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宿迁市,是江苏省北部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迁是中国酒都,洋河、双沟两大名酒出产于此,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的称号;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三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泗洪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以意杨为主的泗阳县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沭阳县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花卉苗木品种繁多,争奇斗艳;同时还是著名的“蚕茧之乡”;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宿迁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
宿迁市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项王故里”之称;还出过南宋抗金英雄刘世勋,晚清民族英雄杨泪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等著名历史人物;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宿迁又一宝藏,著名的宿迁旅游景点包括:乾隆行宫、古黄河森林公园、骆马湖、洋河酒厂工业园、项王故里、宿北大战纪念馆、嶂山森林公园、苏北花卉示范园、虞姬公园、梵音寺、烈士陵园、龙王庙行宫等。
宿迁素有“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的美誉。
语言
宿迁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区域内包含两种方言语系:中原官话徐淮片、江淮官话;
1、中原官话徐淮片
徐淮方言,即中原官话徐淮片,是江苏北部徐州、宿迁一带以及安徽淮北一带的方言。宿迁话具有中原官话的主要特点,中原官话在语音上与普通话颇为接近,大部分操中原官话的人可以与说普通话的人自由通话。
2、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南方官话,属于官话方言中的一支。
江淮官话主体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中部的江淮地区,仅次于官话、吴语。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音,现在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江淮官话保留了其他“官话”里面都已经消亡的“入声”,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
历史文化
宿迁,原名宿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设宿迁,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神话传说
宿迁的由来
传说中的宿迁城,是一夜迁移过来的,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数百年前的一天晚上,县老爷独自一人在书房内看书,忽然屋外起风了。不一会,走进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全身穿着黑色的衣裳,就连头巾和鞋子都是黑色的。他走进书房,与县老爷简单寒暄几句后,分宾主落座。坐定后二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谈起来。真是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中,已到凌晨4点左右。书生说:“天快亮了,我要回家了。”说完,便起身告辞。一阵风后,县老爷这才想起:此人姓啥名谁,家住何处呢?算啦!以后遇见再问吧,便去睡觉。
一晃数日过去了,这天晚饭后,县老爷正在书房里看书,房外突然刮起一阵风,数日前的那位书生又来了,落座后便又叙谈起来,畅所欲言,谈古论今,聊得十分开心,佛晓前便又起身随风离去。客人走后,县老爷自问:怎么又忘记问他是哪的人了,此人定有来头,下次一定要记住,先问问他!又过数日,掌灯之后,风过客至。此番见面,县老爷便先问道:“公子贵姓,府在何处?”书生答道:“我姓牛,家离这不远,就在南边水汪底。县尊大人今晚既然问得小生下落,晚生也就将一个天机告诉与您,上两次欲言未出,但事不过三,经慎重考虑,此次特来说明。”县老爷忙问:“什么天机?”书生言道:“全城百姓将有灭顶之灾,年后正月十六日晚饭后,您要带领全城百姓向北走,往高处走,走到马陵山麓即可,一定要照办!”说罢,便转身就走。)
此后,书生就再也没有来过。光阴似箭,转眼新年正月十六日快到了。县老爷下令,提前三天贴出告示,并安排衙役鸣锣、到所有街巷呼喊:“县大老爷有令,正月十六晚饭后,全城百姓,无一例外,跟随大老爷往北走,有重要事情,任何人不得借故不去,否则,缉拿归案。”正月十六日晚上,全城百姓,成群结队,在县老爷带领下,向北进发。当大队人马接近高地时,走在队尾的人们,就大声叫起来:“不好啦,黄河决口啦,大水冲进城内了!”县老爷传令:火速向马陵山方向跑!等大家都跑到高处后,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三五成群依偎在一起,半醒半睡。
后半夜,县老爷在梦中又见到那书生。他说:“就在这儿重建一座新城吧,老城已被黄河水整个淹没了,反正你们也回不去了。还有件重要事顺便预告你,再向北,三台山麓还有一城之地,不过这与你无关了,那是数百年以后的事,这里房子盖满了,可以去那里去盖,地势比这里还要高,这是后人们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