亭。佛为六吨重的笑面迎客佛,亭为天地双亭,两亭比肩而立,亭角相携,寓意:天地和谐,风调雨顺。明清楼是一座仿明清风格的二层小楼,专侍宾朋贵友宴饮。明清楼内镇楼之宝为木雕九龙壁屏风:高2.6米,宽6米;九龙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用材为红木极品黑檀,由十几位名家艺人花了半年时间雕刻而成,价值百分之巨。天香茶艺馆,白墙黑瓦,馆的匾额是由著名书画家李延声大师所题。馆内桌、椅均用古树木桩,经工艺加工而成。茶台上方供奉木雕茶圣陆羽座像。窗外,斑竹疏影,随风摇曳。此地,此景品茶,别具情致。
古村寻幽(千年古村群游览区)
位于南昌市所辖安义县南面约十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江西安义游览区,由京台、罗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组成,三座古村落成鼎足之势,村间有长寿大道、祈福古道和丰禄大道(简称"福、禄、寿"三星"道"相连通,各自相距仅一里之遥。三大村落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古村内有古戏台、寺庙、祠堂、香火堂、祖宗堂十余处,还有保存完好的石牌坊、石槽、石井、古石板路、古街、古巷道、古商铺、古闺秀楼、百花百福图、世大夫第宅院、四十八天井豪宅、千年古樟以及400多年前形成的极为科学的排污、排灌工程等等,渗透着浓郁的赣商文化气息,以及炎黄子孙的孝德观和桑梓情怀。
滕阁秋风(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真可谓序以阁流芳,阁因序传名。
徐亭烟柳
孺子亭,是为纪念东汉末年的名士徐孺子而建的。孺子亭位于南昌市内西湖之畔,原为东汉"南州"(泛指南方)"高士"徐稚垂钓处。南唐于此筑高土台。明朝初年,太守许方在此立高士祠。嘉靖年间,知府户迁选于湖边垒石环护亭基。1930年重修,立有孺子亭位于南昌市内西湖之畔,原为东汉"南州"(泛指南方)"高士"徐稚垂钓处。南唐于此筑高土台。明朝初年,太守许方在此立高士祠。嘉靖年间,知府户迁选于湖边垒石环护亭基。1930年重修,立有孺子亭位于南昌市内西湖之畔,原为东汉"南州"(泛指南方)"高士"徐稚垂钓处。南唐于此筑高土台。明朝初年,太守许方在此立高士祠。嘉靖年间,知府户迁选于湖边垒石环护亭基。1930年重修,立有亭碑。孺子亭因纪念徐孺子而得名。徐孺子姓徐名稚,字孺子(公元97—168年),古代豫章南昌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一生博学多识而淡泊名利、不离劳作,被人们千秋传颂为“人杰地灵之典范”。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别人不能享用。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子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
南浦飞云
南浦园位于市区沿江大道,滕王阁以南,抚河桥头,呈带状,南北走向。此园以绿化为主,中心部位的“南浦亭”奠基待建,南浦亭为南昌一名迹,《滕王阁序》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的名句,明代诗人将“南浦飞云”咏为“南昌八景之一”。南浦飞云,顾名思义,指的是江畔沙浦风起云飞的美景.不过,古人指的是抚河桥畔南浦园一带的风光,古时为南浦驿,有南浦亭.南浦最初建亭,唐时为 驿馆----南浦驿。就是官办的送往迎来之所。在唐代已蔚为一景,王勃《腾王阁》诗句就是证明。这里是豫章古城游览胜地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人称“王荆公(按:王安石曾封为荆国公)行文,落笔便古”,其诗词也很好。他写过一首《南浦》七绝,诗曰南浦东岗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唐诗人王勃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的名句。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过《南浦别》,宋代诗人临川王安石在洪州留有《南浦》诗。宋代诗人吉水杨万里回故乡途径南昌,作《自金陵归发南浦亭黄家渡》。都对南甫飞云有所赞美。
章江晓渡
章江,也就是赣江。晓渡,清晨过渡之谓也。1927年以前,南昌有城墙,有七座城门,其中三座城门(即章江、广润、惠民三门)外,均有渡口,而以章江门外的为最。广润、惠民二门外的渡口为抚河支流汇入赣江处的渡口。“章江晓渡”一景,指的是章江渡口。据传,章江渡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或许还要早一些。一一带由于抚河的汇入,赣江水面更为开阔,水流较缓,往来安全,距城内的衙署又最近,故在封建时这里辟为接官送府的码头。官渡民渡,熙来攘往,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卷。每当晨曦初露,浩浩江水波光粼粼,帆影参差。沿江一带,名迹甚多,有江南名楼滕王阁,有南浦亭,以前还有章贡读书楼、涵虚阁等。对岸为沙井,远处有绵延起伏的西山。“湛江晓渡”、“滕阁秋风”、“南浦飞云”、“龙沙夕照”诸景相连,又遥队“西山远翠”一景,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长卷。章江晓渡是清晨之景,古时争渡的情景已看不到了,唯有南昌港依然繁忙,上赣州、下鄱阳湖的船只在此停泊。如今,取代了舟渡的大桥却另有一种景象,尤其是在夏夜,桥上华灯齐放,宛如眼长串的明珠,与城区辉煌的灯火相互辉映,恰似天上银河落人间。炎夏南昌素有火炉之称,而赣江边则比较凉快,市民们往往到八一大桥上追凉,凭栏远眺,江风送爽,别有一番情趣。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先生来昌观看赣江风光,曾兴致勃勃的赋诗,吟哦到:“八一大桥八一路,东风万里赣江边。”一时传为佳话。关于章江,古文献的记载非常多,特别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描述得非常详细。章江渡口的传说故事也很多,如《吴猛划江》、《船工胡曹赞智杀洋教士》、《娄妃投江》、《朱元璋渡江登城》等等。
龙沙夕照
龙沙,也称为龙沙岗,位于南昌老城区西北约三里的赣江之滨,现下沙窝沿江处,江畔是一片晶莹的白沙滩。郦道元〈水经注〉载道:“赣水,又北迳龙沙西,沙甚洁白,旧俗九月九升高处也。”宋代学者乐史〈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说:昔时该地“洲北七里一带,江沙甚百而高峻,左右居人时见龙迹”。相传还有一则降龙传说,晋时,豫章有一范姓太守礼贤士下、知人善任,他听说郭璞(传说为许真君的好友)通晓天文地理、安墓卜宅、身藏法术,便登门拜访。二人一见如故,范太守问:“怎么才能使豫章人杰地灵?”郭璞说:“豫章只有六道城门,要是再增加两道城门,就可以八面玲珑、人才辈出了。”范太守认为多开城门打仗时不利于防守。郭璞就答应在豫章的八道城门都派一条龙镇守。新城门建成后,郭璞果然遣来了龙镇守,但负责北门的沙龙却因路上贪玩,没有按时到位。为惩罚沙龙,郭璞用降龙杖痛打沙龙并降伏于此。此后沙龙虽身在北门,却或翻身摆尾或逶迤不动,让整个沙滩变幻莫测、形态万千。这样一来反倒喜人,人们便把这里叫做“龙沙”。现如今,已辟为游泳场,每到夏日,男男女女游泳的人非常多,有如蛟龙戏水。当太阳西沉、晚霞满天,水中的倒影则尤为光滟动人。
洪崖丹井
洪崖丹井位于南昌西郊湾里区的梅岭风景区之中,是“豫章十景”之一。据史书记载,黄帝乐臣伶伦曾遵帝命创制音律。传说伶伦自受黄帝之命,一路寻来,渐渐来到梅岭的洪崖山脚下。正当他靠着一根竹子坐下来歇息时,耳边传来一阵悦耳动听的声音。伶伦很好奇,寻着那声音过去,只见不远处一位老翁正吹着一支两头空空的小竹竿。伶伦向老翁讨要来,也试着放在唇边吹出,想不到那空气和竹子相撞的声音,空灵而辉煌,让人沉醉。这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乐声吗?经过多次的摸索,伶伦通过改变竹管的长短创制了能够稳定音准高低的音律。洪崖丹井旁还矗立着一座后人建造的乐祖塑像,描绘的是伶伦手托排箫,面朝苍天的景象,似乎是正向上天祈求灵感。洪崖景区内崖壁陡峭,一条山涧自北面的乌晶山蜿蜒下注,有如“游龙吐水”,又若“白练拖玉”。每逢春夏之交,暴雨过后,山涧水涨,那水流便形成飞鸣而下的大瀑布,非常壮观。涧泉流到“洪崖”之处,汇成渊潭,即为洪崖丹井所在。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洪崖丹井特有的地下水流和通道,井水深不可测,长年不干涸。传说洪崖丹井是四两丝钱打不到底,下通赣江东海。是南昌最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历史上众多名人都曾来此游洪崖,观瀑布。晋朝文学家郭璞在他的《游仙诗》中就用了“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的典故,可见洪崖成名之早。唐朝茶圣陆羽,将洪崖瀑布泉水品为“天下第八泉”。唐朝著名诗人张九龄则在游历洪崖后叹道:“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范成大、欧阳修、岳飞、汤显祖等名人也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近旁有翠壁丹崖、仙乐溪、乐神宫等景点。明朝大学士张位游洪崖后曾击石成吟:“逢泉皆可坐,击石自成吟。处处藤萝好,重重紫翠深。人稀莺啭谷,院静鹤盘林。何福生居此,桃园莫更寻。”的确,钟灵毓秀的洪崖丹井因乐祖而有了音乐,因音乐而有了灵魂。
西山积翠
南昌西郊的西山,位于赣江西侧,此山古称厌原山、散原山,晋代始称西山。西山横卧鄱湖之滨,周回三百多里,主峰海拔841米,地跨新建、安义 、湾里等县区,是南昌市西面的天然屏障。西山,山势险峻,风岭怪石峥嵘,山间流水潺潺,四时葱茏,修竹茂林,鸟鸣山幽,风景非常秀丽,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所以人们常称之为“小庐山”。初唐诗人王勃有“珠帘暮卷西山雨”的咏叹;每逢雨后,腾王阁上凭栏,远眺西山,苍翠欲滴,景色如洗,为“豫章十景”之一,冠以“西山积翠”之名。
南昌人往往会将“西山”与“梅岭”混称,梅岭乃位于西山中段的一座岭,因汉代南昌尉梅福而得名。自汉、晋至明、清的一千九百年间,便以其幽僻的环境和绮丽之景色,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宗教人士与文人学者,是历代失意政客隐居之地,许多文人学者也为之盘桓。道、佛两家,更是在此相争建宫立寺,故此山中观、寺遍布,最著名的有“玉隆万寿宫”、“梦山石室”、“紫阳宫”等数十处。
“西山积翠”一景可谓种灵秀,其中许多旅游者探胜的好去处,如:萧凤引风台、罗汉坛、葛仙坛、紫阳宫、梦山石室、玉隆万寿宫、天宁寺、洗药湖、明宁王墓、皇姑陵、吴王濞造钱洞、中日友好林、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等等。自晋代以来,谢庄、薛道衡、王勃、张九龄、施肩吾、杜牧、陆游、朱熹、汤显祖、陈弘绪等等,许多名士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篇。下录明代《西山积翠》诗一首,诗云:
城外青山爽气浮, 重峦叠嶂拥南州。
四时秀色含云雾, 万壑寒光逼斗牛。
野树迥连空翠合, 涧泉长绕画屏流。
由来此地多仙境, 那得飚连汗漫游。
苏圃春蔬
东湖波间,百花洲畔,浓柳疏竹掩映的小洲便是“苏圃春蔬”。此处亭台巧致,曲径通幽。朝辉夕晕之时,波光倒影,迷离潋滟,疏风淡月之中,轻歌互答,笑语融融。凡来南昌游历之人,都以先游“苏公圃”为快事。
“苏公圃”是宋代名士苏云卿隐居之所。苏云卿是四川广汉人,当时,国事日非,苏云卿虽有管仲、乐毅之才,终觉“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无能为力。于是在湖中小洲上隐居下来,蓬门瓦顶,种蔬菜、织草鞋,自食其力,与人与世无争。据传,他少时的好友张浚当上宰相后,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友人在南昌东湖畔隐居,便屡次派人赠金致聘,请他出仕,但苏云卿终不入宦海。后来他为了避免官员的纠缠,竟逃离而去,不知所踪。后人赞赏他的高洁,将他与徐孺子并提。还在他隐居的地方建了“苏公祠”来祀奉他,人们也就习惯称水中小洲为“苏圃”,古时苏圃湖水环萦,坐船方可登临。清初,江西巡抚海成为了便于登洲游观,修筑了一道长堤,俗称“苏堤”。1929年,南昌人又垒石护堤,堤中架一小桥,堤边种植杨柳。
苏圃内碧水环绕,绿树成荫,叠石如山,桥亭翼然,自古至今都是豫章览胜之地。历代颂美之辞颇多,清代熊洪《苏圃春蔬》有诗云:
学圃前贤事,因君圃得名。
一锄烟雨适,双履水云轻。
宋代园林梦,张书天上情
东湖夜月
东湖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面约13公顷。自唐以来,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历史上的东湖书院、东湖书画会、南昌行营都设在这里。自唐代以来,名人学士吟诵东湖的作品甚多。如李绅、杜牧、黄庭坚、辛弃疾、欧阳修、文天祥等古代名人,都留下过赞颂南昌东湖的诗文。南北朝雷次宗曾在《豫章记》文中记述:“东湖,郡城东,周回十里,与江通。”唐代观察使韦丹曾组织民工在南昌东湖中筑堤栽柳,时称韦公堤,又名万柳堤。那时的百花洲,即南昌东湖畔之洲,是因为洲上遍长奇花异草而得名。唐代洲上百花争妍,东湖水光潋滟、荷花满湖,堤上万柳成行,美不胜收。唐诗人李绅曾写诗赞道:“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摧。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人欧阳修曾写过一首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宋代词人向子堙在其《蝶恋花》词中,也有“百花洲老桂盛开”之句。到宋明代,东湖百花洲更名扬天下。那时洲上楼阁亭台有十多处,湖光洲景美如画。宋代隐士苏云卿曾在百花东洲灌园植蔬,后人称这里为苏翁圃。著名的豫章十景,便有二景即“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在百花洲。每当夜幕低垂,星月交辉之际,“东湖夜月”的清姿秀色,更是撩人心魄。历代无数名人高士,曾为它的清姿秀色所倾倒,就连词风豪放的辛弃疾,也常在此留连小憩,寻觅诗情,每每柳外寻春、花边得句,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词章。唐代翰林学士、右拾遗李绅作《东湖》诗,曰:“菱歌罢唱鷁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载,月升湖南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药)摧。浦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
铁柱仙踪
说道“铁柱仙踪”这一景,得先来讲讲万寿宫。万寿宫,在南昌有两座:一座在市内翠花街,另一座在南昌市区以西约三十公里处的逍遥山.前者叫南昌万寿宫、铁柱万寿宫;后者叫西山万寿宫,玉隆万寿宫.南昌市内的已不复存在,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四旧"给破坏了。坐落在逍遥山的玉隆万寿宫,至今仍香火不断,游人香客不断."铁柱仙踪"指的应是铁柱万寿宫,因不复存在,所以只有着重说说玉隆万寿宫这一"仙踪"了。说到万寿宫,必然要联系到许真君,因为万寿宫就是为了真君而兴建的.许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因曾任蜀郡旌阳令,所以又称其为旌阳先生。传说许真君于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升天为仙,时136岁.他升仙后,为了纪念他,在南昌铁柱井畔立"许旌阳祠",后扩建为"铁柱万寿宫";在新建镇龙井畔立祠建观,后扩建为"玉隆万寿宫".至尽在玉隆万寿宫中,还有许逊手植柏、炼丹井、镇龙井。自东晋以来,历代题写铁柱仙踪的诗文甚多,诸如孟浩然、范成大、陆游、王安石等都有留题.宫内还存有一快清乾隆四年(1739)江西巡抚写的"不朽仙踪"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