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 铁岭地图

铁岭概况

922

简介

图:简介

铁岭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聚集着有31个民族的城市。是一座有着较高文化品位并独具辽北风情魅力的旅游城市,被称为“北方水城”。是吉林、黑龙江两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铁岭也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被称为“辽北粮仓”。还有数不胜数的古今名人汇聚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誉冠中外的有明代守辽大将李成梁;“字震九州”的著名书法家、诗人魏燮均;清代指头画大师高其佩;中华摄影第一人任庆泰;颐和园设计者庆宽;浪迹天涯的诗人郑文焯;苏联红军第一任中国团团长、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任辅臣;还有现今妇孺皆知的笑星赵本山、潘长江;体坛名将孙福明、陈跃玲;“神州五号”飞船总设计师王永志等。

语言

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即东北话,是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东北官话相当接近普通话(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区别:过多的儿化音、北京话特有的方言词等等)。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历史文化

铁岭历史悠久,远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活动。有文字记载历史约4000年。
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开始有了国家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夏、商、西周时期,为肃﹙息﹚慎属地。
春秋战国时期境域南部属辽东郡,北部为东胡辖地。秦、两汉时期,境域大都属辽东郡。
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境域南部属玄菟郡,北部开原、昌图属扶余。
东晋时期境域属玄菟郡。南北朝时期,境域处于契丹领地。
隋朝时期,境域属高句丽辖地。唐朝时期境域南部属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属枯漠都督府,昌图曾归渤海鸭绿府、扶余府管辖,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即今铁岭城。

神话传说

鸳湖泛月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天,玉皇大帝到东海赴会去了,皇宫里就剩下金童和玉女。玉女对金童说:“你看人间多好,男婚女嫁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多有乐趣。”金童说:“男的还不如女的好,女的整天在家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那该多好。”玉女说:“那才不呢,我愿意做男的。”说着把金童的衣服也穿上了,帽子也戴上了。金童说“我到啥时候都愿意做女的,不做男的。”说着也穿起了玉女的衣裳。正在两人戏耍的时候,玉帝回来了。玉帝一看,说:“你俩有思凡之心,应当重办。”金童、玉女一听赶紧跪下,金童说:“玉帝在上,俺俩违犯天规,就成全成全,让我们到人间做一世夫妻吧。”玉帝说:“好,我让你们永不得团圆。”说完让黄巾力土把他们二人赶出天宫。再说人间有座龙首山,山东庄有个赵员外,两口子都五十多岁了也没有孩子。这一年老夫人突然怀孕了,十月后生下一个女孩。因为盼再生一个男孩,就给孩子取名带弟,把她打扮成小子样,还给她雇丁书童,不许说她是女孩。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山西庄老钱家生下一个男孩,怕他不好养活,就打扮成女孩,取名叫珍娘。两人长到十岁时,都在一家学堂里念书。两人坐一个座。珍娘想,我本来就是男的,他也是个小子,没啥关系。带弟也想,我本来就是女的,她也是女的,在一起没啥。他俩都这样想,就比别人亲密。 珍娘家穷,每天都是吃菜团。带弟家富,每天都带饺子馒头的。他俩常在一起吃,就像亲兄弟似的。念了三年书,谁也不知道谁的底细。珍娘15岁的时候,他爹死了,他得顶灵架丧,这一下就露馅了。这事让赵员外知道了,气得够呛,心想:明明是小子,你装成姑娘,你这不是欺负我家不养小子吗!就吩咐家丁,装成强盗,去把那小子打死。 这事偏偏让丫环知道了,赶紧跑到小姐房中说:“小姐,大事不好了。”小姐说:“有啥不好?”丫环就把怎么知道珍娘是男的和要打死他的事说了。小姐一听说:“我这有十两银子,你赶快送给他,告诉他,我非他不嫁。我这有一个龙头簪,还有一个凤头簪,你把凤头簪给他,到啥时候有这凤头簪他就是我的丈夫。” 丫环赶紧跑到山西庄,跟珍娘一说,珍娘吓得够呛,不知道该咋办。正好他舅舅在这儿帮他料理丧事,他妈说:“快和你舅舅走吧。” 珍娘和他舅舅走了。晚上赵家来人一看珍娘跑了,就把他妈一顿棒子打死了。珍娘在舅舅家呆了三年,他舅舅也死了。他回到老家一看老妈让人打死了,就想:带弟到底对我啥样,我得去看看。珍娘把自己打扮成货郎到了山东庄,丫环把珍娘领到屋里。珍娘问:“小姐买点针线吧。”带弟说:“自从珍娘走后,我再也没有做针线活的心了。”珍娘说:“那小姐买点花吧。”带弟说:“我将来兴许出家当尼姑呢,哪有心戴花。”珍娘说:“你要出家当尼姑,凤头簪不守孤单了吗?”带弟听这话一愣,一抬头,原来是珍娘,两人抱头痛哭。哭完了,两人一合计,得赶紧走。两人收拾收拾就从后门走了。 他俩刚走出后门,就让大脚媒婆看见了。这媒婆天天到赵家来给带弟保媒,可带弟就是不干。这回她赶紧告诉员外:“老爷,珍娘把你家姑娘给拐跑了。”员外一听,说:“好小子,我找还找不着你呢,你倒送上门来了。追!”马上派人去追。一帮家丁在鸳鸯湖边把他俩追上了,不由分说,如狼似虎地把珍娘抓住一下就扔到湖里了。带弟一看,微微一笑:“爹爹,这回好了!……珍娘,等等我!”说着一头就扎进湖里了。第二年,鸳鸯湖里的荷花有一棵一个枝上并开两朵,相依相挨,颜色洁白,人们就叫它并蒂莲,说它是带弟和珍娘的纯贞灵魂变化而成的。

乾隆与神树、逃鹿

传说乾隆皇帝来西丰围场,给西丰留下许多佳话。相传这一年深秋,天高气爽。乾隆皇帝带领太监和卫兵,一行人马在盛京将军等将官的护卫下,从威远堡门进围,御马腾蹄,未及中午,已达神树(今新立屯)。此时,皇帝已感疲乏,即传旨停驾。盛京将军一听,立时急得满头大汗。因为此处一片荒野,无遮无蔽,烈日当头,御驾何处可停?正焦急之时,忽见远处山下有树一株,高三四丈,枝叶繁茂,犹如凉亭。盛京将军大喜,将皇帝停跸树下。树荫广阔,凉风习习,乾隆躺下就酣然入睡了。时间流逝,日转影移,太监怕烈日晒着皇帝,便随日影轻移御榻,万分小心。乾隆一大觉醒来,感到身上轻松无比。此时,日虽偏西,但是乾隆仍在树荫之下,便不觉惊疑:“朕睡良久,日影何以未动?”他抬头一看,见身旁之树,冠大荫广,遮天蔽日,便颇有领悟似的赞道:“此乃神树也厂神树,由此得名。后来,神树附近有了住户,渐成村落,便以“神树”名之。今虽更名“立新”,但称此处为“神树”者仍大有人在。当天晚上,乾隆驻跸在今天的郜家店附近,因为这里是进围的第一个宿营地,乾隆便称此处为“头营”。从此,这里便称为“头营村”。 第二天早上,皇帝起驾继续向东进发。一路山青水秀,目不暇接。转过山弯,忽见一群梅花鹿在前边草甸子上。乾隆便在马上弯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一鹿中箭,群鹿随之逃去。乾隆拍马急迫,盛京将军和众卫兵紧随其后,追出二三里,来到一座苍山脚下(今西丰城北山麓),群鹿逃得无影无踪。乾隆又似有所悟:“此地逃鹿也。”从此,这里称为“逃鹿”,西丰县城也称为“逃鹿城”。有一天乾隆到围场打猎,好不容易射中一只梅花鹿,哪知那鹿在倒下之前把头上又大又肥的一对鹿茸向大树撞去。鹿死了,珍贵的鹿茸也撞坏了。乾隆一看后悔得不得了,问部下梅花鹿为啥在死之前撞坏鹿茸。手下兵丁找来一个看护围场的老猎手,他说这梅花鹿就像烈女保护贞操一样,它知道它头上的茸最珍贵,也就最注意保护它,平时千方百计不使它受到任何损伤。有生命危险时,它就先将茸撞坏再死去,人们想得到完整的鹿茸是很难的事。乾隆听了忙吩咐猎人去掏小鹿驯养,想多采好茸。猎人在西丰城东南元宝沟的一个石洞里;掏弄着了几只鹿崽儿。从那以后,人工驯养梅花鹿就在这里兴起了。

蓬渡风帆

相传以前马蓬沟渡口有个摆船的船棒子30来岁,长得贼眉鼠眼的,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这天来了一个过河的人,背着沉甸甸的包袱,上了他的船。这船棒子把船划到河中间时,趁那个人没防备,就把人家推到河里给淹死了。摆船的都会水呀,看那人彻底死了,就下水里把人家的包袱捞上来了。包袱里有不少银子,船棒子这下发了财,也就不再摆船了。再说那个淹死鬼儿天天晚上上岸来,找河西那个看山的把头喝酒。这老山把头胆儿大,天天供他酒喝。一晃儿过了三年。这天晚上淹死鬼儿跟山把头说:“大哥呀,明天我到日子了,不来陪你喝酒了,我得托生去了。” 山把头说:“不来不来吧,托生去吧厂淹死鬼儿抓替身有一个时辰,整三周年那一天的正当午时,过了这个时辰就抓不着了,就还得再等三年。第二天午时,淹死鬼儿猫在岸边一簇树丛中,干等也没人上船。眼看时辰要过了,就见岸上走来一个小伙儿,背着他妈上了船,一边走还一边跟他妈唠嗑儿,挺近便的。淹死鬼儿心想,这是个孝子啊,我咋能抓他呢。我要是把他推下河里,他妈也得跟着淹死,那我不就害了两条人命吗?我可不造那个孽。得了,我先不托生了,放他们过去吧。 淹死鬼儿没抓着替身,晚上又找老山把头喝酒去了。一晃儿又过了三年。这天中午淹死鬼儿又猫在岸边的树丛中,就见一个年轻的媳妇,怀里抱着一个不到一生日的小孩儿上了船。淹死鬼儿想,挺贤良的媳妇,还带个孩子,我也下不去手哇。得了,放她们过去吧,我再等三年吧。又过了三年。淹死鬼儿又到树丛中等着来了。这时岸上来了个挑挑的老头儿,像个做小买卖的,一边走一边叨咕:“今晚儿上可有米下锅了,今晚上可有米下锅了……”淹死鬼儿一想,一家子人都指望他养活呢,我怎忍心害死他呢,拉倒吧,不托生了。到了晚上,淹死鬼儿又找老山把头喝酒去了。老山把头问他:“你咋还没托生呢?” 淹死鬼儿说:“上船过河的都是些个贤良人,我哪能为了自个儿害死他们呢?我这九年抓了三回替身都没抓成,这回也不容我再托生了,我就这么的吧。”说得老山把头直愣神儿。这天,淹死鬼儿又来找老山把头,跟他说:“大哥,阎王爷给我捎信儿来了,说我心眼儿好,封了我个城隍老爷,明天就到任,大哥你多暂有功夫可得看我去呀!”淹死鬼儿到了城隍庙里,变成了一尊泥像,当起了城隍老爷。过了几天,老山把头看他来了。城隍老爷看见了山把头大哥,开口说话了:“大哥,你回去的时候,我给你一匹枣红马,这马不吃不喝,能拉金粪蛋儿。你骑着这匹马到害死我的那个船棒子家去。那小子得了我的银两后发了财,在村头开了个客店。他见了这马后准眼馋。你就用这匹马换他的客店。”城隍老爷说完,点了庙里的一匹泥马,给了山把头大哥。那泥马到了山把头手里,变成了一匹枣红马,驮着山把头走了。 山把头骑着这马到了船棒子开的客店;船棒子说:“在我这住店得先交店钱。” 山把头当着船棒子的面儿,指了一下枣红马的屁股,那马就拉下一个马粪蛋儿大的金疙瘩来。山把头把那金疙瘩给了船棒子。船棒子这回换了个人似的,恭恭敬敬地把山把头让进上屋,好酒好菜地侍候,围前围后地稀罕那匹枣红马。山把头说:“店主要是稀罕这匹马,就换给你吧!”“用啥换哪?”“用你这客店咋样?”船棒子心想,一个小店换匹宝马,那太行了。那金粪蛋子不用多,一天给我拉一个就够我享用的了。他生怕山把头反悔了,忙不迭地让山把头立字据画押。 第二天,山把头成了店主,那船棒子乐颠颠地牵着那匹枣红马走了,走到他原来摆船的河边儿,见那马热得直喘,就牵到河边饮水。那马喝了河水,顺身上往下淌汗,汗水淌着淌着就变成了泥汤子。船棒子忙用手去捂,咋捂也捂不住。淌来淌去,就剩下了一副扎泥马用的秫秸架子。船棒子连急带气一口气没上来,倒在河边上死了。

盘龙山圣水寺

相传在元末明初的一个秋天,一位云游僧人走到盘龙山下、凡河岸边,忽听北侧山中隐隐约约传出敲击木鱼之声。僧人循声北望,但见夕阳斜照,满山红叶,金光灿烂,宛苎佛光普照。僧人当即穿过山沟内的遍地荆棘荒草,向北侧山中寻找。当寻到地势开阔、古树参天的山坡上的一个泉眼旁,木鱼敲击声戛然而止。僧人抬眼四望,北面、东面、西面皆是陡峭壁立的高山,如屏风一样围在这三面,而且,山峰漫圆绵亘起伏,形状酷似端坐着的弥勒佛;南临凡河,夕辉中像一条金链闪闪烁烁。僧人不仅喜出望外:“真是佛主指引建庙兴佛之地!”当下僧人决定在此建寺庙供奉佛主,普渡众生,保佑一方。于是僧人找到附近顾官屯、官粮苎、树芽屯三村的“老千”,商量在这叫做茨沟的地方修建寺庙。当时三村百姓听说茨沟有木鱼声传出,认为一定是风水宝地,修建寺庙定会保佑这里风调雨顺,永世平安,便纷纷捐资献力。僧人也四出化缘,筹集资金。第二年的六月十九日,一座佛殿在泉眼东侧建成。因庙所依北山似一条盘卧的巨龙,而庙旁泉水清澈甘甜,长年不干,能疗疾治病,故将此庙命名为盘龙山圣水寺。寺庙历经数百年,香火繁盛。每年四月十八,六月十九庙会,周边数百里信众来此上香,更是热闹非凡。

帽峰云树

相传古代名僧纪晓唐出家云游,一天去镇西堡大台山途经此处,正值盛夏中午,赤日炎炎,酷热异常。纪晓唐又热又渴又饿,却又前不见村,后不见店。正在饥肠辘辘,喉咙冒烟,眼冒金星之际,恍惚前边路旁有一女子亭亭玉立。纪晓唐抬起衣袖擦擦眼睛仔细观看,确是一女子立在前边路旁。于是他咬紧牙关走上前去,但见此女子面容娇好,恍若天仙。头上青丝如云,身穿葱绿罗裙,脚上罗袜无尘……奇怪!当时一丝风也没有,她身上的罗裙却微微飘动;烈日当头如下火一般,她却一点没有燥热的神态。纪晓唐心下奇疑,走上前口诵阿弥陀佛,请问仙姑,跟前哪里有水以解口渴?女子抬起玉腕用纤嫩手指往山麓东侧下边一指,同时微启朱唇说:“大师傅,那边有一清泉。”纪晓唐道一声谢,便向女子所指地方走去,果见有一清泉汩汩流淌。他大步奔了过去,手捧泉水一饮而尽,顿时觉得泉水甘甜清冽直透心脾,于是边饮边赞:“真乃神泉也!”饮了一阵,通体清爽透凉,而且不再觉得饥渴燥热了。于是将头上所戴草帽摘下抛向山顶,然后大步流星向大台山走去。走出不远,纪晓唐扭头看那女子,女子不见了,而在那女子所立之处,奇怪!却挺立着一棵笔直的大树,葱茏碧绿,枝叶繁茂,垂荫如巨伞。大树周围,还长了许许多多比她稍矮一些的绿树。纪晓唐怀疑自己看走眼了,便又擦擦眼睛仔细观看。没有错,原来女子所立之处,并没有一棵树木,现在不见了女子,却出现了一棵大树,大树周围还有无数稍矮一些的树木。他继续放眼远望,却见原来光秃秃的山上全长满了绿树,如同一片云彩落在山上,又如一幅巨大的绿缎子铺满了山峦。 纪晓唐顿时又惊又喜,他醒悟到自己遇到的不是云仙就是树神,是来帮助他点化他的!于是他努力修炼,终成高僧神仙。后来,他抛下草帽的山顶,渐渐变得酷似草帽,人们就把它叫做帽山或者帽峰山。山上树木蓊蓊郁郁,如云涛似绿潮,文人雅士便称其为云树。帽峰云树,便自然成了铁岭八景之一,吸引远近游人登山纵览,吟诗作赋。当年纪晓唐所饮所赞的神泉,至今仍然存在。近年经国家地矿部矿泉水检测所测定为含锶偏硅酸型矿泉,含锶量为0.78,属优质天然矿泉水。这泉水储量丰沛,从未干涸,清凉甘甜,有神奇疗效。早年受益于该泉的善男信女和患者曾集资在泉北建朝阳寺一座,供奉圣水娘娘。香火经年不断,讨水人络绎不绝。现在寺已改为他用。寺前有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一座存栏千只的梅花鹿场。游客登峰纵目后循山而下,访寺庙旧址,饮天然矿泉,听鹿鸣翠谷,会感觉仿佛身置仙境一样。

四面城老户

相传,城中央原来有两个大石龟。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阴雨连绵。有一天早上,四面城城西几家人家先后看见一个比一般人高大的人,看不清是男是女,戴着草帽,穿着蓑衣,冒着大雨向西走去。经过这几家人家门前,人们跟他说,大雨天头的,你上哪儿去呀?他瓮声瓮气地说,去八面城。人们问他,你这是从哪儿来呀?他说,我从咱城里来呀。人们说,你从咱城里来,怎么这么面生呢?他说,面生?我看你可面熟,我是这里的老户啊!过几天雨停了,这几家人们见面说起前几天早上看见冒雨往西走说是上八面城的人,都感到很奇怪,说从来没见过这个人,怎么他还说是这里的老户呢?后来住在城中央的人们发现,原来在城中央昂首于土中的两个大石龟少了一个。大家感到奇怪,那么大的石龟,谁也弄不动,下雨这些天,也没谁用车把它搬走哇,怎么就少了一个呢?这事让城西那几家人们听说了,把前几天冒雨向西走的人往一起一想,恍然大悟,那个人就是城中央的大石龟呀!怪不得他说他是咱城里的老户,可不是老户怎的?传说这对石龟在这里有上千年了!后来,这里的老户,在四面城就成了老石龟——老龟——老王八的代名词,成了当地的一个典故。所以,在四面城,乃至在昌图县其他知道这个典故的地方,都忌讳说“你是这里的老户”或者“你是四面城的老户”等一类的话。还传说前些年,四面城出现一个怪事。说这怪事一般在阴天乎拉的日子或者拂晓黄昏晚上出现,多数在四面城粮库一带地方,不少人都见过。先是狗、猪、牛、羊、马、驴等没好声地叫唤,像是被什么吓得似的,浑身哆嗦,屁滚尿流,竞往能躲藏的地方钻。接着听到“啪哒、啪哒”好象什么沉重的东西走动的声音,然后一个巨大的像坦克车一样的物体出现,模模糊糊,影影绰绰,看不太清楚什么形状。老辈子人们说,那是城中央的那个大石龟出来走动了。

看花楼逸闻

相传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未发迹之前,曾经流落马市,后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收养,李成梁看大罕长得标致可爱,聪明伶俐,便留于帐下,充当书童,伺侯自己。一天晚上,李成梁在看花楼上洗脚,对爱妾自豪地说:“你看,我之所以能当总兵,是因为脚上长了7个黑痣!”他的爱妾说:“咱们帐下书童的脚上长了7个红痣!”总兵一听,大吃一惊。脚踩7星,这是天子征兆。前些时候接到圣旨,说紫微星下降,东北有天子象,谕我严加辑捕。原来要捉拿的人就在眼前。于是总兵密令,急做囚车,以解罕王进京斩首,以绝后患。 总兵之妾,平素最喜欢罕卫,时有暖昧。见总兵要这般处理,心里非常懊悔。有心要救罕王,却又无可奈何。便私下找来掌门侍从,与其商量此事。掌门侍从当即答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兵之妾便急忙把罕王唤来,讲明原委,让其从速逃走。罕王听后,惊出一身冷汗,十分感激地说:“夫人相救,实是再生父母,它年得志,先敬夫人,后敬父母。”拜谢夫人后,罕王便盗出大青马,溜出后门,骑马向长白山方向逃去。此时跟随罕王的,还有他平时喂养的那只狗。罕王逃跑后,总兵爱妾就在楼旁柳树枝上挂条白绫上吊自尽了。所以后来满族每年黄米下来的那天,总要插柳枝,其缘由就在于此。第二天,总兵见罕王不见了,正在惶惑之际,忽然发现爱妾吊死在树,立即醒悟。顿时勃然大怒,将其爱妾全身脱光,鞭尸泄愤、同时派兵追赶,定要捉回罕王。后来满族祭祖时有一段时间熄灯,传说就是祭祀这位夫人的。因其死时被全身脱光,为了避羞,所以熄灯祭祀。 罕王快马加鞭,急逃一夜,人困马乏。正待下马稍事休息,忽听后面人喊马嘶,追兵已近,便又策马快逃。追兵越来越近,大青马累死倒地。罕王忧伤地说:“如以后能得天下,决忘不了‘大青’(清)”后来罕王打下天下,果然朝代就叫大清,此是后话。 再说罕王的马已死,只好徒步逃奔,眼看就要叫追兵赶上,正在危急之时,忽见路旁有一棵空心大树。罕王急中生智,急忙钻入树洞,恰巧这时飞来一群乌鸦落在树上。追兵到此,见群鸦落于树上,便不生疑,径直向前继续追去。罕王得以脱险。待追兵远去,罕王从树洞中出来,急忙跑到荒草芦苇丛中隐藏。这时伴随罕王的,只有一只狗。罕王疲劳已极,倒在荒草丛中马上昏睡过去了。追兵赶了一阵,没有见到罕王,又搜查多时,也无所获。于是放火烧荒,尔后便收兵回营。罕王一睡过去,便如泥人,啥也不知道了。漫天大火,就要烧到身边。这时身边的那条狗,奔到河边,浸湿全身,然后跑回,在罕王周围打滚。如此这般,往返无数次,终于把罕王四周的草全部泅湿,由此没被火烧着。但是狗却因此而累死在罕王身边。 罕王一觉醒来,睁眼一看,四外一片灰烬,只有自己身边周围荒草湿漉漉没被烧着,而狗又全身湿漉漉死于身边,马上明白了一切。罕王对狗发誓说:“今后子孙万代,永远不吃狗肉,不穿狗皮。”这就皂满族忌食狗肉,忌穿狗皮的缘由。 罕王逃到长白山,用木杆挖野菜,挖人参,维持生活。他想起自己在种种危急关头,能化险为夷,俱是上天保佑。于是立起自己手中的杆子来织天。同时又想起乌鸦救驾之事,也非常感激,就在杆子上挂些食物,让乌鸦来吃,以报答乌鸦相救之恩。这样沿袭飞来,就成了一种风俗。后来罕王下山,以“十三副遗甲”起兵,走上了历史舞台,创建了大清王朝。


凡河古城

(一)凡河洞的传说。
根据《铁岭县志》记载,凡河洞很深,相传达到了龙首山的东面。传说道光年间,有一个老和尚养的一只小狗,误人了凡河洞中。这位老和尚想尽了千方,用尽了百计,也没有能够使这只小狗出来。老和尚很是着急,心想这只小狗总也出不来了,还不得饿死在里面哪。 可是好几天之后,这只小狗竟然从龙首山慈清寺佛座后边的小洞穴中窜了出来。因为凡河城里老和尚的小狗掉进凡河洞的消息在头几天就都传开了,几乎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所以慈清寺里的和尚见到这只小狗就把它抓住了,并且亲自送还给凡河城的老和尚。老和尚见了小狗,听了缘由,真是又喜又惊,再三感谢慈清寺的和尚。由此看来,凡河洞按直线计算,也有30多里长,如果再有弯转曲折,那就更长了。所以,这一带人们俗话都说:“这个长,9那个长,比不上凡河洞最长。”
(二)铁真武现身的传说。
真武大帝,相传为古净乐国王子,一出生时就有威仪,青少年时就非常勇猛。他跨越东海来到中国游历,遇到天神授给宝剑,进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过42年精心修炼成功,能在白天飞行升空,威镇北方,号称玄武君。宋真宗尊其为“镇天武侯灵应佑圣帝君”,简称为真武圣君,又称真武大帝。据《铁岭县志》记载,相传从前凡河村有个人赶着一辆牛拉的大车从外地回来,半道上遇见一位老爷子站在道旁,对着牛车一边招手一边说:“车把式啊,借光捎一下脚呀!”村里赶车人说:“老爷子呀,你到哪儿去呀?”“到凡河村。”“到我们村干啥呀?”“看望一个亲戚。”“吁——”村里赶车人停住车,“上来吧,多加小心哪!”老爷子上了牛车。村里赶车人又说:“坐稳当啊!”“坐稳当了。走吧。”村里赶车人看老爷子确实坐好了,这才摇动鞭子,“驾!——”赶起牛车走起来。 牛车走到现在建庙的地方,老爷子说:“车把式啊,停一下车吧,我到地方了。谢谢了!”“吁——”村里赶车人叫牛站住。 老爷子下了车,又连说“谢谢!谢谢!”然后步行走了。第二天,村里人们共同看到一个铁制真武大帝神像坐在昨天那个老爷子下车的地方。大家又惊奇又高兴,都说这是真武大帝看到咱这里是风水宝地,来保佑咱们来了!因此大家纷纷捐款捐物,出资助力,修建了真武庙。这事好象荒唐,但是人们却一辈一辈往下传。至今,凡河村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着这事儿。

柴河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铁岭境内有一条大河,名叫麒麟河,河南岸有个村子,村子里住着一户姓郝的父女俩,靠打鱼为生。一天傍晚,父女俩打鱼回来走在路上,突然上来几个强盗,把郝老汉打倒在地,把他女儿和鱼一起抢走。正在这时,恰巧一位年轻武士路过,见此情景,上前拦住强盗,大声喝道:“哪里来的强盗,赶快把人放开!”强盗见是一个年轻人,不但没放开郝老汉女儿,反而和武士动起手来。年轻武士武艺高强,手挥宝剑,只几个回合,就把几个强盗杀退,救出了郝老汉的女儿。没想到一个强盗突飞一镖,打中了武士左臂,鲜血顿时流了出来。武士忍痛拔出飞镖,反手向这个强盗打去。强盗中镖倒在地上。武士也站立不住,倒了下去。 郝老汉和女儿赶上前来,见武士面色苍白,左臂伤口正在流血,血色发黑,知是被毒镖所伤。于是父女俩赶快把武士扶回家中,求医治疗。 父女二人煎汤熬药,每天精心护理,可年轻武士的伤总不见好。父女俩非常忧愁着急。一天老汉打回一条红鲤鱼,高兴地对女儿说:“听人说这种红鲤鱼能补养身体,快给恩人煮了吃。”女儿马上做好了端给武士吃。说来也怪,青年武士吃了这鱼不久,伤口就痊愈了,而且精神百倍,力气大增。父女俩心中非常高兴。武士感谢父女俩的关怀照料。老汉说:“若不是恩人相救,我们父女俩哪有今天。”经过一番叙谈才知武士姓柴名义,年方21岁,从小拜师学武,炼就一身好武艺。因为打抱不平,吃了官司,所以逃亡在外,流落江湖。老汉见柴义身世可怜,就收留了他。从此三口人在一起勤恳劳作,互相照料,欢欢乐乐生活。 转眼之间,三年过去。一天,忽然狂风大作,河水泛滥,淹没庄稼,冲倒房屋。这时,村里来了一位道士说:“龙宫一日,人间三年。三年前的今天,你们村子有人打到一条红鲤鱼给吃了。这红鲤鱼是河中老龙的儿子,老龙悲痛愤怒,因此兴风作浪,与人间算账。”人们听后惊慌不已。有人问:“可有解救之法?”道士说:“除非打这条鱼的人跳进河里让老龙吃掉,方能解除这场灾难。”郝老汉听了这话,心想,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宁可一死,也不能让大家因我遭殃。于是打定主意,走回家来,想跟女儿和柴义说明原委之后,就跳进河里让老龙吃掉以解救全村人。柴义听后说:“你是为了我才打的红鲤鱼,不能让你去白白送死,还是我去吧,我武艺好,与老龙决一死战,如能战胜老龙,也能为大家免除灾难。” 父女俩一听,说啥也不让柴义去。但是柴义决意前往,后来没有办法,只好依了他。第二天,柴义在父女俩的陪同下,来到了麒麟河边。全村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河边观看,站脚助威。柴义站在河边,脱掉外衣,只穿一个紧身裤叉,手持寒光闪闪的三尺宝剑,威风凛凛,冲着河里大喊:“老龙,你儿子变成红鲤鱼,谁知道!是我把红鲤鱼吃了。俗话说:‘不知者无罪’,你要是能因为我不知道而不怪罪,赶快撤水,别让村民遭殃;你要是不原谅,那就赶快前来,我这就让你来吃!”喊声刚住,只见河水翻腾,巨浪滔天,一条满怀丧子之痛和复仇之愤的青色大龙跃出水面,张牙舞爪向柴义扑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柴义飞身跳人河中,与老龙厮杀起来。他们一会儿跃上浪尖,一会儿潜入水底,直战得风吼浪哮,天昏地暗。 过了约有半个时辰,风平浪静,天明地朗。郝家父女和乡亲们一看,老龙被拦腰斩成两截,浮出水面,漂到岸边。然而却不见柴义的踪影。大家等啊等啊,直等到傍晚,还是不见柴义的踪影。郝老汉和女儿失声痛哭,乡亲们也都流泪不止。正是暑天,气温很高,老龙的尸体发出开始腐烂的气味。大伙就七手八脚把老龙的两截尸体弄到岸上挖两个长方形大坑埋了。天黑了,还是不见柴义的踪影。郝老汉和女儿以及乡亲们就点上灯在河边等候守望。直等候到半夜,还不见柴义踪影。最后,郝老汉父女俩和乡亲们把柴义脱在河边的外衣装在棺材里,按照当地传统风俗习惯埋了个衣冠冢,并在冢内和冢外都点上长明灯,用意是照着柴义转生到光明世界。 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解救全村人脱离灾难的柴义,就把麒麟河改称柴河。后来,埋老龙两截尸体的坟和点着灯照柴义转生的冢都渐渐长大起来,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大,长成了大山。但是点灯照柴义转生的冢的地方总比埋老龙两截尸体的地方高一些。人们就把它们叫成转灯山、龙首山和龙尾山。而外地人不知底细,分不太清楚,就把整个山都叫成龙首山。叫来叫去,后来当地的许多人也不再细分,而把整个山也都叫做龙首山了。

龙首山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原来没有龙首山,柴河不叫柴河,而叫麒麟河。麒麟河龙王有个女儿,叫小龙女,长得活泼可爱,非常漂亮,远近闻名。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时,辽河龙王就叫乌龟婆当红媒,带着珍珠玛瑙黄金白银等贵重礼物去给它儿子——辽河小龙保媒。乌龟媒婆到了麒麟河龙王宫,奉上聘礼,说明来意。麒麟河龙王一则见聘礼丰厚,二则想到辽河龙王势力强大,便一口答应下来。送走乌龟媒婆之后,麒麟河龙王便叫来女儿小龙女,说了将她许配给辽河龙王酌儿子辽河小龙的事儿。可是小龙女坚决不同意。因为小龙女听说辽河小龙游手好闲,沾花惹草,吃喝嫖赌,无所不为。麒麟河龙王怎么劝说也没用,劝皮劝不了瓤。小龙女下定决心要自己找个如意郎君。 这一天,小龙女变成一个渔家姑娘,手拎一个鱼篓,在麒麟河边的小路上轻盈地走着。她这是要去南边的集市上以卖鱼为名而实际上是要物色一个自己的心上人。鱼篓里装着几条活鱼,还不时地摇头摆尾直动弹。她走过开满各色野花的芳草地,走过葱茏碧绿的青纱帐,走进了一片树林里。树林高大茂密,遮天避日,小路上空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她走着走着,突然从树林里边跳出几个蒙面强盗,劈手夺去小龙女手里的鱼篓,还把小龙女夹起就往树林深处跑,欲行不轨。小龙女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同时手抓脚踹拼命挣扎。但是强盗全然不顾。正在万分危急时刻,一个青年武土闻声赶上,手挥宝剑,与几个强盗一阵厮杀,救出小龙女。 小龙女见青年武士英俊潇洒,武艺高强,顿生爱慕之心。便敛衽施礼,感谢救命之恩。青年武士急忙还礼,连说“不谢不谢!”通过交谈,小龙女知道青年武土姓柴名郎,孤身一人,去年因为打抱不平,摊上官司,所以漂泊四方,今天正好路过这里,听到救命喊声,不由又拔剑相助。小龙女听了这些,从心里更喜爱青年武士了,便大大方方地对青年武士说,小女子的二位老人在不久前先后病逝,现在小女子也是孤身一人。今天打了几条鱼,想拿到前边集市上卖了换些米面,没想到竟遇上强盗,多亏武士大哥相救,也算命中的缘分。如果大哥不嫌弃的话,小女子愿与大哥结为夫妻,一起生活,相依为命,互相都有个照应。 青年武土见小龙女美丽可爱,境遇让人可怜,就一口应承下来。从此武土与小龙女就在麒麟河边共同生活起来。白天,二人一起到河里打鱼,早晚,武土练剑,小龙女洗涮做饭。日子虽然清苦些,但是二人恩恩爱爱,和和美美。小龙女感到无比甜蜜、幸福和满足。 神仙一日,人间一年。再说辽河小龙,这一天在外面玩腻味了回到家里。辽河龙王对它说,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 收收心了。明天你应该去看看你没过门的媳妇,商量一下结婚大事。辽河小龙也早就听说小龙女长得如何如何美丽,只是还没有见过面,也很想见见。便高高兴兴答应了。第二天,辽河小龙到了麒麟河龙王宫,见过未来的岳父大人之后,便要见小龙女。麒麟河龙王叫人去唤,半天也没见小龙女出来。辽河小龙再三追问,麒麟河龙王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小女儿近几天没在家。辽河小龙追问到哪儿去了,它要亲自去见小龙女。麒麟河龙王张了几下嘴,回答不出。辽河小龙心生疑惑,不仅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麒麟河龙王派虾兵蟹将四处寻找小龙女,见小龙女与柴郎在一起生活,便将龙王意图跟小龙女说了。小龙女让虾兵蟹将回去跟父王说,她不愿意回龙宫,愿意与柴郎永远生活在一起。消息不长腿,但传得比风快。小龙女与柴郎结为夫妻共同生活在麒麟河边的事,很快传到辽河小龙耳朵里。辽河小龙认为这是奇耻大辱,马上兴风作浪,进行报复,要把柴郎与小龙女居住的房屋冲毁淹没,要把柴郎葬身鱼腹。波涛汹涌,河水上涨,看看马上要淹没河边村庄了。村里人们惊慌失措,哭声震天。小龙女见柴郎也望水兴叹,这才不得不把实情说出。柴郎听后,既为小龙女的真爱所感动,又为辽河小龙的报复所愤慨,便手持宝剑,与小龙女并肩站在水边,对着汹汹上涨的河水高喊:辽河小龙,莫逞狗熊,一人做事一人担,不要危害无辜百姓!有种的你出来,我与你一决雌雄! 喊声洪亮,在河面上回荡。刹时,只见河中浪花翻腾,接着一声响亮,一条泥鳅色的长龙穿出水面,张牙舞爪,直向柴郎扑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柴郎一抖,甩掉披在身上的衣服,腾身跃起,挥舞宝剑和辽河小龙搏斗起来。他俩一会儿跃上波峰,一会儿扎进水底,直杀得波涛翻滚,天昏地暗。沿河边站立哭喊的村民,见此情景,先是惊慌不已,接着都看得目瞪口呆。足有半个时辰,波涛不那么翻滚了,河水撤退了,河面先冒出一股红血,接着浮出辽河小龙的尸体,已被拦腰斩断,一分为二,漂到岸边。 可是却不见柴郎的踪影。小龙女和村民们站在河边等啊等啊,直等到傍晚,还不见柴郎的踪影。小龙女不禁失声痛哭。人们也跟着纷纷流泪。正是暑天,气温很高,辽河小龙的尸体开始腐烂,发出难闻的臭味。人们就七手八脚把那两截尸体弄到岸上,挖两个长形大坑埋了。天黑了,还不见柴郎的踪影。小龙女痛哭不停。人们念及柴郎一人挺身而出保住全村利益的好处,就点起灯在河边与小龙女一起守望。直等到半夜,还不见柴郎踪影。最后,小龙女哭着和乡亲们把柴郎脱在岸边的衣服装进棺材,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埋了一个衣冠冢。并在冢内冢外都点上长明灯,用意是照着柴郎转生到光明世界。一切都做完了、龙女扑在柴郎衣冠冢上撕心裂肺地放声痛哭,几次哭得背过气去。乡亲们拽也拽不开,劝也劝不住。直哭得天落细雨,东方发白。最后,小龙女站起来,走到河边,一头扎进河里不见了。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解救全村人脱离苦难的柴郎和小龙女,便将麒麟河改称柴河。后来,埋辽河小龙两截尸体的坟和点着灯照柴郎转生的冢都渐渐长大起来,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大,长成了大山。但是点灯照柴郎转生的冢的地方总比埋辽河小龙两截尸体的地方高一些。人们就把它们叫做转灯山、龙首山和龙尾山。而外地人不知道底细,分不太清楚,就把整个山都叫成龙首山了。叫来叫去,后来当地许多人也不再细分,而把整个山也叫做龙首山了。传说,小龙女回到龙宫,认辽河龙王做了公公,劝说它消除了怨恨,并且始终没有再嫁,每年里有一半时间侍奉公公,一半时间侍奉父亲。但是心中总也没有忘记柴郎。直到今天,每逢暑天夜晚,14岁以下没有说过谎的孩子还能在柴河边听到小龙女对柴郎无限思念的凄清哀婉、如泣如诉的悠悠歌哭。

八面城与二宗坐井观天

八面城历史悠久,何时开始建造尚未明了。辽代以前此地为渤海国都,地名叫奚营。辽代(即北宋年间)这里为韩州州治,金代为柳何县治。从古城遗址可见,城郭广大,城墙长650米,宽2—4米,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曾经出土一面铜镜,铜镜边款刻有“韩州刺使”字样。清朝道光年间,在古城内发现一块八棱形石块,考证说是辽代的一块“经幢”,高35厘米,对角35厘米,海边宽16厘米,各面都有经文。于是就以此石为城名,称为“八面城”。这块经幢现收藏在铁岭博物馆。在八面城北隅曾出土一枚铜印,篆文“混里哈巴海”。印旁镌刻楷体“大定七年内府监造”。“大定”为金世宗年号。据说,北宋亡国之君徽、钦二帝被俘后曾于金代天会6年7月至8年7月流放囚禁在韩州,整整二年。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北宋都城汴京(开封)于1126年被金兵攻陷。陷落之初,徽、钦二帝仍住在皇宫,金国向这两个傀儡皇帝索取金银财宝美女绸锻,二帝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求苟延。这种状况只维持了两个月,第二年即1127年正月,金人便将二帝罢黜为民,并将其与北宋皇室成员及亲属连同掠夺的珍宝文物一起押解北上。1128年抵达铁岭境内,过懿路(挹娄县)、铁岭(新兴县)、中固(铜山县)、开原老城(咸平府)到达昌图四面城(归仁县),然后到达八面城(柳河县)。不知什么原因,押解队伍不再北上,于是徽、钦二帝就在这里被羁押囚禁起来。随同二帝到八面城的,还有人们熟悉的秦桧和张叔夜。为了防止二帝逃跑,金兵严监深禁,把他们囚禁在枯井中。这大概是当时的一种残酷的刑罚。直至清朝末年,八面城仍然有多处枯井。二帝在井中,受尽折磨。井里一年四季阴冷潮湿,空气不通畅。环顾周围,都是黑暗的井壁,只有抬头才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冬天,阴暗寒冷,冻得他们浑身打颤,腰腿疼痛,手脚龟裂。夏天,井里闷热,令人窒息,整天流汗,更有蚊虫叮咬,浑身起包,刺痒挠破,生疥长疮……二帝相对唏嘘,捶胸顿足,后悔从前没有励精图治,以至落到如此下场。可惜悔之晚矣,噬脐莫及。天会8年7月,徽、钦二帝被押解离开八面城,送到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而将其随从、宗室何晷等500人移送临潢(内蒙古巴林左旗),内侍利国安等300人移送咸州(开原老城),只剩宗室6人在身边。徽宗向宣布诏书的使者请求将众人留下,未能得到同意。1135年,徽宗病死在依兰的一栋破房中的土炕上。20年后的1156年,钦宗被当时的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下令押回燕京,囚禁在郊区的一座寺庙里。一天,金军将官们比赛马球,完颜亮命钦宗参加。钦宗文弱又不大会骑马,从马上摔下来,被践踏而死。往事如流水,历史成烟云。但是徽、钦二帝在八面城“坐井观天”的传说,却经当地人们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