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地处江苏省中部,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并具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也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具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扬州城,是江泽民总书记的故乡,也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中国最著名的湖上园林,“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湖区胜境的瘦西湖、“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千年古刹大明寺、还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才辈出,历代文人白居易、杜牧、苏轼、欧阳修等都曾在此寓居或者当官;鉴真、秦少游、江泽民、汪曾祺等都是扬州人。扬州历史上也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地方戏剧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音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繁盛于清代。它们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众多小吃也极负盛名,历史上有“吃在扬州”的美誉。而其中三头宴和红楼宴、全藕宴一起被称为扬州菜肴三绝。
扬州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令人垂涎的美食,多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语言
扬州话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方言学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及毗邻的扬州话双桥、城东等乡村的方言,扬州四乡又称其为“街上话”。扬州话存在内部差异,以扬州市区(老城区)方言为标准。古全浊声母在扬州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以及普通话一致。普通话的z、c、s和zh、ch、sh,扬州话里是不分的,但是仪征北部、天长南部以及邗江某些地方依然保持了平翘舌音的对立区别。
扬州话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宗教信仰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扬州宗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道教早在两汉时期就出现在扬州,一直到清代才走向衰微,较出名的宫观有琼花观、武当行宫、仙女庙、槐古道院等。
佛教在东汉初期传入扬州,隋唐和清代最为兴盛。清代扬州有记载的寺庙就有400余处,以寺多、寺大、寺美闻名于世。著名寺庙有大明寺、高旻寺、天宁寺、重宁寺等。唐代,时为大明寺住持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弘法,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并把盛唐文化传到日本,影响十分深远。清末,江北刻经处所刻经书声誉远及东南亚各国,时称“扬州刻本”。每年的观音山香会,香客云集,盛况空前。
伊斯兰教在唐初传入扬州。南宋咸淳年间,穆罕默德16世裔孙普哈丁来扬传教,创建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仙鹤寺,归真后葬于古运河东岸,后人为他建造了普哈丁园,成为扬州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的见证。元代中期,天主教开始传入。清代在古运河西畔修建了哥特式的天主堂和圣母院。19世纪中叶,基督教各宗派相继传入扬州。市区萃园路礼拜堂是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基督教堂。
大明寺、高旻寺,被列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鉴真佛教学院是我国培养佛教国际交流人才的高等学府。旌忠寺、观音山禅寺、法海寺被列为江苏省佛教重点寺院。仪征东岳庙是我省最大的道教场所。普哈丁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鹤寺是全国模范清真寺。扬州天主教教务管理范围包括淮安、泰州、兴化、东台等地。全市批准开放的基督教场所数仅次于佛教,萃园路教堂是全省模范宗教活动场所
历史文化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现在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神话传说
据说琼花是古时闻美的花,真种失传。传说:古代有一仙女,道号蕃厘,来到扬州向凡人称说花木之异。百姓不信,她即取白玉一块,掘土埋下,马上长成一株仙树,高达一丈多,花洁白如玉,微风过外,香飘十里。仙女去后,人们特地为此花建造寺观,取名蕃厘观。因种玉得花,此花名琼花。据记载,此花只有扬州有。隋朝时,炀帝听说琼花盛名,专门修建大运河,乘龙舟到扬州赏花。一天,风和日丽,琼花盛开,芳香四溢。等到炀帝在宫女官员簇拥下前去赏花时,突然卷起一阵狂风,吹得人难于睁眼,风停以后,花坠芯落,地上一片雪白,树上不见一片琼花。隋炀帝大怒,命武士马上将琼花树砍去,隋炀帝死后第二年,琼花老根上又长新枝。后来有人将琼花从扬州移植到杭州,隔年它就憔悴无花,只得又将琼花送回扬州,以后又年年开花不败。传说中的琼花大如玉盘,香味令人陶醉,每隔一个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流光溢彩,赏心悦目。如今,扬州大明寺内平远楼前有一株大树,高丈余,枝叶繁茂,春天开花,花如白玉。
琼花为扬州市花,昆山三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