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调兵山市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原名铁法市。相传北宋时期金国兀术曾在此调兵遣将,调兵山因而得名。宋徽宗、宋钦宗曾被囚禁在调兵山市锁龙沟村的一眼枯井里“坐井观天”,调兵山之名更是闻名遐迩。位于辽宁省北部,铁岭和法库之间,丘陵地带。调兵山所在地地质稳定,调兵山煤田区系华北陆台阴山陆隆带东段,受华夏系构造影响,所形成的断陷盆地,造就了调兵山市西高东低,呈倾斜状的地势,成低山丘陵、平原的地貌类型。辖区内的兀术城曾被辽宁省旅游局评为“四大辽金古建筑之一”。
语言
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是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绝大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东北官话可分为哈阜片、黑松片、吉沈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东北官话相当接近普通话。
历史文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法库门抚民厅,调兵山、大明等村镇划入法库厅管辖。全厅共分30个社。调兵山为安全社首村,辖17个村,大明安碑为安庆社首村,辖12个村。
宣统二年(1910)年法库厅改30个社为一城十乡,调兵山为东一乡,仍为乡会所在地,大明安碑村为东二乡,乡会所在地为柏家沟。
民国二年(1913年),根据当时政府统一规划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法库改厅为县。从此,调兵山和大明等地一直为法库县所辖。大青、晓明等地则始终为铁岭县的辖区。
1981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铁岭县、法库县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市,因该邻近铁岭市和法库县而得名铁法市。
1984年10月铁法市改为铁岭市铁法区。
1986年9月又恢复了市建制。
2002年建市20周年的铁法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调兵山市。
神话传说
大明镇关帝庙,建于1760年清乾隆年间,关帝庙坐北面南,气势非凡、飞砚斗供、雄伟壮观、阁内香雾缭绕、仙气荡魂,大门上方有一横扁书写“关帝庙”3个大字。院内神案上供奉着木质彩绘关公的神像,他长须飘逸、气宇轩昂、端坐太师椅、头戴武士冠、身穿重彩龙凤服、浓眉大眼,红光满面,神采奕奕。雕像高2.10米,宽0.84米。两眼放出的光芒似看透人间邪恶,周仓、关平手持月牙戟护立左右。四周殿内的墙壁均有反映关羽事迹的精美彩绘,主要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庙院内苍松翠柏成林,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庙内的多通石碑,记载着关帝庙的修建、扩建和维修经过,以及关羽的功绩。在后院,还供奉着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地神等众多神佛的塑像。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周围十乡八里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神、还愿的特别多,香火旺盛,热闹非凡,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关帝庙传统庙会更是远近闻名。关帝庙为调兵山最古老、也是规模最大的武圣祠堂。
相传早在公元1126年,金代元帅金兀术为扩张女真族在中原的势力,以调兵山为军事基地,在此演兵习武,为调兵山历史写下浓重的一笔。在调兵山市,人人都能讲上几段关于金兀术调兵遣将和宋徽宗坐井观天的故事,“金朝那点事儿”,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住太平山村、今年86岁的丁丙祥老人,从小受其父亲耳濡目染,对此故事深信不疑。多年来,他不仅将祖辈们亲传的民间故事讲出来,更归纳整理百余则,形成手抄本。在此基础上,调兵山文管部门进行了艺术加工,重新整理、编辑成《丁丙祥民间故事汇》,并于今年将丁丙祥定为调兵山民间故事的重点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