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风俗
服饰:
从朝鲜移居的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素服,故称“白衣民族”。清末民国初年,县境朝鲜族多居于山间僻地,穿着衣料主要为自织的麻布和土布。在明月沟、松江一带,富裕人家服饰多用机织棉布,有的用丝绸,且颜色不一。男装为上衣、裤子、外衣、鞋帽。上衣斜襟,无纽扣,以布带打结系之。裤裆较宽大,便于盘腿席坐,裤脚系布带;妇女为上衣、裤子、裙子、鞋及头巾。上衣短,在袖口、衣襟镶鲜艳的绸缎边,并用7种花色的绸做长飘带,裙子长而肥。头巾为半米见方的四角巾对折叠起,从前额至头后系上。草鞋、麻鞋较多,后来胶鞋开始流行,女胶鞋为头尖而突起的船型。男性老人戴笠或毡帽,壮年多戴毡帽,青年戴鸭舌帽,学生戴学生帽。东北沦陷时期,日寇不准朝鲜族穿民族服装,贫穷人家用麻布,“更生布”遮体御寒。解放后,朝鲜族服饰得到尊重和发展。每逢节日,朝鲜族都穿民族服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平时亦着民族服装,绚丽多彩。
饮食:
一般有家常便饭和节日或待客的特别饭菜。便饭主要是米饭、汤、咸菜和其它菜与粥。解放前米饭因地而异,山区农民以玉米、小米、大麦为主;河谷平原地区以大米、小米为主。汤为家常便饭必备,喜喝大酱素菜汤,酷暑喝凉汤。节日饮食主要有冷面、打糕、蒸糕、松扁等,汤有酱汤、肉汤等。朝鲜族喜欢吃狗肉,狗肉汤味美可口。各种泡菜,风味独特。
礼仪:
晚辈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平辈之间初见也使用敬语。吃饭时给老人和客人单摆桌,儿女或媳妇恭敬地端上饭菜。长辈举筷后,全家才能就餐。饮酒、吸烟时,长辈、晚辈不同席,无法回避晚辈需背席而饮。走路时,晚辈要礼貌地给老人让路。长辈给东西,晚辈必须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
礼仪:
晚辈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平辈之间初见也使用敬语。吃饭时给老人和客人单摆桌,儿女或媳妇恭敬地端上饭菜。长辈举筷后,全家才能就餐。饮酒、吸烟时,长辈、晚辈不同席,无法回避晚辈需背席而饮。走路时,晚辈要礼貌地给老人让路。长辈给东西,晚辈必须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
满足风俗
服饰:
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梳辫垂脑后。帽呈圆顶,无帽沿,顶上有璎珞。四季穿袍服,分单、夹、皮3种。还有对襟短褂叫“马褂儿”,不带袖子的叫“坎肩子”;妇女头顶盘髻,称“嫔髻”。佩耳环,穿旗袍。天足、着花鞋。
饮食:
多小米,喜粘食,过节吃“哎吉格勃”(饺子)。“涮羊肉”、“烤牛肉”、“火锅”等别具一格,独有风味。喜饮酒,一般各户均能自制米酒。男女大多吸烟,普遍使用烟袋。男子烟袋较短,别在腰间;妇女烟袋较长,拿在手中。解放后,年轻女子吸烟渐少。现饮食引入汉、朝鲜族菜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